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追風逐日 打造新能源之都

288位行業翹楚齊聚一堂、40場學術報告密集發佈,“國字號”盛會——“2018年全國煤層氣學術研討會”10月12日在阜新市圓滿落幕。

阜新是國內最早成功開發、首個商業化利用煤層氣的城市。作為煤層氣的“老家”,阜新新能源版圖不斷拓展:油氣勘探開發頻頻提速,“風光產業”異軍突起,探索出一條傳統能源建市、新能源興市,由黑變綠的發展新路。

阜新市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新時代發展注入新能源,增添新動力。

煤層氣商業開發始於阜新

2018年全國煤層氣學術研討會由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煤炭學會煤層氣專業委員會、煤層氣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是煤層氣產業界的年度盛會。研討會為期3天,專家學者及業界精英貢獻了40篇學術報告,實地考察了阜新宏地勘新能源有限公司煤層氣項目、大唐煤制天然氣項目和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

站在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廣場上,身邊是一排排太陽能路燈,眼前是阜新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巨大的冷卻塔,幾公里外是富含油氣資源的阜新盆地,遠處的高山之巔,風車轉個不停。此情此景,濃縮了阜新百年能源變遷史。

劉家區,位於阜新市海州區韓家店鎮,是阜新盆地王營子礦區與五龍礦區之間的三角地帶,也是國內煤層氣開發利用濫觴之地,宏地勘的31座“磕頭機”散佈在劉家區5平方公里地域內。2002年10月1日,宏地勘向居民試供氣,2003年3月1日正式供氣,成為國內第一家商業開發煤層氣的公司,也是業內首家實現贏利的企業。目前,宏地勘日供氣量3萬立方米,十餘年間累計供氣1.71億立方米,阜新市10萬戶居民、80%的出租車以及部分工業企業使用煤層氣,每年減少11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油氣勘探捷報頻傳

在宏地勘公司技術顧問陳兆山看來,由淺山丘陵圍合而成、綿延50公里的阜新盆地是一個聚寶盆。60多年來,阜新盆地累計貢獻煤炭7億噸,發電2000多億千瓦時。這些煤如果用載重60噸的卡車裝載,可繞地球5周。

阜新盆地煤炭資源逐漸枯竭後,阜新市開啟由黑變綠新徵程。去年以來,油氣資源勘探捷報頻傳:阜頁1井經壓裂放噴順利產氣,日產氣量最高達1000立方米;遼阜地2井在不到1000米深的地層,鑽獲日產超過15立方米的高產工業油流。勘探結果表明,阜新是我省兩大氣田之一,地質資源量1.2萬億立方米,技術可採資源量1800億立方米。儲量巨大帶來廣闊的開發前景:解決1.5萬人就業,拉動鋼鐵、水泥、化工、裝備製造、工程建設等相關行業發展。

去年以來,頁岩氣勘探開發被列為全市三大牽動項目之一,成為“產業重塑、優勢再創”的重點方向。目前推進的4口頁岩氣井和兩口油氣試驗井在目的層均有良好的油氣顯示,其中阜頁1井探明的產氣層厚度達955米。僅劉家區一地頁岩氣資源量就高達87億立方米,按照每戶家庭一個月使用30立方米計算,夠2400萬戶家庭使用一年。

風電和光伏產業很“風光”

“一年刮兩次風,一次六個月”。阜新盆地位於內蒙古高原和遼河平原過渡帶,地處“三北”風帶,是風、光資源豐富的寶地。風力發電小時數最高達3000小時,光伏發電小時數最高達1900小時,均排在全省首位。

2001年,阜新市轉型大幕開啟。也是在這一年,豎起全市第一個測風塔。2006年以來, 14家央企紛至沓來,形成百花齊放、追風逐日新能源建設高潮。

華能高山子風電場位於新邱區長營子鎮,始建於2007年,是阜新最早建設的風電項目之一,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站在10號風機西側的觀景崖極目遠望,丁香嶺、蓮花峰形態各異,67臺白色風車沿山脊錯落分佈,在松林映襯下格外醒目,葉片隨風舞動,盡顯力量與韻律之美,這裡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