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爲什麼日本總是進攻中國,而中國不主動進攻日本本土?

歷史上為什麼日本總是進攻中國,而中國不主動進攻日本本土?

日本遣唐使

在中日長達兩千多年的交流史中,一共爆發了五次中日戰爭。它們分別是唐朝和日本的白江口之戰,元朝的元日戰爭,明朝的抗倭援朝戰爭,清末的中日甲午戰爭和近代民國的抗日戰爭。

而除了元日戰爭以外,從來都是日本主動向大陸方向進攻,而中國都沒有發動過對日戰爭。這又是為什麼呢?

歷史上為什麼日本總是進攻中國,而中國不主動進攻日本本土?

其實原因不難。十九世紀以前,日本物資匱乏,大陸的中原王朝根本看不上這樣的島國,因為管理它的陳本遠遠高於征服它的成本。而日本那個地方,因為是島國,人們的思想就很狹隘,加上物資匱乏,人口一旦發生不可控制的增長,就會爆發很大的國內矛盾,而這個時候,轉移國內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外發動戰爭,因為這對統治者來說,不僅可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還可以獲得大陸的豐富的財物。

歷史上為什麼日本總是進攻中國,而中國不主動進攻日本本土?

而在中國歷史上,中國僅在元朝曾主動一次向日本發起戰爭,但自元朝以後,中國再也沒有對日本發動過戰爭。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這個時候,他明白穩住國內的局勢是首當其衝的任務。等到朱元璋穩住國內的局勢以後,他就開始了東征西討。

歷史上為什麼日本總是進攻中國,而中國不主動進攻日本本土?

但是朱元璋身邊的一個能人向他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將日本、安南、朝鮮等周圍十五個小國列為“不徵之國”,而提出這個建議的人就是神機妙算的劉伯溫。

為什麼日本會在不徵之國裡面?明朝初年,倭寇開始進犯明朝邊疆,雖然沒有像後來的嘉靖年間那樣猖狂,但是已經威脅到了明王朝的邊境安全。當時的朱元璋本想一口氣攻下日本,但是他還是聽從了劉伯溫的建議,不打日本。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面積狹小,資源匱乏,人民難以管理。

歷史上為什麼日本總是進攻中國,而中國不主動進攻日本本土?

劉伯溫對朱元璋說,日本這個小國家,環境極其惡劣,孤懸海外,民風彪悍,特別難以征服,假設一旦征服,也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管理,萬一失手還丟了我大明的面子。縱使這個國家日後可能會強大,但也註定難逃失敗的厄運。

歷史上為什麼日本總是進攻中國,而中國不主動進攻日本本土?

就這樣,朱元璋聽從了劉伯溫的話,明朝近三百年間十多個皇帝沒有一個想過征服日本,後來清人入主中原,清朝皇帝也繼承了朱元璋的“不徵之國”的制度。將日本列入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