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勝:上 墳

李耀勝:上 墳

題字:李耀勝

又是一年清明到。

清明節前後,活著的人都要到死去的祖宗墳上去跪拜、燒紙、祭祖,民間叫做上墳。

小時候最渴望、最喜歡的事就是每年清明節去上墳,那情景在我的記憶裡扎得很深。

但小時候每年盼著上墳的真正動機,並不是出於對祖宗內心的敬畏和悼念。

李耀勝:上 墳

那時候,我們家族共有四家人,我家住在代家灣,另外三家(我爺爺輩的親兄弟)住在張家灣。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每年清明節前,家族中拿事的長輩會提前到陰陽先生處求得上墳的吉時良辰,然後通知四家人按時一起去上墳。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去上墳。在我們老家,女性一般是不允許去上墳的。每家去上墳的男性人選和人數的多少都是家族長輩們在一起經過認真討論研究決定的。

原則上每家只去一個人,最多不能超過兩個人。嚴格控制人數的原因,是因為上完墳的人能分吃留下的祭祀食物,如果增加一個人,他們就會少吃幾口。

能擁有上墳資格在那個年代也算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李耀勝:上 墳

圖文無關

當時,一年中除了端午節能吃上一頓韭菜炒雞蛋外,再能吃一次炒雞蛋的機會,就是每年上墳的當天。

我爺爺當時在家族是年紀最長的,也算家族中主事的。爺爺以我們一家人少,他們三家人多為由,每年為我們家能多爭取到一個上墳的名額。我爺爺定下了規矩:我們弟兄兩人每人一年輪流跟他去上墳。

我們家的祖墳在兩個灣共有七處,每個墳墓之間離得比較遠。

這一年輪到我跟著爺爺去上墳。上午十一點從家中端著獻食和香、冪幣等祭祀用品出發,等七個墳上完,已經是下午五點太陽快落山了,到最後我幾乎走不動了。

如果不是為了上完墳能吃幾口炒雞蛋,我早都不跟隊伍了。

李耀勝:上 墳

圖文無關

那天大家聚到一起時,他們眼睛看得最多、內心想得最多的是每家拿來獻食的多少,雖然嘴上都不說出來,但從每個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就用這個來判斷上墳人的“孝心”。

這次上墳四家一共端來三碗獻食,每碗獻食其實就是炒雞蛋中有幾片肉,叫雞蛋炒肉,這在當時算是最上等的祭祀食品。

張家灣的二爺爺家因為窮沒能做出獻食。在路上,他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言語間時不時都在責怪,二爺爺一直低著頭不說話。

當天,在離我們不遠處總有幾隻狗一直跟著我們上完七處墳。幾隻狗等我們走後,會狂飆著到墳墓裡搶吃扔在紙灰裡的幾小塊獻食,而且每次因為搶食不公而互相嘶咬。

李耀勝:上 墳

在二爺爺父親的墓地裡,我們跪在墳垛前燒完紙後,爺爺便從三個碗中用筷子夾起最小的雞蛋片扔到紙灰中以示祭奠。當扔到第七片的時候,一直沒說話的二爺爺終於忍不住了:“少扔些,都是餵狗的,扔那麼多幹嗎?”

這句話一下子把大家對二爺爺當天的怨憤激發出來了,三個人群起而攻之,都罵二爺爺是不孝之子,你來我往一頓數落,二爺爺把頭縮回衣服裡再也一聲沒敢吭。

其實,當時大家心裡都很明白,二爺爺說的是大實話,和他們每個人心裡的想法是一致的。

那天上完最後一個墳剛走出墓地,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在墳墓旁的土地上搶吃三碗獻食。

二爺爺那天因為說了句“大逆不道”的實話,就失去那年上墳吃炒雞蛋的難得機會,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我們,這可是二爺爺內心期盼了好幾個月的一場“盛宴”。

這也許是當時對二爺爺最嚴厲的懲罰。

2016年3月30日於烏魯木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