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人丧生、53人受伤,因何伊朗阅兵式成为武装袭击的目标

根据9月22日驻德黑兰新华社的消息,一伙武装人员,在22日伊朗南部胡齐斯坦省首府阿瓦土举行的“纪念两伊战争爆发38周年阅兵式”上,实施了突袭,迄今已造成至少24人丧生、53人受伤。


24人丧生、53人受伤,因何伊朗阅兵式成为武装袭击的目标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的消息证实,在该次袭击事件中,有4名武装人员化妆成伊斯兰革命卫队士兵及民兵组织成员,在阅兵式上向人群开枪,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其中包括现场观看阅兵式的群众。

根据伊朗外长“扎里夫”在自己社交媒体中的表示:“外国势力招募培训武装资助的恐怖分子在瓦图市发动的袭击,死者中有儿童和青年,伊朗把责任归咎于地区恐怖主义资助者给予他们的美国主人,伊朗将迅速果断采取回应措施,以保护本国公民”。
24人丧生、53人受伤,因何伊朗阅兵式成为武装袭击的目标▲伊朗外长“扎里夫”​对此次袭击事件的个人社交媒体发言。

另据路透社的报道,伊朗军方发言人阿布法兹勒.谢卡尔钦称:“此次恐怖袭击与伊斯兰国无关,恐怖分子受训于两个海湾国家,与美国和以色列有密切关系”。

而此前伊朗通讯社在援引胡齐斯坦省省长:“吴拉姆-礼莎.沙里亚提”的报道中说:“活跃在胡齐斯坦省的民族分离主义武装已经宣称对袭击事件负责。”

伊朗本身是一个多民族的伊斯兰国家,在3500多万的人口中,按照各民族的语言特点,伊朗可以分为三大语族、40多个民族。
24人丧生、53人受伤,因何伊朗阅兵式成为武装袭击的目标

其中属于波斯语族的有波斯、库尔德、卢尔、巴赫蒂亚尔、俾路支等族。属于突厥语族的有阿塞拜疆、土库曼、卡什恺等族。属于闪族语的有阿拉伯等族,除了以上三种族语的民族外,伊兰还居住着少数亚美尼亚人。

而这其中波斯人是伊朗的主体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46%,他们不仅在伊朗分布比较广(主要分布在伊朗中部和高原大部的城市地区如德黑兰,科尔曼等地)还大多担任伊朗军队、宗教的高级职务,并且波斯语还是伊朗的官方语言,所以波斯人在伊朗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占据着主要地位。

而伊朗由于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信奉的又是伊斯兰教中的什叶派,所以处于领导地位的波斯族人与主要民族之一的阿拉伯人积怨较深,而其中“胡齐斯坦”问题,就是两者的主要矛盾之一;

目前,在伊朗境内有100多万阿拉伯人聚集在伊拉克交界的胡斯坦省,该省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是伊朗出入波斯湾的大门,又是伊朗粮食和石油的主产区,伊朗9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产于此地,这里还是著名的石油港“霍拉姆沙赫尔”和世界最大的炼油中心“阿巴达”的所在地。


24人丧生、53人受伤,因何伊朗阅兵式成为武装袭击的目标​​

所以经济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奥斯曼帝国时期,曾把这一地区划入伊拉克行政管辖,称为:“阿拉伯斯坦”。在1925年的时候,伊朗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占领了该地区,将其改名为“胡齐斯坦省”,之后伊朗开始向这里大规模移民。

而在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伊朗政府曾颁布命令,没收阿拉伯人的土地分配给由外迁来的波斯人耕种,并且虽然后移民来该省的波斯人不多,但是却占据胡齐斯坦省各部门的要职,而原先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既不能在当地政府机构和石油企业中担任高级职务,也不能使用本民族语言、穿本民族服饰,同时在就业和升学等方面也备受歧视,这也就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所以在1978年由“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中,伊朗的阿拉伯人大规模参加了推翻巴列维王朝的斗争,而“霍梅尼”也答应在伊斯兰革命胜利后给他们以自治权。
24人丧生、53人受伤,因何伊朗阅兵式成为武装袭击的目标

可是在1979年霍梅尼上台后,阿拉伯人提出实现民族自治,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以及广泛就业使用阿拉伯语的要求时,霍梅尼并未履行诺言,所以此后该地区的阿拉伯人转而寻求伊拉克的支持,并多次举行武装起义,也就是现今胡齐斯坦省民族分离势力的由来。

而除胡齐斯坦民族分离势力外,伊朗内部还有着教派矛盾、库尔德人民族问题、俾路支问题等各种问题,可以说是矛盾重重。

这次有胡齐斯坦省民族分离势力发动的阅兵式袭击事件,可以看作是多年来伊朗民族矛盾的一个缩影。

而现阶段,在伊朗外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伊朗能否有效的解决内部矛盾,从而团结一致对外,还有待我们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