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烏克蘭淘了一架戰鬥機,雖然沒用過卻起了大作用!

遼寧號航母和近期即將海試的首艘國產航母002號(原001A),結束了我國海軍沒有航空母艦的歷史。有了航母隨之而來就必須有匹配的艦載機,否則有艦無機的航母就是一個擺設。而航母國產了,艦載機也必須國產,這樣才不至於受制於人,在緊要關頭被人卡脖子。

中國從烏克蘭淘了一架戰鬥機,雖然沒用過卻起了大作用!

J-15正在滑越起飛

世界上擁有航母艦載機的國家很多,能自主研發和生產的卻不多,例如印度,即便有2艘航母,其艦載機也只能從俄羅斯購買米格-29。而我們早就有國產艦載機,就是沈飛自主研製的J-15雙發重型艦載機。對大部分中國軍事愛好者來說,除非專業軍迷,否則一般人是很難一眼就分辨出從俄羅斯引進的Su-27及其後續沈飛吸收技術設計研發的大部分機型。這款J-15艦載機乍一看,就是這種感覺,當年小編第一次看到遼寧號艦載機時,也發出了,哇,Su27上艦了的感慨!

中國從烏克蘭淘了一架戰鬥機,雖然沒用過卻起了大作用!

蘇-33

有關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從烏克蘭引進瓦良格號航母的傳奇經歷,現在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很少人知道,當年中國在歷經千辛萬苦引進了第一艘航母之後,便開始著手引進與之配套的艦載機的原型機,只不過這款原型機的引進比較低調,以至於後來J-15橫空出世時,背後的故事才逐漸浮出水面。

中國從烏克蘭淘了一架戰鬥機,雖然沒用過卻起了大作用!

J-15

說起這架原型機,就是大名鼎鼎的前蘇聯Su-33艦載機的原型機,代號T-10K-3!1985年,當時還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開始建造1143.5型和1143.6型兩艘大型航空母艦,也就是目前俄羅斯海軍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和我國的首艘航母遼寧號(瓦良格號)。蘇聯當時為這兩艘航母配套的艦載機,提出兩個方案,即Su-33和米格29,T-10K-3正是Su-33的第三架原型機。說到這不得不感慨一下,前蘇聯舉全國之力對抗美國的冷戰時代,其軍事工業確實非常強大,在當時能同時提出兩款艦載機方案的國家除了美國,沒有第二家!我們那時候還是八爺機時代,前蘇聯已經擁有標準三代機Su-27,即便之後解體了,其繼承者俄羅斯仍能躺在前蘇聯軍工的屍體上吃老本20年而沒餓死,可見前蘇聯軍工的奇葩強大。扯遠了,話說回來這架原型機來到烏克蘭後不久,隨著1989年前蘇聯的解體,就這麼默默的留在了烏克蘭。

中國從烏克蘭淘了一架戰鬥機,雖然沒用過卻起了大作用!

J-15

我國於1999年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瓦良格之後,又歷經了3年的時間,在付出高昂代價後於2003年,終於把這艘鏽跡斑斑的空殼航母拖到了遼寧港,隨後又經過幾年的改建方案設計和技術積累,直到2005年才開始遼寧艦的改建工程。工程上馬後,隨即而來的就是艦載機的同步研製工作,雖然我國早於90年代末就引進了Su-27,並且在之後由沈飛消化吸收併成功研製了(要說山寨其實也不為過)第一款Su-27家族的國產化戰鬥機--J-11B(J-11是授權國內組裝的Su-27)。即便有了成功仿製Su-27的經驗,然而對於艦載機來說,研發工作仍然是困難重重,看起來艦載機J-15和其他Su-27家族戰機沒多大差別,但是艦載機的結構強度和陸地起飛的戰鬥機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另外諸如摺疊機翼設計,尾勾設計,起落架加強等等,都是全新課題需要一一攻克,在時間進度緊迫的情況下是很難保證將來和遼寧號改建的進度同步的。

中國從烏克蘭淘了一架戰鬥機,雖然沒用過卻起了大作用!

遼寧號上的J-15隊列

鑑於中國和烏克蘭的軍工貿易的互利合作狀態一貫良好(其實是相互需要),一邊是有錢急需買技術縮短研發週期,一邊是有技術卻無用武之地急需變現買麵包,T-10K-3對於烏克蘭來說毫無意義,對於中國卻意義重大,雙方一拍即合,順理成章的中國把這架T-10K-3原型機收入囊中。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中國本以為這架原型機會像瓦良格號一樣大卸八塊鏽跡斑斑的停在烏克蘭某個破敗不堪的角落,結果驚喜的是,這架原型機被烏克蘭方面封存的還算完好,據說淘回來時,稍加整理這架原型機還可以試飛,可見其狀態保存的不錯。

中國從烏克蘭淘了一架戰鬥機,雖然沒用過卻起了大作用!

網友YY的J20摺疊機翼版想象圖

有了這架原型機的存在,中國終於在遼寧號改建完成之前,同步完成的J-15的研發工作,實現了上艦試飛,最終成為我國第一款成功服役的重型艦載戰鬥機。據說,當年俄羅斯知道此事後,非常不安,甚至大為光火,曾指責這一合作項目侵犯其知識產權。這當然是可以想象的,如果中國不能如期完成國產艦載機的研發,那麼很大可能會採購俄羅斯現成的Su-33艦載機作為應急,這麼一塊到口的肥肉丟了,俄羅斯惱火也情有可原,不過還是那句老話,親兄弟還明算賬,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我憑本事買來的飛機完成的自主設計製造,你能如何?

中國從烏克蘭淘了一架戰鬥機,雖然沒用過卻起了大作用!

J-15

平心而論,J-15還有很多缺點諸如改造潛力有限,航程有限等等,鑑於我國目前階段只有2艘6萬噸級的滑越起飛的航母來說,對於第一款艦載機的需求量也不是很大,也就幾十架的量,也基本上是一款過渡型的艦載機。但無論怎麼說,J-15的存在起碼解決了中國航母艦載機的是有是無的問題,並且能培養和訓練第一批有航母艦載機起飛降落實際飛行經驗的飛行員,對後續的艦載機的研發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鑑作用。可以說,沒有烏克蘭這架T-10K-3原型機,以及沈飛吸收Su-27仿製J11B的技術鋪墊,中國要想短時間內自主研發第一款航母艦載機的時間肯定是要比現在長很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