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關注頭條號:好爸媽在線,幫您輕鬆解決育兒難題


最近身邊有幾個朋友因為孩子一年級剛入學變得緊張焦慮。

是的,一年級家長是新手家長,面對孩子剛入學時的各種狀況,確實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緊張和焦慮。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養孩子的過程就是父母摸索、實踐、磨合的過程。當小學生家長更是這樣,如果你需要理論和實操雙管齊下的“家長指南”,也許我這篇文章的內容能助你一臂之力,讓你在孩子剛開學的這幾個月裡陪伴他快速適應小學生活,為今後的學習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在我看來一年級的小學生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跟得上老師的教學節奏,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對學習有興趣,喜歡上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夠了!

圍繞上面的目標,我想給身邊剛成為小學生家長的朋友一些建議:

一、多陪伴孩子,多發現孩子的進步

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學習內容,這些都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一個陡坡,心理會出現緊張、焦慮。孩子人生的轉折點,需要忙碌的父母儘量每天抽時間給孩子一段特殊時光的陪伴,送他上在學或接他放學,或者晚上睡前和他聊一聊他在學校的情況。有了父母的愛孩子才會更有力量面對新的環境。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有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可能不盡如人意,比如課堂說話或打瞌睡,和同學打架,忘記帶課本、作業本等等,出現這類情況,老師可能會打電話給父母,如果父母收到這類電話不問三七二十一就把孩子罵一頓,會讓孩子對上學產生煩感的情緒。如果父母首先能穩住自己的情緒,儘量平靜地去詢問孩子,認真傾聽孩子當時發生了什麼,再接下來引導孩子什麼是正確的處理方式,就能真正的幫助到孩子。孩子每次出現問題時都需要我們具體的幫助而不是空談、打擊和責備。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父母需要多發現孩子進步的地方並及時表揚鼓勵。比如檢查孩子的作業時,可以找找他哪些字寫的比昨天工整了;收拾書包時表揚他收拾的越來越整齊了;早上起床的速度越來越快了;聽老師說課堂上聽課越來越認真了。孩子的點滴進步如果被父母看見了,他會特別開心,父母的看見和認可會成為他前進的動力和自信心的來源。

二、和孩子交流時,做到多聽少說

放學後,很多家長經常會問孩子:在學校過得怎麼樣啊?孩子很多時候只會說一句“很好啊”,就沒有下文了。這是因為六歲多的孩子還不具備總結一天生活情況的能力,他也很難一下把一天中的生活細節提取出來。

我們的提問如果具體一點就比較容易打開孩子的思路,比如可以問:你們今天體育課上玩了什麼?你們今天上美術課了嗎?老師教你們畫什麼啦?聽說今天的語文課上有小朋友和同桌說話了,你知道是哪個小朋友嗎?你今天又認識新朋友了嗎?這一類的問題比較具體,孩子比較容易回答,也就比較容易打開話題。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也許有的時候孩子談及的內容不太讓我們滿意,比如孩子說:媽媽,我今天數學課上好睏啊,差點睡著了。

媽媽聽到這句話可能會很生氣:那你不是沒聽課,讓你晚上早點睡你就是不聽。

如果孩子聽到媽媽責備的話語,會感覺很傷心,因為他當下最想得到的是媽媽的接納和理解。

如果我們用接納和理解的方式回應孩子:“是吧,看來你是太累了!”

孩子聽到後會特別欣慰,他會覺得媽媽是愛他的,接下來他會更願意和媽媽聊下去。

在孩子心情愉悅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我們一起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你課堂上不犯困呢。”

或者:當你課堂再犯困時有什麼辦法調節一下自己呢?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和孩子一起腦洞大開,想想改善的辦法。這種情況下,孩子會給我們許多驚喜。最好再表達一下對孩子的信任: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做好!當我們對孩子表達信任時,孩子會對自己產生信任,也會對未來的生活產生勇氣。

有時孩子會表達他不喜歡某個老師或學科,如果父母知道後很生氣或對孩子講一堆大道理,不認可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緒就不會得到流動,一直被積壓的情緒會在某個時刻爆發出來,或者內心不平靜、急躁、焦慮。我們都知道靜能生慧,沒有平靜的內心孩子就很難全身心投入學習。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如果孩子說他不喜歡某個學科或老師,我們聽到後首先表示認可和理解:“哦,是嗎,你不喜歡那個老師啊,很正常,媽媽有時也會不喜歡某個人,你能和媽媽談談發生了什麼事嗎?”

