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你們根本沒資格催我結婚!


爸媽,你們根本沒資格催我結婚!


作者|糖糖



上週三去參加了一次情感課程,與會的基本上是年齡在25-45歲之間的女性。


其中有來自喜馬拉雅情感老師,有國內知名的以“親密關係”為核心研究的情感導師,有某衛視火爆情感節目情感大數據專家,還有《男人裝》、《時尚芭莎》等媒體的御用情感專家等等。


此次情感體驗課程的主要內容是:“ 解決婚戀情感問題,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一整天的課程走下來,糖糖有感:現實的婚戀市場遠比想象中殘酷,婚姻所不可承受之重不僅在於婚姻本身,更多的可能來自身邊最親密的人的施壓。


往細裡說篇幅可以成書,那糖糖就先分享一下在課程現場所見聞的三個人物經歷,這樣即使就這個問題簡言之,也會相對立體一些。


(本文中分享的三個人物案例已經獲得其本人的同意,真實姓名已隱匿部分,採用第一人稱口述方式表達。)


01


✎ 人物一:*婷 35歲 單身 相親中


✎ 性格標籤:這世界上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只有該結婚的感情。


我今年已經35歲了。話說這個年齡的女人連二胎都生了。但是我還是單身。


每次回家就是心情極不愉快。因為周圍的人都覺得我有問題吧。彷彿人人都把我當異類一樣觀摩。


我母親更是這樣子給我敲警鐘:“ 我這都是為你好!你再不結婚,就沒人要了。你再不生小孩,就生不出了!”,“小陳第二個的孩子都三歲了,你什麼時候能讓我抱上孫孫?”


這話聽了,說心裡不慌,是假的。


三大姑八大姨安排的相親我去了,婚戀網站的半年6800的會員我註冊了,不是我眼光高不可攀,可我真沒有遇上能讓我動心的人是真的。


難道我要因為完成別人的心願,為了成為別人定義的一個正常人,去違背自己的感情,跟一個並不那麼願意親近的人共度一生?


父母苦口婆心:“ 沒有好感,也沒關係,可以慢慢培養。”


可是:“男女之情,一開始沒有的,以後也不會有,永遠也不會有。”


於是,我被罵了矯情。


去參加個同學聚會,結果個個都是拖兒帶女的人生贏家。什麼?婚你竟然都還沒結?好吧,你幹嘛去了!


爸媽,你們根本沒資格催我結婚!


在糖糖看來,其實單身比結婚更需要勇氣和實力。我甚至覺得,單身的人是自帶悲壯色彩的。


你想要做自己的主,那你得有能力做自己的主。你想要行為方式自由、前提還得把財務自由帶上。


本來不過是自己的私事,現在變成為了家庭使命,集體榮耀,社會責任。壓力並不小啊。


你在一邊堅持著自己的想法,一邊一天天被現實生活蠶食內心的心智。


能撐下來,直至遇到甘願走進婚姻的另一半的人,實屬不易了。但我更想補充的是:實屬幸運了。


理論上來說,父母催婚這件事初衷是好的,是可以被理解的、溫暖的。可是一句為你好,以自己年事已高抱不到孫子為由,脅迫你迅速結婚?貶低自己孩子年紀大了沒人要,打壓孩子的自信?忽視你因為自己打拼來之不易的事業成績,只為嫁人?


無法質疑,父母是這世上最希望我幸福的人,但是他們忽略了一件事:時代在變,你也已經長大。


關於人生,你可以參考他們的建議,可以理解他們的行為,但是你只會遵從自己的計劃和意願。


02


✎ 人物二:*鑫楊,29歲, 產品經理 不婚主義


✎ 性格標籤:你見過的婚姻最開始的樣子是父母的相處方式。


我對婚姻的抗拒都來自於婚姻。


話說,原生家庭糟糕的姑娘,更容易走進婚姻的重災區?


好吧,我信。我認。我不碰。


咱不熟悉的不說,你就看看人家成龍的女兒吳卓林。一個水靈靈的姑娘,硬是叛逆成現在這樣一個公子哥,連性取向都變了,怕了怕了。


但是我能理解她,成長過程中父愛的缺失,母愛的強勢,私生女的標籤......


吳卓林的這一切可以追溯到她外婆那裡。她外婆是怎麼對待她的媽媽吳綺莉的?強勢、獨斷、又迫切。這種糟糕的原生家庭的惡性循環,還是在我這裡終止吧!”


更多的瞭解到這個女孩子,不諳世事的童年是在父母的爭吵中度過的。剛一懂事(8歲那年)父母離異了。


母親改嫁了,父親也再次成家。被判跟隨父親生活的她至此就明白了什麼叫做寄人籬下。


如果說8歲之前,生活中的不安全感是讓一個孩子害怕的,但是爸爸畢竟是親爸爸,媽媽也是親媽。


可是8歲以後,那種寄人籬下所帶來的唯唯諾諾、戰戰兢兢還能讓這個女子偶然在午夜夢迴想起來,掩面哭泣


而明明就是依靠自己的一點點運氣野蠻長大、工作事業小有成就的時候,父母的關心竟然來了:“是時候找個對象結婚過日子了 ”,“女孩子年級大了就不好找了。”


爸媽,你們根本沒資格催我結婚!


