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易武的故事

易武山是目前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中保護最好、古茶園遺存最多、產茶量最大的茶山。易武山茶名聲響亮、品質獨特。在琳琅滿目的昆明普洱茶店、茶館博物架醒目位置擺放的大都是易武茶,還有臺灣、香港等地的茶商更是不辭艱辛,雲集於茶馬古道滇藏線的最南端——易武古鎮,高價收購。喜愛普洱茶的人士都以擁有正宗的易武茶為榮。


茶山易武的故事

易武古鎮

在普洱茶的發展史上,易武應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地方。清朝道光年間,當倚邦、莽枝等茶山由於種種原因逐漸衰退之際,易武茶山迅速崛起,成為六大茶山所產茶葉的集散地、生產地和茶馬古道之源頭,從而開創了普洱茶的易武時代。因此,易武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成為了普洱茶歷史的一個轉折點。


茶山易武的故事

道光年間的易武

和瀾滄江畔的其它茶山不一樣的是,易武山不僅僅是一座生產普洱茶原材料的茶山,更是普洱茶重要的加工製作基地。自清代以來,由於易武山茶產量大,茶質好,天南海北的茶商都擁擠到這裡。一時間,各種商號、茶莊、店鋪如雨後春筍般在易武出現。可以說,在清代,易武鎮成為了普洱茶最重要的製作車間,自然也集中了當時雲南甚至是中國最熟練的緊茶製作工人,而且在茶莊林立的環境裡,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每個生產廠家都努力提高自己的生產技術,從而為我們留下了一批極具收藏價值的普洱茶珍品。

也許正是因為易武在普洱茶界舉足輕重的地位,雍正七年,清政府才在易武設置“錢糧茶務軍功司”,專門管理茶葉和糧食的購銷。後來普洱茶被欽定為貢茶,每年上貢給皇家的數千斤普洱茶大多也來自於易武。正因為如此,一些茶商在製作茶葉時,常常在包裝上註明易武茶,使得易武成了普洱茶界的一塊金字招牌。而藉助著茶葉的品質、產量,易武也順理成章成為了當年雲南少有的富庶之地,並被人們稱之為“利潤城”。


茶山易武的故事

易武茶山

尤其是到了乾隆年間,許多人紛紛遷居易武山種茶,進一步促進了易武茶葉的種植,更使易武成為一座著名的茶山。在易武留存下來的永安橋“碑記”上,還能看到這樣的文字:“雲南迤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產易武較多。”透過歲月的滄桑,我們還能感受到易武昔日的輝煌。


茶山易武的故事

易武茶山地圖

當然,易武之所以後來居上,超越江北六大茶山,並非只是仰仗產量。這裡山高霧重,土地肥沃,溫熱多雨,是產上等茶葉的天然好地方。再加上外地客商到易武山設廠製茶,帶來了先進的製茶技術,自然就生產出讓人難以忘懷的精妙茶品。易武山所產的大葉種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茶味濃郁,製成的普洱茶,經久藏後,陳香活現,湯色紅潤且耐泡,葉底呈現褐紅色,乃普洱茶中之極品。一些資深的普洱茶品嚐家都清楚,若從越陳越香的角度來看普洱茶,易武茶山大葉種普洱茶實屬最佳。也正因為易武山茶的天生麗質,使得易武從產茶量和茶質兩方面都一躍成為古代茶山之冠。


茶山易武的故事

圖片©️茶農聯銷站

《滇海虞衡志》就曾這樣記載:“普洱六大茶山,相距不遠,以易武為中心集散”。事實上,只要對普洱茶史稍有了解,就會發現易武除了是普洱茶種植和生產地之外,還是茶馬古道最重要的始發地,那一時期,以易武為中心的茶馬古道朝四方散射開去。“商業繁盛,馬幫絡繹不絕”就是對那一時期易武的寫照。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在易武最為繁華的年代,一隊隊的馬幫沿著青石鋪就的古道踏著夕陽而來,帶來了遙遠他鄉的布匹、鐵器和傳說,而在清晨的雞鳴聲中,運走了他鄉翹首以盼的普洱茶和發財的夢想。那些從易武古鎮延伸出去的一條條古道,很多年了,彷彿還在傳來大隊馬幫踏道而來踏道而去的聲音。


茶山易武的故事

茶馬古道

因為普洱茶的產供銷而長時間保持繁榮與興盛的易武,是普洱茶“名重天下”輝煌歷史的見證,也在漫長的時光中,為我們留下了最為豐富的普洱茶歷史文化遺存。除了那些有關易武的典籍、傳說與茶祖會,易武斷案碑、“瑞貢天朝”匾、一座座塵封了無數歲月的老茶莊遺址、無數的浮雕與石碑,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易武作為茶葉王國曾經的輝煌與驕傲。因此當我們重溫普洱茶那段輝煌的歷史,就不難發現,易武實在是一個值得茶人銘記的地方。


茶山易武的故事

“瑞貢天朝”匾

而關於易武的記憶,慶灃祥的易武老磚裡藏著許多。


茶山易武的故事


茶山易武的故事

慶灃祥易武老磚

慶灃祥2000年製成的易武老磚選取易武古樹大葉而成,磚體蓬鬆,歷經近二十年陳化,白霜尤為明顯。沖泡後,湯色如紅酒般紅豔剔透,樟香濃郁持久,水性柔滑,回甘顯著,舌面生津。沖泡時注意醒茶時間略久一些,出湯不宜過快,否則味道易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