蜀道剑门关,雄奇关隘立千年

剑门关风景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因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集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战争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

蜀道剑门关,雄奇关隘立千年

四川剑门关景区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治今汉阳镇)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地“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谓之剑阁,成为军事要隘。

自隋朝以后,陕甘入蜀改道由葭萌县越牛头山,经达摩戍(民间称大木树),直抵剑门关口,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渐废,“剑阁”之名亦由剑阁道的简称成为剑门关的别称。因此,自唐至清的许多史籍中使用的“剑阁”、“剑门”之名均指剑门关一地。民国二年(1913年)改剑州为剑阁县后,“剑阁”才专指县名。


蜀道剑门关,雄奇关隘立千年

景区梁山寺


剑门关关楼:历代官府多次在剑门关关隘修建关楼,均毁于战火,明时又重新建造,清时几经修复,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1992年重修的关楼位于大家看到的新关楼对面,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使关楼严重受损,2009年,剑阁县决定在清代关楼的原址上重建关楼,关楼是仿照明代关楼重新修建的。关楼宽18.3米、高19.61米、深17.7米,全木结构,气势恢宏。

梁山寺:在大剑山绝顶,位于海拔1180米的剑门七十二峰的桃花峰与逍遥峰之间的舍身崖上。梁山传为梁武帝修真之地,因此山上建有古刹梁山寺和梁武帝祠。梁山寺始建于唐,经过历代修葺,清时扩建为两进四合院,建筑面积947平方米。梁山寺坐北朝南,山门中高悬巨匾“梁山寺”三个金光大字。寺院除大雄宝殿外,还有观音殿、藏经楼和僧房、斋堂、茶堂等。


蜀道剑门关,雄奇关隘立千年

古建筑·平襄侯祠

平襄侯祠:在景区东南,有平襄侯祠,祠前广场上,有姜维塑像,名叫姜维点将台。平襄侯祠又称姜维祠、伯约庙、姜公祠、钵盂寺。姜维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分前后两院,前院塑刘关张坐像,名武圣宫,后院正殿塑姜维坐像,名忠勤祠。看到的姜维祠是2009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重建的姜维祠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包括姜维殿、孔明授书殿和姜维墓,属于墓祠。

刘备过关像:孔明立关像南,有尊雕塑是蜀汉先主刘备。刘备在成都定都以后,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设立了剑阁县,隶属于剑门关,加强了对剑阁的防守,以剑阁为中心,将汉中到成都的一千多里连成了一个整体,保证从成都至梓潼,穿剑阁过葭萌、白水,到陕西勉县阳安关、汉中这条剑阁道的安全和畅通,为以后诸葛亮出祁山、姜伯约伐中原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据有关资料记载,刘备在称帝之前,就四次往来于剑门关,加上《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叙述的刘备在进军成都击刘璋途中,又返回葭萌关看张飞和马超厮杀,共往返六次之多。


蜀道剑门关,雄奇关隘立千年

红星广场·铜像

红星广场:它是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川北军事要塞剑门关,红军血战剑门关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是红四方面军的著名战例之一。2009年12月22日,红星广场落成,包括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将帅雕塑和石刻标语。

纪念馆大门右侧,展示的是剑门战斗大捷的艺术墙,艺术墙前面是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四壁为剑门七十二峰,地下为下沉式沙盘。整个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示红军在剑阁发生的一些革命斗争和所留下的革命文物。第二部分是观看红军攻克剑门关的战斗场景,该馆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玻璃屏幕背投和投影仪多屏融合技术,通过多媒体生动地模拟出红军浴血剑门关的历史场景。


蜀道剑门关,雄奇关隘立千年

剑门关险境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文学家张载在《剑阁铭》赞道:“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