“哦,看起來你對這件事很生氣,我也會這樣,你需要媽媽做什麼嗎?媽媽相信你能處理好它。”

多數時候,孩子和我們談完後發現自己並不是那麼討厭老師,也許只是某一件小事讓他產生了不好的情緒,情緒釋放出來後就沒什麼事了。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我兒子說起學校的情況時,我一般會多用一些“哦,啊,是嗎?還有呢,說說看”這樣的詞語,表示對他的話題很感興趣,多聽少說,通過傾聽可以瞭解他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比如有一天放學回來,他嘴裡吃著一個真空包裝的辣鴨腿,我當時看到第一反應是:又吃這麼辣的東西,這兩天都說喉嚨疼了。但是我沒有馬上批評他,而是問他:這麼香的鴨腿是誰給你的啊?

他:大隊部的李老師。(他那天放學後在國旗護衛隊參加訓練)

我:哦?

他: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只給了我一個。

我:說來聽聽怎麼回事?

他:我今天帶了四個五年級的新旗手,又教他們綁旗,又要幫他們綁,很累的。

我:哦,原來是李老師看你今天帶新隊員很辛苦才給你鴨腿的。

他:應該是吧,李老師人很好的,我很喜歡他。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當孩子向我們說起他學校的情況,如果我們能停下手中的活兒,安靜下來用專注的目光看著孩子,不管他說得怎樣,你始終在傾聽孩子,也是給孩子作榜樣,孩子在課堂也會成為一個傾聽者,不但會認真聽老師講課,也會聽同學回答問題的內容。在我看來,安靜、安心地傾聽,比強調大聲地發言要重要得多。

三、讓孩子愛上上學比成績更重要

有時父母或爺爺奶奶不經意對孩子說的幾句話都會成為孩子厭學的原因:

“好好玩吧,上了小學就沒時間玩了。”

“你不認真學習,入學後看老師怎麼收拾你。”

“小學的老師很嚴格的,你不聽話他們會罰你站。”

如此這類話,孩子聽了會覺得上小學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對學校充滿恐懼。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如果我們把上面的話改為下面這樣說,也許孩子就會對上學充滿期待:

你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真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

去到小學你不僅可以學習到很多新的本領,還會交到許多新朋友。

媽媽看到你在學校每天都有很大的進步,真為你高興。

儘量不在孩子面前談論老師的缺點,多引導孩子發現老師的優點,喜歡老師是喜歡上學的必要條件。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是讓他愛上學習很重要的一點。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這就要求我們父母在他學習這件事上不要喧賓奪主,孩子是學習的主人,與學習有關的事務自然應該由他自己去完成,比如:獨立完成作業;收拾整理自己的書桌和書包;上學放學自己背書包。孩子通過做這些事可以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他是學習的主人,做起來也會很有價值感。同時他也會對學習更有信心,他會覺得他自己能做好這件事。

如果孩子寫作業時對某個知識點掌握的不熟練,需要反覆練習。有時離開書桌和孩子一起玩一些遊戲也許更容易讓孩子理解和記住,因為對於一個六歲多的孩子,一味地要求他坐在書桌前重複會打擊他的學習興趣,遊戲是這個年齡段孩子學習的方式。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還記得我兒子剛入學的前兩個月裡,對數學的加減法和語文的拼音拼讀不熟練,他完成作業後我帶他去樓下玩,玩的時候我和他一起用拼音拼讀我們周邊人的名字或看到的事物,比如大樹、小草等,拼讀幾天後他的拼音語感就好了很多。

晚飯後和他一起玩過家家遊戲----開超市,他當老闆我當客人,買他超市裡的東西(他的玩具),買完後讓他通過加減法結賬。這個遊戲玩夠了再和爸爸一起打撲克牌,通過加減法玩湊10或湊20,很快他就能熟練地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了。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只要有心,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創造出很多這類的遊戲,可謂是一舉兩得,增加親子感情的同時也學到了知識,這種有趣的學習方式絕對是孩子喜歡的。

也許孩子的成績在低年級不是特別理想,但是相信只要他對學習充滿興趣,並願意努力,孩子的成績會慢慢趕上去的。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很多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成績不如別的孩子,都會產生焦慮的情緒,緊緊抓住孩子的學習不放。時常忽略孩子間的個體差異,每天只仰望別人孩子的成績,卻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努力和進步。

並且,孩子的成長也不能完全用成績來衡量,有的孩子在這方面強些,在另一方面就弱些,沒有完美的孩子,就像沒有完美的大人一樣,但我們家長要記住成長比成績重要

四、合理安排好孩子的時間

現在的孩子都很忙,幾乎每個孩子從幼兒園起就報讀幾個興趣班,上小學後可能不能顧及那麼多的興趣班的學習,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和孩子一起做些取捨。

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是學習不能成為孩子的全部,學習之外他需要發展一些興趣愛好;需要學習做一些家務;需要與家人一起互動建立親密關係;需要與小夥伴一起合作玩各種遊戲,鍛鍊身體的同時發展團隊精神。總之,

