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树

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树

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树

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树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唐] 虞世南

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树

今日处暑。

书上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长日午后,挪一张椅,檐下独坐,墙外的一棵梧桐树枝繁叶茂,一缕缕清澈的蝉声自枝叶间响起。炎夏时节,最寻常的便是这绿荫如盖的梧桐树和树上不歇的蝉声了……

小时候,我家院子里北屋门前也有一棵这样的粗壮的梧桐树,那时我张开双臂都环抱不过来。我是极喜欢我家这棵梧桐树的。春来,满树风铃一样的浅紫色的梧桐花拥拥簇簇,甜香浸透了整个农家小院。夏日,一树郁郁葱葱密密匝匝的叶子,将似火的骄阳挡了个严严实实,大半个天井都成了荫凉,连吹来的风都清凉如水了。太阳大,暑热难耐,若出去玩能晒脱掉层皮,那知了也躲在梧桐的枝叶间叫得声嘶力竭,所以我这时总爱在树荫下与邻家小姐姐玩“拾石子”的游戏。这时若赶巧了娘和面做面饭最好了,便央求娘给一小块面洗了面筋去粘梧桐树上的知了,但洗面筋的时候最怕被奶奶撞见了,因为奶奶见了准会踮着小脚紧跑过来,戳着我的脑袋说:“哎哟哟,你这黄毛,糟蹋粮食可是有罪的!”奶奶说着话的时候,我早一溜烟儿跑到了大门口。于是奶奶就会一边弯腰端起盆里洗面筋的水一边嘟囔着:“真是败坏呀,倒给鸡喝了吧,白白瞎了这么多面。”然后就挪着小脚端着盆向鸡园子那里走去。而我呢,早拿着面筋跑去邻居大娘家找我小姐姐粘知了去了。

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树

闷闷的热了几天之后,总是会有一场雷雨的。午后,天忽然就暗了下来,一道闪电之后,便有轰隆隆的雷声响起,雨一会儿就倾盆而下。我是最怕打雷打闪的,吓得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娘笑着说:“你是听话的好孩子,不用怕的。那不孝顺的孩子才怕打雷呢。”然后娘就把屋门关住,我便赖皮地腻进娘怀里,娘笑着揽住我,那时风雨雷电都被关在门外,我就真什么都不怕了。雨过天晴,梧桐树被洗得格外干净,我就去树下找知了狗,湿湿的地面上,知了狗正迫不及待想破土而出,它会用前爪将地面上的土挠开,这时地面就会出现一个很小的洞,用手一抠土,知了狗就挖出来了。有时会有藏的比较深的,便拿了水来往里灌,但通常掏出来的时候知了狗已被呛死了。最喜欢的是夏天的夜晚,梧桐树下的地面上也总会钻出许多的知了狗,每天吃过晚饭后,我只需拿着手电筒在梧桐树底下转两遭,地上树上总会找到一二十个胖乎乎肉嘟嘟的知了狗。晚上睡觉时拿一个放在蚊帐里,第二天早上再看,那知了狗早已蜕了皮,身体变得黄黄的,一夜之间,竟长出了一双透明的翅膀来。 奶奶是最喜欢这棵梧桐树的,但我笃定她却决不像我一样是因为树下能找知了狗才喜欢梧桐树的。因为那时爷爷奶奶坐在树下喝着茶乘凉时,奶奶常常一边摇着手里的芭蕉扇,一边念叨:“这梧桐树真是好,干干净净的,什么虫子都不生,春天能看花,夏天能乘凉,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家里啊,是一定要栽棵梧桐树的。”奶奶说这话的时候,很认真的神情。那时我尚不明白这是奶奶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朴素的希望。但奶奶的话我是信的,倒不是信梧桐能引凤凰来,而是深信梧桐树是干干净净的树。因为那时,每到夏天,奶奶住的老家院里的榆树上总会生出一种色彩艳丽的毛毛虫,一身软软的细细的长毛,有时把榆树叶都吃光了。还常常会吐着长长的丝从树下坠落下来,我们小孩子总爱叫这些毛毛虫“吊死鬼儿”,因为它们真的让人害怕又讨厌。那枣树上也会生出一种通体颜色碧绿且浑身是刺的我们叫做“扒夹子”的虫子,不时的也会落到地上,这种虫子更讨厌,若不小心胳膊上腿上粘上了它的毛刺,疼得钻心,还得奶奶和了硬硬的黄泥往下粘。我是不止一次吃过这种苦头的。所以即便春日的榆钱入口清甜,秋后的枣儿脆生生的好吃,这类树却依然不讨我喜欢。而梧桐树不同,虽然并不曾结下什么果实,但它素素净净的什么虫子都不生,我可以在它的绿荫下和小伙伴写作业,玩游戏,铺张凉席睡午觉,全不必提心吊胆怕受皮肉之苦。等到愈长大些后,又些许看些“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之类的诗与词,更应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心绪,对梧桐的喜爱,便更是不同了。

