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脆弱的小孩

如果能夠去回憶,想想我們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傷?這裡指的是身體上的傷害。

無疑,是我們幼小的時候,那時候我們身體稚弱,不懂得保護自己,摔摔跌跌,磕磕碰碰是家常便飯,看看身上留下的那些疤痕,基本都是兒時的記憶。

然而,當我們長大後,除了意外,身體上基本就很難受傷了,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強壯了,安全意識提高了,保護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

從身體上來說,我們已經長大成人。

可是我們的心靈呢,是否跟隨著我們的身體一起在成長呢?

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脆弱的小孩

其實沒有,甚至脫節得還很嚴重,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真的未曾好好關注過心靈的成長,不懂得怎樣讓他強大起來,不懂得學會怎樣保護我們的心靈。於是,每個人就都有了一顆脆弱的心靈。

這樣,其實在心靈面前,我們都是孩子罷了。

我們害怕孤獨,我們害怕傷害,我們需要安全感,我們在情緒來臨時無法自控,不懂與情緒和平相處,甚至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像個孩子一樣,面對種種,只有大哭痛哭,其它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是的,每個人都是孩子,是一個心靈脆弱的孩子。千萬不要去傷害這些孩子,你不知道你的任何傷害,可能毀掉的是這個孩子一生的幸福,甚至是生命。

想要在心靈上長大成人,與身體的成長是一樣的,必須經由兩個重要環節。

一個是摔打,也就是經歷,甚至是痛苦。其實,當我們心靈受傷的時候,恰恰是我們心靈成長的最好時機。可惜,也恰恰受傷的是心靈,所以很多人在傷痛面前,選擇了迴避、逃避、或是麻木,因為他們不知道找誰療治,不知道怎麼療治,其實我們就是自己最好的心靈導師和心理醫生。

著名身心靈導師張德芬把每一段痛苦難捱的經歷,都看做是修心靈的一種磨礪,她認為每一段經歷都映射出自己心靈上的某些問題,發現並解決,才是經歷的實質意義。她把生命中碰到的那些不斷給自己出難題,甚至傷害自己的人,都看作是上師,幫助自己心靈成長的上師。

二是要鍛鍊,不是被動地等著傷害襲來才去思考和改變。即便生活過得很幸福,也要努力鍛鍊自己的心靈,增強各種能力,時時刻刻都在鍛造一顆強大的心靈。

很多事情,即便自己沒有親身經歷,但看到別人的經歷,從中吸取對自己有益的養分,滋養自己的心靈,也是修心的一種重要方式。

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脆弱的小孩

修心要從小事開始,一點一滴能夠看到整個世界,所謂的防微杜漸,不要等問題徹底如火山爆發那天,才被逼無奈去面對,也不要等到自己的內心都已經無法承受,才尋求各種幫助,真的到了那種境地,不一定能夠扛過去。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在心靈上還是孩子時,反而容易去接受自己的各種不成熟和幼稚。我們要學會對自己寬容,寬容於自己還是個孩子,所以總是容易受傷。抱著這樣一種寬容的心靈,你才能與自己和平相處。

當然,我們同時也應該清楚,要努力讓自己長大,要追求心靈的成長,要塑造一顆與我們的身體,靈魂統一協調的心靈。

無論心理學,或是心靈學,在解析為什麼我們的心理會出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心靈會受傷的時候,都不約而同會指向一個深層問題:我們的內心住著一個小孩。

這個小孩,是我們童年生活的投影,是我們成長過程中自己塑造出來的,在很多時候,這個小孩會哭會鬧,會折騰我們,讓我們的心靈不得安靜。

一個女孩,母親早逝,後來父親找了個繼母。繼母對她很不好,她在這樣缺失愛的環境中成長到14歲,然後就開始自己獨立生活。

後來,這個女孩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但她總是一個超級敏感的人,凡事容易往壞處想,她總覺得自己過得很不幸福,總覺得為什麼上天安排這麼多苦難給自己……其實,她的所有心理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一點,缺少安全感。

這與她童年的經歷有關,在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最缺失的是安全感,而當她獨立後,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她對安全感的需求已經超越普通人,變成了一種執念,自然心靈上就永遠無法消解。

對她而言,不安全就是住在她內心的小孩,一旦她感受到不安全的狀態,這個小孩就會跑出來,不斷強化這種不安全的感覺。

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脆弱的小孩

所以,當你遭遇心靈困境和傷害時,去看看你心裡住著的這個孩子,然後,給予她最深情的擁抱,對她說,沒有關係,我陪著你。你要學會與內心的小孩和平共處,去接受這個孩子給予你一切不好的情緒和感受,因為,她,真的是一個小孩。

直到有一天,這個小孩能夠真正成長起來,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她才能徹底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