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金融中心的“泉城”探索

产业金融中心的“泉城”探索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公司发动机装配生产线 郭绪雷摄/本刊

“2018年上半年,济南市完成金融业增加值392亿元,金融业税收87.3亿元,保险业保费收入249.3亿元,本外币存款16750.3亿元,贷款额度15436.2亿元,多项指标位居山东省第一位。”日前,济南市金融办主要负责同志在2018中国(济南)产业金融国际论坛发布会上谈到,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和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引导省内金融资源流动、促进东中西部均衡发展方面发挥枢纽作用,对周边地区发展也有重要带动影响。

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三大省和实体产业大省,山东经济当前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矛盾问题需解决。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年初的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就讲到,“由于多种原因,山东形成了资源型、重化型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一直是我们的‘心头之痛’。”“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成长不快,发展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拉低了山东的区域竞争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陷入了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的尴尬境地。”

当前,山东省正在全力推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将现代金融服务列为重点培育的十强产业之一,进一步激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对此,济南市金融办负责同志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正是基于此,济南提出打造产业金融中心,举办中国(济南)产业金融国际论坛,多措并举加快金融业发展,并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为什么是济南

“产业金融中心首先是金融中心,同时必须是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而非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中心,否则就变成了虚拟经济。”济南市金融办负责同志认为,无论是山东的实体经济规模,还是现实的新旧动能转换,都需要重视产业金融中心建设。

谈及建设产业金融中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时,受访专家们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推进产业金融中心建设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经济金融发展基础,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融合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还需要有较强的城市综合发展实力。

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和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性中心城市,济南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都为产业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方面,济南市具有完备的金融组织体系,各金融业态发展平稳,金融机构种类日益丰富,在山东金融业发展中处于中枢位置。据了解,中央驻鲁各金融管理部门、各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以及十几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级分行均设在济南。截至今年6月末,驻济南金融机构总数598家。此外,济南法人财务公司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居山东省第一位;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继去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后,今年上半年交易额就已达到1012亿元。

另一方面,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总量全省居前,新旧动能转换强势推进。今年上半年,济南市实现生产总值3916.6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居全省前列。

济南作为一个传统重化工业大省省会,经济发展正逐步脱胎换骨。截至6月末,济南不仅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1%,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已超过45%,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服务型制造成为当地制造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济南市正依托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加快打造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对接京津冀打造央企和跨国公司在中国北方总部基地,都形成了较强的金融需求,为济南产业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政府政策层面的支持,为济南的产业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大量支持。2016年7月份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将济南定位为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2018年1月份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表示“支持济南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创新”。

山东省分别在2011年、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设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并逐步明确了“立足山东、辐射周边省份、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定位。时至2016年,山东省又出台了《山东省金融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细化了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和突破口,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末,将济南建设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的目标。

“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离不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济南市金融办负责同志讲到,从中央到地方,将继续大力支持济南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产业发展、促进动能转换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发展步伐。

助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今年8月,先行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山东科学城、国际会展中心、黄河公园一期、市政道路及管线工程等八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全面推进先行区项目建设。”采访中,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以下简称“济南先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根据山东省产业基础和全球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济南先行区初步确立了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五大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济南先行区重点发展氢能源经济。目前,济南市政府与山东重工集团签署了《建设“绿色动力、氢能城市”合作框架协议》,济南先行区管委会与中国钢研、山东国惠正在筹备成立氢谷运营公司,目标在于打造集氢能源科技园、氢能源产业园、氢能源会展商务区为一体的“中国氢谷”。

实际上,作为济南市乃至山东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样板工程,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同时也在探索如何进行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为产业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实际可参考的微观案例。据了解,济南先行区目前已经与中国电建、中国交建、中建八局、中国中铁等世界500强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初步约定投资规模4000亿元。

济南先行区负责同志介绍,先行区能够在新旧动能转换探索中撬动巨量金融资本,很大程度上源于按照“政策资金保民生、社会资本搞建设、政府资源资本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原则,积极筹建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的先投公司,引入社会资本,盘活政府资源,对接实力央企,保障先行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当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相关探索并非个例。济南市为加快金融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中发力,相关部门做出了更为全面、细致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工作部署和实际行动。

一方面,济南市在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方面因地制宜推进。例如,依托山东省融资服务网络平台,实现政银企合作由线下转入线上,筛选并及时发布全市重点企业(项目)融资信息,推动驻济银行机构主动对接。截至2018年6月末,平台已成功对接融资需求信息262条,对接金额134.7亿元,新增授信75.4亿元。

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密集走访调研驻济金融机构,加强沟通了解,鼓励其继续为新旧动能转换助力。“我们成立了普惠金融部,着力将县域经济、小微金融等作为业务重点发展方向,还发行了‘双创’金融债,并专门设立了科创支行。”采访中,齐鲁银行负责同志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齐鲁银行立足于山东,近年业务发展正越来越与山东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产生共振。

  产业金融中心的新谋划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刘家义在年初的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专门谈及金融工作,并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来重点解决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

济南市金融办负责同志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透露,济南市的金融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但与杭州、南京等城市依然存在差距。未来,济南将进一步加快产业金融中心建设,更好发挥金融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催化剂作用。

一是全面启动“济南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试验区”申报工作。济南市金融办负责同志透露,济南市拟向国务院申报国家级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试验区。2018年以来,济南市金融办协调驻济金融监管机构抽调精干力量,起草了《济南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试验区总体方案》,初步提出了六大类共18项试点任务。“通过先行先试的金融政策支持,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助推产业金融中心建设。”

二是着力打造产业金融孵化器。通过考察学习国内先进的产业金融创新园运营模式,结合济南市实际情况,筹划建立园区整体运营体系,打造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产业金融综合性服务平台。此外,济南市还主动对接腾讯金融,筹划落位腾讯小微企业智能金融服务平台、腾讯金融智能量化服务平台、腾讯安全金融监管科技平台。

三是扎实推进《济南市现代金融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据了解,该行动计划描绘了未来五年济南产业金融发展的宏伟蓝图,确定了“一城一谷一园”三大金融集聚区的产业空间布局以及“打造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和功能型、创新型、支柱型现代金融产业,建成具备强大资源集聚和服务辐射能力的国内重要产业金融中心”的目标。(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宫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