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耗費國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現在的哪裡?它們的名字怎麼來的?

二胖歷史觀


古代九州的雍州、涼州因地處黃河之西所以被稱為河西之地,其間有一條夾在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之間的狹長地帶,因位於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因位於甘肅省西北部又稱“甘肅走廊”,它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地域指甘肅省的蘭州以西的“河西四郡”:武威(古稱涼州)、張掖(甘州)、酒泉(肅州)和敦煌(瓜州)。直觀地講,蘭州和河西四郡五個點狀城市串起來的狹長地帶統稱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是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隔離帶,又是中原溝通西域的咽喉,地處遊牧和農耕的緩衝過渡地區,古時遊牧民族占主導地位,北羌、馬羌、西戎等最強悍的幾個嗜血部落就稱雄河西長達幾個世紀,西漢霍去病出涼州西擊匈奴,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官方的山丹軍馬場,打通古道,組織兩次河西之戰,設河西四郡,河西走廊才算真正意義上納入大漢版圖。

河西走廊在古代軍事上極具戰略意義,分佈在走廊上的這幾個城市都與大漢息息相關,匈奴強盛時,河西走廊稱為他們的右臂,所以在漢武帝取得河西走廊後高唱“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悲歌一路遠去。

而漢武帝深知只有“斷匈奴之右臂,”才能“張中國之肩腋”一一張掖,“犯漢者,雖遠必誅”,方顯漢軍之“武威”一一武威,犒三軍以“美酒”一一酒泉,聯西域之“敦實”一一敦煌。所以漢武大帝才耗畢生之心血,把華夏戰略重心延伸西北,中原傳統版圖第一次向西北滲透。漢唐以來,河西成為“絲綢之路”一部分。目前亦為溝通中國東部和新疆的幹道,為西北邊防重地。







手機用戶4142248477七王


漢武帝打下來的河西走廊就是今天的甘肅省腹地,該走廊是聯接內地與西域的交通要道,戰略位置十分的顯要突出。河西走廊位於黃河“幾”字形西邊,呈東南~西北走向,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長九百多公里、寬數公里至數十公里。走廊北有蒙古高原、南有祁連山脈、東為黃土高原,西為千里流沙,故稱之為河西走廊,是古代絲稠之路中重要交通生命線。

河西走廊有河水、草木茂盛,適合農耕,早早的就有遊牧民族佔據此地;不走河西走廊,則要走蒙古高原或者青藏高原,兩處高原都十分難走,且充滿危險,因此河西走廊成為中原地區與西域的交通生命線。戰國時代河西走廊屬於戎狄諸部,秦漢之交時屬於大月氏,漢初大月氏被匈奴趕到了西域,故河西走廊屬於匈奴的左賢王部。漢武帝為了實現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匈奴,故派遣霍去病打通了河西走廊,經過兩次河西之戰,漢朝擊敗了匈奴,將該地區納入漢朝的直接統治之下。

河西走廊依著祁連山而走,水源全靠祁連山的雪水融化而來,因此沒有祁連山就沒有走廊。高山上常年積雪不化,山坡則牧草旺盛適合放牧,山腳的沖積平原則適合農耕。走廊的生態條件跟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十分的類似。漢朝佔領河西走廊後能長期控制而不丟失,主要原因就是河西走廊適合農耕,中原百姓移民過來後可以扎住根。漢朝在千里河西走廊上設置了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四個郡,並大量移民過來屯墾戍邊。

古代中原人士要到西域只有走廊一條路好走:北邊的蒙古高原不在中原政權控制之下,走起來十分危險;南邊的祁連山海撥高達四千多米,要翻越此山進入西域比走蒙古高原還要九死一生。現在修建了高速公路進入新疆,處在河西走廊的就是連霍高速G30,走這條高速可以一天通過河西走廊,在古代可要走三個月呢。


大秦鐵鷹劍士


河西走廊位於今天的甘肅,古代河西走廊的地理劃分與今天甘肅的行政區域劃分大致是相同的。

河西走廊在古代稱為雍州或者涼州,簡稱河西,是一個位於祁連山以北的狹長的沖積平原,歷史上曾有許多曇花一現的政權在這裡建都。

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歷史上一直就是絲綢之路要道,兵家必爭之地。

西漢初期,大月氏曾經生活在河西走廊一帶,後被崛起的匈奴打敗,這裡遂成為匈奴右賢王部的草場。

後來,漢武帝用兵匈奴,年輕的將軍霍去病在焉支山下打敗匈奴右賢王部,並乘勝追擊,使整個河西走廊盡歸大漢所有。

更多關於河西走廊的歷史,推薦大家看紀錄片《河西走廊》,很經典很不錯的一部紀錄片。


Ko文史迷離


河西走廊,因處於黃河以西而得名,它夾在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之間,地形狹長而又筆直,形如走廊,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南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位於甘肅省西北部祁連山和北山之間,古稱雍州、涼州,也叫雍涼之地。是中國古代往西域必經之路,又鄰接關中平原,歷來為兵家重地。五胡亂華時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等政權都在此建都立國。