學習之外他需要發展許多讓他終生受用的能力。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每天放學後的時間除了完成家庭作業外,最好能有些自由安排的時間,這個時間他可以做他自己喜歡的想做的事,也許孩子不做事,只是發呆,對他的成長都是有利的,適當的做些留白,不但是為了孩子更好地釋放一天的疲勞,也是為了一天所學的知識有個思考沉澱的時間和空間。

和孩子一起做一份日常慣例表,讓他清楚大概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並和善而堅定地督促孩子養成習慣,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以保證課堂的聽課效率。

五、關於寫作業和習慣培養

兒子每天放學後我沒有要求他馬上寫作業,回來後他的第一件事是邊吃水果邊看書,放鬆休息一個小時左右再開始寫作業。這個時間段裡,我會翻看他的課本和作業本,看他課堂練習完成的情況和前一天作業老師批改的情況,錯題有沒有及時更正,同時瞭解他當天的作業量。有時我會“請教”他一些當天學的內容,通過這些瞭解他堂上有沒有認真聽課,課堂效率怎麼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陪不陪孩子寫作業的問題是很多父母頭疼的一件事,不陪孩子不會或不做,陪,又擔心養成不獨立的習慣。我個人的建議是在孩子剛入學的這一兩個月裡最好由家長陪在身邊寫作業,一是孩子的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二是因為孩子的識字量有限,可能很多題目他不會讀。家長坐在孩子身邊可以看書,孩子有問題時可以隨時發問。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但不能長期陪下去,可以慢慢從孩子身邊抽離,記得我陪我兒子寫過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後來我問他你是不是也不希望媽媽坐在你身邊(誰都不喜歡自己做事時有個監工坐在身邊),他說是的。我就說:從今後媽媽在外面看書或做事,你自己寫作業,有了不明白的問題,你先讀三遍,如果三遍後再解不出來你就叫媽媽,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好的!

很多時候他把題目讀三遍就迎刃而解了,通過自己解決一些難題對學習也有了更大的信心。慢慢地就養成了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完成作業後最好能引導他檢查一遍,這樣他考試時也會養成檢查的習慣,檢查完後再給家長簽名,然後自己收拾整理書包,才算是完成了當天的作業。

低年級孩子的很多作業是讀讀背背,有些孩子可能在學前班已經學過了,家長也覺得他已經掌握的很好了,有時就幫孩子自動取消這類作業,家長敷衍和認真堅持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待作業的態度。家長需要配合老師的要求引導孩子每天保質保量完成作業才是對孩子的成長有益的。

六、多陪伴孩子閱讀

著名教育專家蘇霍林斯基曾經說過: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小學是閱讀的黃金期,而低年級是養成閱讀習慣的黃金時間。

低幼的孩子比較享受父母把他摟在懷裡閱讀的感覺,親子共讀可以作為孩子閱讀的起點,堅持每天閱讀也是發展親子關係很好的一種方式。低年級的孩子學習任務不重,有大量的時間可以廣泛的閱讀,擴大知識面的同時也發展語感。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人是用語言進行思維的,思維的清晰度和語言的清晰度成正比,語言越清晰,思維就越清晰,而閱讀恰好可以幫助語言增速發育。可以說一個人的智力啟蒙、道德養成、素質培養,以及他的創新能力的發展都離不開閱讀。

閱讀也許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在成績上看不出它的作用,但是越往高年級它的作用越明顯。因為學習新知識有賴於已有的知識背景,喜愛大量閱讀的人在分析問題、陳述問題和學習知識時,往往比不讀書的人快得多,深入得多。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一個從閱讀中經歷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傾聽了眾多智慧語言,分享了無數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會更成熟,價值觀會更完善,境界會更美好,也會更有自己獨立的見解。酷愛閱讀的孩子,即便小學成績不是很出色,也會在將來擁有很強的爆發力。

孩子一年級入學緊張焦慮?六點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以上種種,也許很多家長說看完更焦慮了,因為要完全達到確實不容易,看著容易做起來難,是的,所以有人說現在的公眾號是販賣焦慮的。

今天,不妨讓我們把以上這些當作目標,不給自己太多壓力,因為壓力會讓人更加焦慮,我們的焦慮會影響孩子對小學的適應情況。只要有了覺察,就走在了進步的路上,相信你一定能夠每天進步陪伴孩子快樂地成長!


本文作者|馮淑華 兩個男孩的母親, 親子閱讀推廣者,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和美國正面管教講師。育兒的路上一直堅持慢養理念、學習兒童心理學和家庭教育知識,邊學習學實踐的路上曾開展《幼小銜接》講座和《正面管教》家長學習課程,得到眾多家長的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