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浅谈:聊一聊质量和密度的思维,学物理会让人更加聪明哦

物理学习浅谈:聊一聊质量和密度的思维,学物理会让人更加聪明哦

HI,各位小伙伴,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开学一个月,后台收到好多小伙伴的私信。

有刚升初二的小伙伴的沾沾自喜——物理很简单嘛,一点儿都不难。我:不要嘚瑟,能够一直觉得简单,那才是真本事。

有刚升初三的小伙伴的晕头转向——内能和热量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这才哪里到哪里,更难的还在后面呢!

有刚升高一的小伙伴的骇然失色——原来高一物理一个章节的知识量基本上抵得过初中半学期的内容。我:哈哈,小样儿,再想凭借耍耍小聪明就把物理学好,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哦!

有高二高三小伙伴的愁容满面——选择学习物理是不是一个重大错误的决定!我:相信我,学习物理会是你一生的财富,不要着急,慢慢领悟,搞定高考没有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物理成绩好的同学打上“聪明”的标签,当然,这一点不可否认,物理学的好的同学,思维缜密,富有逻辑,思辨能力很强。

于是又很多小伙伴觉得自己物理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在他们看来,先聪明,才能学好物理。这样的观点,就不对了。

因为,并不是因为聪明才能学好物理,而是学习物理才让人变得更加聪明。

聪明并不是学好物理的先决条件,而是努力学习物理之后的附加财富。

所以,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端正学习的态度,去掌控物理,让物理为自我的成长服务,而不应从自身出发为学不好物理去找一个貌似冠冕堂皇的借口。

那么如何才能掌控物理呢?随着年级的提升,知识量和知识深度的加深扩大,在很多小伙伴眼中,物理就像眼前的一团迷雾,找不到一条清晰的道路去穿越它,去掌控它。

今天就和小伙伴们简单聊一聊,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具备哪几个思维,从哪几个角度去分析和揣摩物理,可以让物理学习起来更加的清晰。

今天我们先讲一个最基本但是又非常非常重要的思维角度:质量和密度。


我们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真正至关重要的物理量就是质量。很多小伙伴可以很熟练的背诵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物质?物质和物体又有什么区别?

在物理当中,物体是由物质构成,比如铁是一种物质,但是用铁所制造成的一口铁锅或者一把菜刀就是物体。

有了这样形象化的认知,我们就可以知道,一把菜刀的质量为0.5kg指的就是这把铁制的菜刀含有0.5kg的铁物质。

那么我们自然也知道,不同的物体,可以含有相同的物质也可以含有不同的物质,但是不管它含有的物质是否相同,只要含有的物质的多少相同,那么它们的质量就相同。

于是在物理中,我们可以把物质这种东西想象成一个个小球,而且不用去管它是否是同种物质,总之,我们把它们想象成一个个小球就OK了,这些小球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物体,质量的大小就代表了这些小球个数的多少。

怎么样,这样来看,是不是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可是我们会发现,有时候两个物体的质量一样,但是物体的大小却不一样,也就是说,两个物体明明含有小球的多少是一样的,可是这两个物体却看起来一个大,一个小,我们把物体看起来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那么就是说,两个明明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却不相同。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于是,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想到,这两个含有同样多小球的物体,用来容纳这些小球的空间大小不同,体积大的物体,用来容纳小球的空间就大,体积小的物体,用来容纳这些小球的空间就小。

那么,同样多的小球,装在大的空间里,小球和小球之间就很宽松,而同样多的小球,装在小的空间里,小球和小球之间就会显得很拥挤

我们把小球之间是宽松还是拥挤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致密程度

小球之间显得宽松,那就是致密程度小,小球之间显得拥挤,那就是致密程度高啦。

这个致密程度,在物理中就叫做:密度

我们可以知道,同样大的空间里装的小球多,那么它的密度自然就大,因为显得拥挤,更加致密嘛。

同理,同样大的空间里,装的小球少,它的密度自然就小了,因为显得很宽松,并不致密。

所以,我们就得到了密度的标准定义: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它的单位是kg/m³.

小伙伴们,是否充分理解啦?

质量思维,密度思维,会贯穿我们整个物理学习的始终,它是一个非常基础却又非常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型,小伙伴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它噢!

最后,做一个扩展思考:我们刚刚所讲的密度,是普通常见的物体在单位体积内所含的小球的致密程度,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物体是薄片状的,比如纸张、铁皮等等,于是为了方便,我们不再考量它单位体积里小球的个数,而是考量单位面积里小球的个数,于是衍生出了

面密度的概念,它的单位是kg/㎡.

同样,我们有时候所见的物体还有线状的物体,比如一根长绳、钓鱼用的鱼线等等,为了方便,我们也不考量它单位体积里小球的个数,而是考量单位长度里小球的个数,于是又衍生出了线密度的概念,他的单位是kg/m.

关于面密度和线密度的概念,小伙伴们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如果能够理解,你就会比别的小伙伴更加聪明噢!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次再聊,by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