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體》非英雄電影,而是借了科幻的外殼,傳達對世界本源的思考

《超體》非英雄電影,而是借了科幻的外殼,傳達對世界本源的思考

《超體》非英雄電影,而是借了科幻的外殼,傳達對世界本源的思考

從這部電影裡,小編感覺呂克·貝松的野心還是很大的,不想把《超體》拍成單純的爆米花電影,而是借了科幻的殼子,傳達他對整個世界本源的一種思考。這部電影並不能用欣賞一部純粹科幻或者復仇電影的角度來看,只為了體驗裡面過癮的科幻動作或者高級的電腦特效製作,電影甚至根本不是要表現lucy的復仇,宣傳裡所謂的女神復仇只是個噱頭。它和很多外國人相信的人的大腦通過進化開發是可以靠意識改變周圍的觀點類似。

《超體》非英雄電影,而是借了科幻的外殼,傳達對世界本源的思考

《超體》帶給人最大的收穫就是啟發了人們的思考,很多人相信這個理論,而呂克把它拍成了電影。儘管電影節奏對很多人來說確實快了點兒,劇情也有種七拼八湊的嫌疑,但懂得了導演要表達的思想,不管電影所要表達的這個觀點是不是隻是謠傳,它都給人們對未來、對大腦的想象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當你的大腦使用率哪怕只是提高了一個百分點,你和以前相比會有多大不同呢,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潛能有多大呢?電影只是給其中一種可能呈現出一個可見的參考。總體來說還是能夠引人回味的。

《超體》非英雄電影,而是借了科幻的外殼,傳達對世界本源的思考

首先是整個世界的存在是基於時間的,時間才是萬物的基本單位。比如露西舉例的一輛正常行駛的車,加快N倍時間行駛,我們就會看不見它。這個想法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裡面一個精神病人的思路不謀而合,他認為岩石,大樹也是在運動的,只是運動得太慢,我們看它們覺得一動不動,正如它們看我們覺得動的太快。就好像我們看螞蟻或者其他動物生命短暫一樣。雖然被認定是精神病,但這個思路何嘗不是一種看世界的全新方式呢。現在他會說,呂克·貝松都有類似的腦洞呢。

《超體》非英雄電影,而是借了科幻的外殼,傳達對世界本源的思考

按照這種想法,我們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乃至在整個宇宙的歷史中,也不過是渺小的微末罷了,甚至連是否存在都不好說呢。

另一方面是,一切人類文明,都來自於人類“繁衍”的慾望。電影裡摩根·弗里曼說物質存在下去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永生,一種是繁殖。不過,即使是大腦潛能全部開發的露西,也無法做到永生。因此生物都需要繁殖。

《超體》非英雄電影,而是借了科幻的外殼,傳達對世界本源的思考

這也就解除了一個疑惑,為什麼擁有操縱世界能力的露西選擇把自己的所有知識化作一個U盤,交給科學家們呢?既然她說在大腦潛能開發的同時,她身上的人性都在漸漸消失,比如恐懼、害怕、慾望等等。為何做出如此“偉大”的選擇?僅僅是因為本性善良,難免有點說不過去。畢竟掌握如此力量的人,更多的是想操縱世界,而不是如此單純地犧牲自己。

《超體》非英雄電影,而是借了科幻的外殼,傳達對世界本源的思考

後來想想也許正是人類本身的“永生”或者“繁殖”的慾望沒有失去。在她意識到大腦潛能開發完畢就會死的情況下,選擇了“繁殖”,把所獲取的知識交給人類。

《超體》非英雄電影,而是借了科幻的外殼,傳達對世界本源的思考

不過導演的這個命題實在太宏大,貫穿整個人類文明史,後半段感覺有點表現無力。結尾有點倉促,呂克貝松這次花了大心思,想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思想性與商業性俱佳的好片。其實割裂開來看,不管是人類“終極”的思想性還是畫面、劇情等的商業性都夠了,但是放在一起,卻還是覺得不夠融合。思想加入略生硬,前半段的雙線結構還算是有點意思,後半段則略顯單薄,大概導演有點著急收尾。2個小時的時長還是緊張了些,但是太長了必然造成觀眾的視覺疲勞。如果不是寡姐和摩根老爺子的神級演技,片子很可能要毀。劇情還是可以繼續打磨得更緊湊並且巧妙一點。

《超體》非英雄電影,而是借了科幻的外殼,傳達對世界本源的思考

《超體》是一部帶有明顯法國浪漫色彩的科幻片,像第五元素一樣,你很難界定算科幻還是奇幻,片中多次出現斯嘉麗全屏面部特寫,連毛孔都能看清,特別是在IMAX幕上對演員的面部細節要求簡直到變態,導演各種快速的剪輯也很精準,當然國內版有刪減,畢竟在國內看大衛都有馬賽克,不過整體故事還算流暢,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夠了。

《超體》非英雄電影,而是借了科幻的外殼,傳達對世界本源的思考

同時,《超體》也是一部十分感性的電影。理性的觀眾會覺得無論從劇情還是科幻的角度來說這部電影都很失敗,因為他們看到的是結果,女主超神了。感性的觀眾會覺得這部電影很震撼,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思考的空間。就像一個很抽象的哲學問題,雖然想到最後對現實生活完全沒有幫助,但是思考的過程還是很享受的。

總的來說,是一部很有味道的電影,雖然有點瑕疵,但小編還是推薦大家看一看這部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