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树

我想娘也是喜欢我家的梧桐树的。因为暑天时,娘总爱在树荫下做针线活,也总爱跟我说:“大热的天,别四处疯跑了,树荫下凉快凉快,多好。”伏天歇暑,正是农村的闲暇时节,娘爱干净,每天都把院子仔仔细细打扫一遍。然后在梧桐树荫下铺了竹席开始拆洗一家人的被褥棉衣。娘脾气好,从不与人交恶。所以娘在我们村的人缘是极好的。邻家婶子大娘总爱到我家来串门,有时也抱着需拆洗的棉衣或拿着正纳着的鞋底鞋垫来,婶子大娘们手都巧,七彩丝线绣成的鞋垫上,蝴蝶飞牡丹开大红的双喜吉祥。娘总是沏了茶放在小桌子上,婶子大娘们便一边喝茶一边忙着手里的针线活一边叽叽喳喳张家长李家短的拉着呱,拉到高兴处,她们还会笑得前仰后合。现在想来,娘应该是她们中最安静的,因为那时,娘总是一边听着她们说话,一边低头忙着手里的活,偶尔的会随着她们的说笑抿嘴轻轻的笑一下,不多言不多语也不说是非。那时的娘是年轻又漂亮又心灵手巧的,针线活也是村里拔尖的。记得那时做鞋要有纸做的鞋样的。娘用手约摸量一下我或弟弟脚的大小,然后从旧书本上撕下一张纸,拿起剪刀在手里一转,多余的纸便散落下来,一个鞋底或鞋帮的样子娘就拿在手里了。邻家婶子拿一块花布来,让娘帮忙裁剪小弟弟小妹妹穿的棉衣棉裤,娘把花布铺平在竹席上,不用尺子只用手比量着长短肥瘦便能裁得合身可体。娘的巧手总是引得婶子大娘啧啧称赞。听着那些话,我那时也是极骄傲的。至今仍清晰的记得娘做的棉衣被褥棉花铺得厚薄均匀,针脚也缝得大小匀称。而且娘把做好的被褥棉衣搭在晾衣绳上在太阳下晒着的时候,我和弟弟爱在被褥间钻来钻去,那被褥棉衣被晒得摸上去暄软暄软的,那棉布浆洗后干净的暖暖的太阳的味道让人今生永远回味,那是娘飞针走线,针脚密密缝就的爱的味道。 娘在梧桐树下忙着手里针线活的时候,梧桐树上清澈的蝉声正此起彼伏。那时我们是把蝉叫做“知了”的,抬头看时,便会看到它们伏在枝上叶间正叫着起劲。但那时的我,当然不会只坐在树下静听蝉鸣。因为那些年头家里若非来了客人,是难得吃鱼吃肉的,所以油煎知了对我而言是便是可以开荤的美味了。于是便央求父亲和了面洗成面筋去粘树上的知了。面筋并不难洗,但要有耐心,洗一块面筋要换很多次水反复洗,等洗到揪一小块面用拇指与食指捏住,拉开的时候有点粘粘的便好了。这时父亲便让我揪一片篱笆上的丝瓜叶把面筋包起来,他便去拿竹竿了。粘知了是不能爬树的,因为知了很灵醒,身子又轻捷,只要树枝稍微一振动,它就会被惊得飞起来,转眼便不见了踪影。粘知了父亲是很内行的,不能去太高的树上粘,因为竹竿不能太长,太长的竿子不好掌握,所以家里的梧桐树和湾边的大柳树最好。不管去哪里,那时我和弟弟总是极听话的,老老实实屏住呼吸站在树下,生怕一出声便把知了惊飞了。开始粘知了了,父亲就着我的手从丝瓜叶中揪下一小块面筋缠在竹杆的最顶端,然后抬起竹竿慢慢伸向树上的枝杈间,那时节知了真多啊,有时竟会在树枝上面排成一排趴着。父亲看准其中一个,慢慢举起杆子,轻轻接近,在靠近知了的一刹那,迅速向知了的翅膀一触,“扑棱棱”的声音响起,一只知了便被粘住了。父亲把粘着知了的竹竿伸向高兴的手舞足蹈的我和弟弟,那知了黑黑的身子,亮鼓鼓的眼泡,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用力忽扇着,在竹竿顶上“吱吱”叫着却又飞不走。我用手捏住它拿下来掐了翅膀放在一个鼓肚子的陶瓷小油罐里。便眼巴巴再等父亲去粘下一个。通常只消一个中午的时间,便可以粘满一小油罐或多半油罐呢。满载而归的我和弟弟总是先颠颠地跑回家来,娘就把知了放在盆里先用开水烫了,再撒了盐腌上。到了晚上,娘点上柴火炉子,用铁锅化开白白的猪油一煎,卷在娘摊的煎饼里,弟弟的小肚子吃的滚圆滚圆的呢。

山口往事丨小院有棵梧桐树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依稀昨日,还是恼人的腻腻粘粘地闷热。今日晨起,竟已觉淡淡地凉。当真是光阴如水,倏忽远去,任谁也无计相留。尽管此刻,墙外的梧桐依旧绿叶葱郁,蝉声依旧流水般清澈流淌。可这一季暑热,就如那些好的不好的所有的过去的日子,已变成了我们的记忆。但你却不必担心这些记忆会慢慢消失,因为那所有美好的一切,我们的心都会将它们悉数温柔地保存起来。多年以后,当行色匆匆的我们在人生的某个路口站定,静静回首凝望,就会有一段又一段美好的往事,涌上心头,美好生动而温暖。就如此刻,当我想起小院里的那棵梧桐树,才发现,原来它就一直那么安安静静地,守在我记忆深处的农家小院里,只等我来,便为我捧出一树拥拥簇簇,甜香美丽的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