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崔永元斥「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獎」談「德不配位」

現在大多數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賺錢、享樂而展開的。

其實,吃苦就是積福,享福就是消福。

一個人的福報好比銀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會有透支的時候。如果不培福報,只知道享樂,當福報享盡時,一切的不順便會顯現。

從崔永元斥“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獎”談“德不配位”

德不配位

前些年廣東某地來了一位相師,有人給一個人的生辰八字,請他測一個人的命運吉凶,他問這個人有沒有當官?人家問當官怎麼講?沒當官又怎麼講?

他說:如果是一般平民百姓,則他還活著,如果是當官,則他已經死了。果然,此人是粵東某地級市的銀行主任(是我初中同學),就在他準備晉升高一級職位的一個月前,突然得絕症去世了。

估計因為他的福報小,當一個小官就把福報折損完了。 這便是常說的德不配位,必有災禍。

有人千方百計地想出名,其實如果沒有實際的功德和福報,出了名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功德和福報太薄而出了大名的,不但容易招惹災禍,而且如果災禍還抵不了名聲的話,還要到惡道中去消業。

世間很多人都想當官,然後貪汙受賄,不知道這是愚蠢至極的做法。即使是自己本該有的福報,如果享用太過,都容易招災,何況是不義之財?

從崔永元斥“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獎”談“德不配位”

馮小剛 范冰冰 劉震雲

就在今年五月底,崔永元先生曾經發一條微博,崔永元微博中怒斥範X冰獲“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獎,

直言:“一個真敢發,一個真敢領”!

從崔永元斥“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獎”談“德不配位”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可謂一語道破天機!"國家精神造就者獎"!光從字面上理解,就看得出份量之重。既然是造就了國家精神,那一定是個神聖的獎項。得獎者莫不是給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義士,就是感動全國人民的傑出人物。

但一看獲獎者,范冰冰?相信很多人瞬間就懵了,這麼重要的一個獎項,為什麼會頒給一個沒什麼特殊貢獻的娛樂明星?

她精神了誰?她能代表國家精神?

從崔永元斥“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獎”談“德不配位”

查這個獎項相關信息,其實,“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是梅賽德斯-奔馳與現代傳播集團《生活》月刊攜手舉辦的年度頒獎盛典。

這獎項早在2007年已經開始,至今舉辦了超過十屆,范冰冰不是第一屆獲獎者。這個所謂國家精神獎前幾屆得主,性質基本和范冰冰相同,要麼是娛樂圈的演員或導演,要麼就是文藝界的紅人,再不然就是商賈名流之類的,這些人共同點就是都很有名、很有錢。例如馮小剛,王中軍,譚維維,楊瀾,顧長衛…等都曾獲得這個獎。

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十多屆獲獎者中,沒有一名是文學作家科學家或者類似“道德模範”、“感動中國人物”裡那些偉大而平凡的人。

一個外資企業頒佈的是我們中國精神獎,而是不是他們國家的精神獎,將這將頒佈給越不符合條件的人,對他們而言越有打擊諷刺中國的效果,光明正大嘲笑我們中國精神的代表人物就是這些……

請問:偌大的中國,有幾個人能有資格領這個獎?

如果對中華民族沒有特殊貢獻,誰敢去領這個獎?

從崔永元斥“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獎”談“德不配位”

名不副實,最後必定會壓垮自己!

果然,由此引發的#崔永元曝料事件#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娛樂圈“大地震”,眾多娛樂圈大鱷及明星紛紛被涉及,這一“炸彈”至今還在繼續發酵中……

從崔永元斥“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獎”談“德不配位”

崔永元

命運是可以通過自己努力改變的

現在的天朝,有些人不過是一地部門之局長或鎮長類,芝麻大的小官,一朝在位, 便大肆尋租手中權力,整天吃喝玩樂揮霍浪費而洋洋自得,不可一世。其實,他失去的福報、得到的災禍比得到的不義之財不知要多多少倍! 所以,真正的聰明人是絕對不會去幹這種愚蠢的事情的。 俗話說"吃虧是福"。吃了虧之後,比如說被人冤枉,被人誹謗,要是心裡很坦然,不起怨恨,則是消了業,就是福報。要是怨恨不平,則又造了業。

我們的民族有惜福、積福的傳統,比如吃飯要吃乾淨,不要浪費,不然會折損福報;上物不要下用,下物不要上用。 比如水桶用舊了不要用作糞桶,襪子用破了不要用來抹桌子,帽子不要用來墊坐;要孝順父母,恭敬長輩;佛像佛經要放在較高的、乾淨的地方。

而相反,如果長輩溺愛孩子,會很快地消耗掉孩子的福報。 很多地方的人喜歡給小孩或老人做壽,大辦酒席,殊不知這樣也非常折損福報。

人生在世, 如果您沒有大福,就要現在開始修福,為時不晚,命運不太好,也可以改。如果您的福大,就更要趁熱打鐵,趁著有能力,做些積陰德的事。

比如轉發分享這類勸善修德的文章(法佈施功德無量),或者堅持做好事。那麼福報便能源源不斷,形成良性循環。這是很理性的、很現實的事,不管你信不信,真正有福慧的人都懂一邊享福,一邊積福。

從崔永元斥“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獎”談“德不配位”

如春秋時之陶朱公范蠡,在助越王復國功成身退後,經商期間三次成鉅富,卻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當代華人鉅富李嘉誠先生等,都一生為善積德從不間斷,這是眾所周知的事。 真正有大智慧的了,懂以舍為得的道理,所謂“捨得”。曾國藩說過,有大舍則有大得,這是千真萬確的事!

從崔永元斥“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獎”談“德不配位”

明朝袁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訓》,記載的就是了凡先生積德改變命運的真實經歷。袁了凡先生以其畢生的學問與修養,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結合大量真實生動的事例,告誡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要自強不息,積德為善,改造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