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公司簡介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於監督管理控股投資保險企業的各類國內﹑國際再保險業務﹔監督管理控股投資保險企業的資金運用業務﹔經批准參加國際保險活動.2011年,榮登美國《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467位(主要根據年度營業收入排名);英國《金融時報》全球500強,排名289位(主要根據市值排名);美國《福布斯》全球前500強企業,排名289位(按銷售額、利潤、資產和市值綜合評定).2010年,連續第四次在《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商業評論》組織的最佳企業公民評選中,獲評中國最佳企業公民獎.福布斯(中文版)中國品牌價值排行榜第10名;連續第6次入選世界品牌實驗室中國品牌價值500強.太平洋產險連續第9次在中國最高服務質量監督機構--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對保險行業服務質量明察暗訪中保持了第一的成績;並被確認為"金融行業領先企業"。

正在講《中國式價值投資》告訴我們在這個特殊的市場怎麼做好價值投資。醫藥類分析專業性強,篇幅大。如果文章篇幅過長不便閱讀,原稿找李康研報或留言,歡迎持續關注。

常用社交平臺,分析了白雲山,終於解決王老吉問題的它將會怎麼走。體檢龍頭美年健康,白酒加醫藥廣譽遠,復星醫藥等等醫藥類公司。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中國太保的核心業務壽險和產險均保持長期穩健的發展,市場佔有率均在市場前三水平。截止到2017年末,太保壽險的市場佔有率為6.7%,行業排名第三,太保產險的市場佔有率為9.9%,行業排名第三。

壽險業務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2010年末,太保壽險提出"聚焦營銷,聚焦期繳"戰略轉型。戰略轉型帶來的副作用就是新單保費收入的負增長。由於主動壓縮保費收入佔比最高的銀保渠道,太保壽險的新單保費2011年到2014年,在收入連續四年負增長,同比增速分別為-13.4%、-20.5%、-9.1%和-5.0%,直到2015年新單保費同比增速才恢復正增長。但與此同時,銀保渠道新單保費收入佔比大幅壓縮,由2010年的75.8%降至2013年的45.3%(2014年起不再單獨披露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單獨從營銷渠道來看,太保壽險的營銷渠道新單保費收入在轉型期間保持平均超過10%的同比增速,"聚焦營銷"戰略按計劃推進。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太保壽險2014年實施了"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戰略轉型,提出"大個險"戰略,進一步專注於個人業務,將壽險業務根據客戶類別分為個人業務和法人渠道業務,其中個人業務主要定位於拓展個人客戶;法人渠道業務主要定位於拓展法人客戶、代理渠道以及政府合作業務。此後,太保壽險集中專注於"大個險",原先銀保渠道保費收入按照客戶類型部分被放入個險業務中,部分被放入法人業務中,同時不再單獨披露銀保渠道的保費收入。從新單保費收入看,太保壽險的新單保費從52015年起實現正增長後,在在62016年和72017年繼續保持著高速增長,同比增速分別為13.6%和和32.1%,成功完成渠道上"聚焦營銷"的轉型。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2010年,太保壽險的新單保費收入中,期交保費的佔比僅為33%。在2010年末主動壓縮躉交保費佔比高的銀保渠道後,新單保費中期交保費的佔比逐年上升,到2015年,期交保費的佔比高達76%。2016年起,太保不再詳細公佈所有渠道的新單期交保費、躉交保費和續期保費收入,但從公佈的代理人渠道(太保壽險保費收入的主要渠道)的數據看,2016年和2017年代理人渠道的新單保費中,期交保費的佔比均超過95%,我們可以推斷出壽險新單期交的佔比較2015年仍有所提升,"聚焦期繳"的戰略轉型成功實現。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2018年,受保監會134號文影響,導致開門紅的主力年金型產品受到限制,銷量大幅下降,壽險公司一季度新單保費收入同比大幅下滑,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的壽險新單保費均出現了兩位數的負增長,其它中小公司的情況則更為嚴峻。此時,太保"聚集期繳"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大量的存量業務能夠貢獻長期穩定的保費收入,在首年新單保費收入大幅度負增長的情況下,太保壽險總保費收入仍保持接近20%的同比增速,遠好於行業平均水平(壽險公司2018年一季度總保費同比下降16.9%)。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2015年之前,保險行業營銷員增速普遍相對緩慢,太保壽險營銷員人數保持每年正增長,從2010年末的28萬人增至2014年末34.4萬人,年平均增速約為5%。2015年,保監會下發了《關於保險中介從業人員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取消了保險營銷員統一考試的門檻要求,任何人只需保險公司同意便可成為直接公司的保險營銷員。而此時隨著居民保險意識的提高,發展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在此背景下,太保壽險抓住人力增長的紅利期,大力擴張營銷員隊伍,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營銷員數量同比分別增長40%、35%和34%,營銷員隊伍規模由34.4萬人增至87.4萬人,實現翻番,增速遠高於國壽、平安和新華這另外三家上市險企。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太保壽險在大力擴張營銷員隊伍的同時,對代理人的質量也同樣重視,堅持人力和產能"雙輪驅動",強化有效增員,通過完善考核方案牽引隊伍結構改善,持續加大健康人力和績優人力。從2011年到2017年,太保壽險營銷員健康人力和績優人力的年複合增速分別為24.4%和30.1%,高於總人力規模20%的年複合增速,可見太保並未因為快速擴張人力規模而忽略了質量。截止至2017年末,太保壽險的健康人力和績優人力分別為24.8萬人和13.1萬人,分別佔總營銷員規模的28%和15%。從營銷員月人均產能看,太保壽險的營銷員月人均產能在持續增加,從2009年的2,597元增至2016年的5,084元,年複合增速超過10%。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太保壽險的新業務價值太保壽險的新業務價值從2010年的61億元到2017年的267億元,七年時間翻了超過4倍,年複合增速高達23.5%,複合增速超過國壽、平安和新華,領先於同業。尤其在2015年之後,太保壽險成功轉型,新單保費收入轉正,在新單保費收入增長和產品價值增加的雙重邏輯下,太保的新業務價值大幅提高。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李康研報|中國太保壽險的佼佼者,太平洋保險轉型之路

太保堅持以價從值為核心,新業務價值率持續提升。太保的新業務價值率從2011年的13.6%增長至72017年的39.4%,增長的主要邏輯按時間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1年到2015年,這一時間段太保進行"聚焦營銷,聚焦期繳"戰略轉型,主動逐漸壓縮了低價值的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和躉交佔比,使新業務價值率上升;2016年到2017年,在"保險姓保,迴歸保障本源"的監管導向以及太保壽險以價值為導向的策略下,太保壽險開始了產品轉型,著力推動長期保障型產品發展,價值率較高的長期保障型產品新業務保費增速在2016年後大幅超過價值率相對較低的長期儲蓄型產品保費增速,因此推動了太保壽險的新業務價值率增長。目前,太保還是堅持"大個險"戰略,且監管方向也還是以長期保障型產品為主,我們預計太保的新業務價值率在未來還將穩中有升。下次講產業險業務,財務和估值分析。

前面分析了海康威視,格力電器,蘇寧易購和貴州茅臺等大家熟悉的公司,找李康研報往前瀏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