原生家庭的環境有的時候就像是童年陰影,甚至於是整個人生的陰影,你躲不開,也不敢去碰。


很多小時候沒有得到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人,長大後就常常有一種“自己不配獲得”的情緒。


唯一所幸的是,你便從來不是一朵溫室裡面的花了。


或許,原生家庭沒有給你想要的安全感,沒有以你期待的方式對待你。但是現在你已經一路拼殺長到了成年,可以承擔起照顧自己的責任,你有權利、也有能力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劇本。


而這種形式的催婚,父母本身對家庭良好關係的維護起到負面作用,自身不重視原生家庭關係對子女成長的影響。


既然自己都做不好父母,也沒有用心維護好夫妻關係給子女做幸福示範,又拿什麼作為底氣去催促兒女倉促走進婚姻呢!


03


✎ 人物三:*瑋林 38歲 孩子7歲 單親媽媽


✎ 性格標籤:想要通過婚姻偷的懶,統統都要在日後的柴米油鹽中加倍奉還的。


我當初就是想結婚了、我累了。我扛不住了。


身邊的大環境如此,好朋友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爸爸媽媽很傳統,耳朵邊少不了嘮叨:“結婚你是要找個什麼人呀?”,“結婚不就是湊合著過啊!”,“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自己也想著因為結婚,可以把拼搏的任務全權交給他,自己隨意找一份工作就行了,或者乾脆全職在家相夫教子更好。


哪裡知道結了婚、生完孩子,


在家帶孩子他會說:別人家老婆牛逼,帶孩子還能賺錢。


出去工作他會說:你一個月多少錢,還不是吃我的喝我的。


要怎麼做才可以?


如果說要湊合著過,也未嘗不可,那就要選擇接受繼續受氣。


我父親在體制內工作,母親從進了這個家門起就是在家洗衣做飯。家裡事無鉅細都是父親說的算,母親不敢有半句反口。稍有慍色,就是被父親一頓臭罵:“自從你嫁過來,你一個子都沒有出去拈進來過,你還給我臉色看,你是不想活了吧……”


產後抑鬱卻被他當做心理變態、沒事找事,關係越來越僵。孩子剛7個月有餘,我們夫妻就協議離婚了,本來生個孩子想著能更幸福,誰知是一個終點。


現在一邊帶孩子一邊做微商,收入還是可以的。


只是付出也多:每天聽微課、做筆記、寫文案、學習ppt製作、發朋友圈,把最好最積極的一面展示給所有的人,箇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爸媽,你們根本沒資格催我結婚!


女人期望對方有能力讓自己衣食無憂,或者暗示自己:只要日子“過得去”、落得一份輕鬆,生活即使粗糙一點,也無妨。


可是,身在其中才知道,生活裡從來沒有折中。


當姑娘們在計劃著嫁個一個如意郎君從此相夫教子歲月靜好的時候,男人們可能在思考著娶回家一個兼職保姆。


一個人,無論以何種身份,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獨立才能自主,才能獲得更多的自由。


而但凡獨立自主的人,幸福便像小狗的尾巴,在你屁股後緊緊追著你。


妥協是得不到尊重和幸福的。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在父母輩的那個年代,婚姻的途徑,無外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婚姻的色彩,更多的是女人依附著男人去生活的關係。可是這套理論已經不符合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的趨勢了。


婚姻不是失敗的避難所,生孩子也不是“終於圓滿”的社會評價參照指標。


如果婚姻不是因為“經濟上準備好了,心理上準備好了,出於愛,彼此牽手”,那麼結婚,是很危險的。


04

藉著糖糖給大家分享的三個案例,

一起來思考


“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 卡爾·羅傑斯 曾經說:


美好的生活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它是一個取向,而不是一個目的地。


婚姻是一種狀態,而幸福和美好的生活是一個過程。


婚姻是一種選擇,但是它不是結果和終點,它不會是一勞永逸,需要



我們用心去感受、探索、經營。


希望我們的父母能與時俱進,我們也要能換位思考,彼此注意溝通。


我們每一個人都走在各自人生的過程裡面,忠於自己的內心,努力積極地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奮鬥就是幸福的,值得尊敬的。


而我們,將是我們孩子的原生家庭,我們在創造一個新的歷史,一個新生家庭。


選擇了孩子就要抱著盡最大可能讓孩子成長過程感受幸福的決心。


借用紀伯倫的那首詩來結尾吧。以此呈送給你的父母、為人父母的你、依然是個孩子的你、也送給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

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兒女。

他們通過你出生,

卻並非來自於你,

雖然他們和你在一起,

卻不屬於你。

給他們你的愛,

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給他們的身體提供住房,

但不要禁錮他們的心靈,

因為他們的心靈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達不到的明天。

—END—

作者:糖糖,親子第一課堂簽約作者,文章首發於親子第一課堂。雖說“ 母愛天成 ”,但是育兒可能比你想象的複雜和具體。私人育兒師糖糖,專注家庭教育12年,資深兒童心理諮詢師,每天和您分享實用育兒知識,助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做家長育兒路上的好幫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