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下的縮影:月薪2萬

你有沒有發現,有一句高頻的甩鍋金句叫“這行業不行”。

我最近一次聽到這句話,來自一位五年換了6份工作的人。剛轉行線上服務業的他,滔滔不絕舉了許多例子:

“你看以前紙媒多風光?報社廣告費動則上億。現在呢?”

“前兩年共享單車火成啥樣啊,沒多久就縮水得一塌糊塗。共享經濟一轉眼就蕭條了。”

“我以前鄰居做汽配,累死累活沒幾個錢,製造業能有什麼前途?”

泡沫下的縮影:月薪2萬

嗯,這年頭無數文章不厭其煩地教導你,不是你不行,是你的行業不行。咳,說的好像只要換賽道、按下“Restart"按鍵,就能扶搖直上一樣。

時間一久,它偷偷變成一塊偽·免死金牌。

哪來什麼一馬平川的“躺贏”行業啊?多少號稱月薪兩萬的工作,還不照樣被人輕而易舉地做成月薪2K?

01

踏入行業,不過是個起點。沒有哪個“好的行業”能永久照明,真正點亮前程的是你自身的工作能力與態度。

我一遠房親戚,前幾年在房地產公司做營銷策劃。她團隊所負責的項目,每平方均價接近10萬,這價格別說在二線城市,就算在一線城市也算高端住宅。

房地產過去5年,堪稱史無前例的黃金時代。

據親戚說,外地買房團有時一出手就是3套、5套甚至十來套團購。賣得很誇張,誇張到有陣子他們招聘海報都敢打出“工資+獎金,最低2萬/月”的slogan。

市場如火如荼,親戚卻大吐苦水。

“策劃方案改了3版,真受不了”

“活動那麼多,忘記通知一個合作方有什麼大不了?”

“營銷活動結束後居然還要提交總結,以為我們有多閒啊?!”

今年初以來,乘著東風的房市,又開始跌回涼涼的塵埃。

房地產公司人員縮減,上司開門見山地給長期考核墊底的親戚兩個選擇:

1、留在原崗位,只有基本工資和微乎其微的獎金。

2、轉行政崗,雖降薪但收入至少不那麼難看。

親戚憤懣難平,最終不得不選了後者:成了20餘人團隊裡唯一“被轉崗”的人。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行業浪潮此起彼伏,潮起時,再怎麼良莠不齊都能風光無限;潮落時,第一時間洗刷掉的就是價值注水、滿身虛高泡沫的人。

02

其次,同個行業裡,牛逼的人都相似,出局的人各有各的姿勢。

沒熱情、不動腦、缺態度、不專業…你不會想到,最初兩個背景差不很多、薪資差不多招進來的人,往往將走向迥然不同的AB路。

電商公司的前同事R小姐,挺有感觸地說過一件事。

曾招來兩位運營助理,悠悠和小芒,分別負責兩個平臺的運營數據分析。沒兩個月,差距逐漸浮現。

悠悠做得中規中矩,永遠三部曲:後臺取數據貼到EXECL+各項合計+相比昨天增加or減少比例。

小芒一開始先按照主管交代的做,幾次後,她提交的內容逐漸多起來,包括一些領導沒要求的範圍。

比如,什麼商品上架銷售速度最快、哪種品類賣得最好、每天峰值出現在哪幾個時間段…某天小芒發給領導一份針對類型細分的用戶畫像,領導喜出望外之餘,特意開了一節內部課讓她分享自己整理運營數據的心得。

轉眼半年過去。

R小姐至今對悠悠寫在半年總結中的一句話記憶猶新,“工作沒有挑戰性,無法發揮個人價值。”這句話果然引起領導重視——公司正準備使用新的貨品管理系統,悠悠做的一切幾乎可由代碼實現,而且更高效、更準確、更不費力。

一步步邊緣化的悠悠,不到一年就離職了。

悠悠所在的行業OK,崗位OK,公司發展得也有聲有色,可無腦被動的工作方式生生把她弄廢了。

泡沫下的縮影:月薪2萬

03

有人總喜歡問,能力重要還是態度重要?行業重要還是崗位重要?

都!重!要!

有能力沒態度or沒能力有態度,不一樣把事情搞砸麼?

行業再朝陽、崗位名頭再響亮,你個人沒長板無法立足,不也照樣混不下去?

日本動畫大師川尻善昭在《x戰記》中說:“人只會看到自己想看見的東西,只相信自己的希望相信的東西。”

你看到誰誰誰在A行業風生水起,在B行業平步青雲,在C行業吃香喝辣,懊惱一拍大腿,“我就是選錯行了啊!不然我也開掛了!”

無論哪個行業,站在金字塔尖的都不過10%。

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無數項你看不到的因素,包括別人的天賦、汗水、蛻變、機遇等等交織而成的結果。

04

必須承認,春光明媚的領域,肯定比秋風瑟瑟之地有希望的多。

但它就像一張空白支票,能寫多少數字,筆終究握在自己手中。你可能碩果累累,也可能空手而歸。

決定性的一筆,只能由你親手寫下。

更何況,甩鍋沒卵用。如果你打從心裡覺得,周圍同事都是啥玩意兒啊,笨的笨,low的low,挖坑的挖坑,那請先想想自己是怎麼掉進狼窩,又為何依然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待著?

幹嘛不再搶救一下?

搶救方式1:使用“多選解題模式”

得心應手的事,最好別做太久。就算做同一件事,也請試著用新方法或不同方法解決。

前幾天組裡一個程序員說,“這邏輯我以前都這麼寫!”項目經理毫不客氣丟了句:“寫算法也有高效和垃圾之分,你打算就這種水平一直寫下去?就不動腦想想能不能更好?”

確實如此——更多解題思路,就意味著視野半徑愈發廣闊。

搶救方式2:定個小計劃

你哪怕每週跑一次步、每天學10個單詞、每月看一本書,稍微定個小目標,精氣神都將煥然一新。

有句安慰名句叫“隨其自然”。坦白講,我從來不相信以順其自然的態度能做到多麼可圈可點。當然,99%的人抱著“大家都是這樣啊”、“差不多就行了”的念頭,很正常,但如果你想成為那1%,主動性和目標感都是必要條件。

乘坐高大上的行業快車,固然是好事,只是如果你沒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容易在漸行漸遠中徹底迷失自己,哪天猛然驚覺:

“這車往哪兒開啊?我到底要去哪兒啊?!”

最關鍵的永遠是人。

你還年輕,氣象萬千,別做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