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放龜鱉在井底,長得又大又肥,爲何沒人抓來吃?有何禁忌?

咱小時候就喜歡聽太爺爺講一些舊事、故事,長大後有一次太爺吐槽家裡的水有一股刺刺的味道,放時間長了還會有細細的白色沉澱,老人家見多識廣也很講究,吃喝方面很固執,喝水要自己親自到山泉裡或者水井裡取,這裡的水乾淨、吃著放心,更重要的是有泥土的氣息,接地氣!

古人放龜鱉在井底,長得又大又肥,為何沒人抓來吃?有何禁忌?

太爺說他小時候看人家打井的師傅挖井,每次完工之後,都會在井底放幾隻龜鱉之類的活物。這時挖井這一行的“行規”,各行各業,幹啥都得有規矩!太爺小時候看人家把小龜鱉放在井底,很操心它們在井裡吃什麼呀,井這麼深,又爬不出來,餓了該咋辦呢?後來太爺才知道,像那些有年頭的古井,裡面的龜鱉生長了很多年,個個又大又肥,在井底過的好不快活!

古人放龜鱉在井底,長得又大又肥,為何沒人抓來吃?有何禁忌?

水乃生命源始,人們集體掏錢打一口井,不就是為了吃水方便嗎。咱見過直徑十數米的大口機井,為的是蓄水澆灌農田;也見過直徑三兩米的大口井,在村子裡為人們供水飲用;還有一些僅能容下一隻小桶的井,井口那麼一點,好袖珍的樣子;還有一些名勝古蹟裡的“井”,更是千奇百怪,歷史悠遠,盛滿了“故事”。

古人放龜鱉在井底,長得又大又肥,為何沒人抓來吃?有何禁忌?

說到關於“井”的故事,我都會不自禁的想起“投井自盡”“水井投毒”“山村老井”等等帶有“晦暗”色彩的怕怕事兒。不過這水井裡放龜鱉等活物,肯定是有一份對“水質”是否安全的考慮吧,畢竟關乎全村生計,不敢有安全隱患啊!我想,井裡放龜鱉之類的,應該是“活物”裡最好的選擇了,不僅壽命長、不挑食,還安靜不張揚,歲月靜好,龜龜、鱉鱉們在井底獨自長肥長胖,不問世事與世無爭。

古人放龜鱉在井底,長得又大又肥,為何沒人抓來吃?有何禁忌?

井裡的龜鱉除了檢驗水質的作用之外,它們還擔負著“淨化”水質的任務。很多小夥伴疑問,這些龜龜在井底兒到底吃什麼能長得忒麼胖?其實夥伴們多慮了,這些井底的龜龜們早已經進化出了“坐井等吃”的技能!每當大風陣陣,一些螞蚱、蜻蜓、飛蟲等小傢伙,一不小心被吹的暈頭轉向,就掉進了井裡,這時龜龜們就會抓緊時間每餐了。

古人放龜鱉在井底,長得又大又肥,為何沒人抓來吃?有何禁忌?

還有一些青蛙會在井裡產卵,自然也就成了龜鱉的食物;一些水生的浮游生物和水跳蚤等也能吃;啥時候不想吃葷了,龜鱉們還能吃吃水草和邊緣的青苔,換換口味,反正井底的龜鱉啥都不幹也餓不屎,倒是經年累月不咋運動,個個都長的膘滿肉肥。

古人放龜鱉在井底,長得又大又肥,為何沒人抓來吃?有何禁忌?

其實按照傳統習俗來說,井裡的龜鱉更符合人們對生命的美好“憧憬”,水乃生命源泉,龜鱉在井底喝的是井水,外面的人也得喝井水,龜鱉有長壽康健之氣象,同理人們也能沾沾龜鱉的“福氣兒”!還有,古時玄武神乃龜蛇複合體,玄武位北方屬水,在人間的肉身乃大禹之父“鯀”,所以有水神坐震水井,老百姓心安吶!

古人放龜鱉在井底,長得又大又肥,為何沒人抓來吃?有何禁忌?

至於為何古水井裡的龜鱉個個長得又大又肥,又沒人抓來吃,肯定是有忌諱的,比如家蛇有人吃嗎?這東西“通靈”啊!再說井那麼深,也不好抓呀,即便有人抓,那還不被人罵屎?還有一點,咱們都喜歡吃大江大河裡的東西,為啥?無非是肥而美啊!試想在井底生長的龜鱉,空間狹小封閉,一輩子沒見過什麼世面,說到底它們心裡也是“鬱悶、愚鈍”的吧,這種龜鱉就屬於“肥而不美”,終究欠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