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際化思維踐行黨員幹部的「紅海行動」

每一次緝拿海盜,是他們守衛“最美中國海”的堅持;每一次搶救人質,是他們許下“祖國接你回家”的承諾;每一次劍指恐襲,是他們愛國最好的“打開方式”……《紅海行動》中扣人心絃情節的背後,彰顯的是中國軍人放眼四海的國際化思維和自信自強的大國氣度,不禁讓人“打call”叫好。儘管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不能像他們一樣親臨戰場,浴血奮戰,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在各自崗位上,以國際化思維踐行屬於我們的“紅海行動”。因為,只有不忘“本來”,吸收“外來”,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

敢於“縱橫四海”,樹立國際化思維。十九大報告對當前的組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對標新時代的要求,反觀我們自身開展組織工作的“加速度”仍然不夠,結合組織部門職能職責,在創造性破解問題上做得還不足。這就需要我們以“勇者無懼、強者無敵”的堅定信念,樹立起“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國際化思維,涵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思維,更好地營造出適合海內外創新創業的“最優生態”,才能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放大效應,加快形成“英才匯聚、才盡其能”的生動局面。

勇於“八仙過海”,盤活國際化資源。作為一名湖北省人才工作代表團一員,楊漢軍奔赴波蘭、以色列、俄羅斯,行程18000公里,成果豐碩。這一切背後,是他對國際人才形勢、戰略機遇的深刻洞悉。作為一名“千人計劃”高級人才,黃大年成功地“讓外國航母后退100海里”。這一切背後,是他對國際科研環境、核心技術的深入把握。只有湧現出更多具有國際化素質和本領的專業化幹部,才能打造屬於我們組織部門的“蛟龍突擊隊”,一名黨員才能更好地盤活海內外資源,為我所用,發展壯大。一個生命才能真正地與祖國的脈搏一起澎湃激盪。

善於“移山造海”,做好中國化文章。某種意義上來說,所謂國際化不等同於西方化、美國化。而是指我們要在開展各項工作時,要積極與國際一流標準相對照。與此同時,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還要善於用“世界形式”講好“中國內容”,著力打通國內外在體制機制、政策侷限、交流平臺等方面障礙,健全全球化的人才等項目合作交流機制,引導開展協同創新,著力構建一支與全球化、國際化、中國化發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高層次人才幹部隊伍。只有這樣,我們黨員幹部才能真正地守住腳下的“紅海”,更好地開闢無限的“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