雍涼之地在秦之前大多時間為遊牧民族所佔據,秦始皇統一六國,這部分土地為月氏駐牧地,隨畜移徙,與匈奴同俗,匈奴極盛時,打跑月氏佔據該地,月氏被逼西遷。(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漢武帝時,命張騫通西域沿路察看風土人情,又把該地涼州的名稱改為雍州,準備就緒後,前121年,漢武帝命十九歲的霍去病在春、夏兩次率精兵出擊右賢王部,重挫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多名高官貴胄。


匈奴單于得知渾邪王多次被霍去病擊敗,幾萬騎兵為漢軍所敗損兵折將,打算召見渾邪王並把他誅殺,渾邪王便欺騙休屠王說單于要殺他們倆,鼓動一同投降漢朝,武帝命令霍去病率軍前去迎接。看到漢軍,休屠王后悔起來,率部要回匈奴,渾邪王見勢不妙,乘其不備,在馬上斬殺休屠王,霍去病馬上帶領輕騎衝入敵陣,殺死譁亂軍士,穩定局勢,受降順利進行,至此,漢朝完全控制河西地區。(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把整個河西納入漢朝版圖後,,漢武帝在隴西郡和北地郡基礎上,增設河西四郡,即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前112年,45歲的漢武帝,聞知匈奴不堪漢軍重擊而遠遁漠北,高興之餘“振兵澤旅,然後封禪”,帶上眾臣巡行西北,他在今陝西鳳翔縣祭祀五帝,“十月,上祠五畤於雍,遂逾隴,西登崆峒”,在祭祀五帝時,應該是躊躇滿志,告慰先人,說漢人已把異族逐出漢境,開疆拓土,光祖耀宗之類吧。


南方鵬


河西走廊因為位於黃河以西,從蘭州到酒泉都叫河西走廊。為什麼叫走廊呢?因為河西走廊南北都是山,只有中間一塊堆積平原,像一條走廊,所以河西走廊。

自從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在這裡消滅了匈奴,把河西走廊納入領土,河西走廊就成為了一個標誌:凡是沒有佔據、統治河西走廊的朝代,要麼窮、要麼捱打。

有了河西走廊,中央王朝才能控制西域,控制西域,才能保障絲綢之路等貿易通道暢通,才能保障國土安全,才是強國。這也是河西走廊的意義吧。


解憂時間


回答歷史地理問題,不上圖解釋是難以讓讀者清楚明白的,但是這個身臨其境的視頻卻更能表達題主所問!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3371011699206860784, "vid": "49cc93f581d24e8991f5326b3c5531e9\

大福讀史


是現在的甘肅省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地區。

古屬月氏,據說月氏即弇茲氏。

西漢時期,西安就隸屬於河南司隸州;東漢稱司隸校尉部,由洛陽統領;三國時期歸許昌管轄;直到西晉才從河南劃出,劃入雍州邊緣。

東漢是西安十三朝之一,東漢末年,漢獻帝先被董卓抓去西安(長安)。西安被曹操攻破後,漢獻帝又被曹操抓去許昌(許都)。


班超、馬援都是東漢人,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個人認為,西安關中人只有在河南人的領導下,才能發揮出戰鬥力。


用戶67724358697


河西走廊是現在的甘肅省一帶,

因為它位於黃河以西,地勢狹窄,被歷代帝王視為連接中原和西域的咽喉要道,

與霍去病有關。

西漢武帝時期,驃騎將軍霍去病,與匈奴在此大戰,並大破之,武帝高興之餘,賜其美酒20餘壇,霍去病與眾將士共飲,將酒倒入井中,從此河西走廊便有一地得名“酒泉郡”。


種花家的布丁兔


武威即耀武揚威,張掖即張中華之腋(掖),斷匃奴之臂;酒泉把酒倒入酒中,將軍與士兵同飲共慶勝利,嘉峪關河西走廊最窄處,是一個山谷,嘉峪就是美麗的峽谷之意。敦煌,敦大也,煌輝煌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