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从出彩到精彩从教改到校改 一机一小三年上演“翻转大戏”

点击上方蓝字「包头教育在线」一键关注包头市教育局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从出彩到精彩从教改到校改 一机一小三年上演“翻转大戏”

从民主路二号街坊进入,沿着区间路前行百余米,右转到头,正对着的便是一机一小。其校名中的两个“一”字,无声地讲述着学校的历史渊源——该校是原一机厂的第一所子弟小学。历史既包含辉煌与荣耀,同时也难以抹去发展的艰难:三年前,该校生源从最高时的近千余人降到了600 多人;三年后的今天,该校生源又增长到了近千人,重新变成了一所社区居民认可的“家门口的学校”。这样的变化,背后则是学校正在上演的,从“出彩”到“精彩”的“翻转大戏”。

「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从出彩到精彩从教改到校改 一机一小三年上演“翻转大戏”

改变,既鼓舞干劲也改进干法

坐在办公室里,每当凝视窗外的校园,一机一小校长孙华惠目光停留最多的地方,是操场主席台上的“本真教育”背景墙。这是她为学校定下的教育发展观。对于这四个字,她的理解是以师生发展为本,尊重规律,求真立美,探索真知,努力激发师生的自主、自由、自觉发展和增强意识。秉持着这样的教育观,学校确定了“让每一个生命精彩,让每一位学生出彩”的办学理念。“当初我从一机二小副校长调任一机一小时,青山区教育局领导对我说,一机一小寄托着几代一机人的光荣和梦想。受各种因素影响,学校发展一时陷入低谷,但这块曾经的金字招牌绝不能倒,安排我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重塑形象,让学校和师生步入新的发展期,成为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忆及当初,孙华惠记忆犹新。

要想教好学生,老师首先要振作精气神,强化师德师风,提高业务水平,形成团结一心、比拼赶超的良好氛围。孙华惠表示,“我们的很多老师出身于一机,或者是一机的子弟,所以说到重振学校,老师们打心眼里赞同。”

提升首先从教改开始,而教改则从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开始。为提高集体备课效果,从三年前开始,该校就在青山区范围内率先开启集体电子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的好处是集思广益,老师们可以更好、更便捷地互通有无,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从而使老师们之间的业务水平更加均衡,并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身为自治区学科带头人、包头市名教师的孙华惠又对老师们的讲课方法和技巧等进行指导,和大家一起反复研究,确立了语文“1+2+3”和数学“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从而逐步使课堂效率得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更成了内蒙古“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的一个主题推荐内容;再加上强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老师们做到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学校教学质量逐渐有了明显提升。

教学,既教育学生也影响家长

从“出彩”到“精彩”,看似简单的理念,但要想做到却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既需要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达到教育目的,也需要日积月累的规范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自觉自愿,同时还需要家校共育,学校家庭的共同培养、共同教育。

经总结、提升和凝练后,该校创建实施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出彩课程体系”。出彩课程以培养“五彩少年”为育人目标,形成了“有德行、爱阅读、善思考、尚艺美,强身心”的五大核心素养,并确立了与此相对应的五大课程领域。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是一机一小学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学校养成教育在孩子们身上潜移默化的具体表现。“通过评选优秀班集体、选拔环保小卫士、治安小卫士等活动,我们的学生变得懂羞耻,知荣辱,人人争当‘五彩少年’和‘谦谦少年’。”孙华惠说。

曾几何时,一机一小的家长们怕见老师,孙华惠到任后,极力做好家校共育工作,每学期家长学校的“开学第一课”,她都要亲自登台讲课,告诉家长们怎样给孩子做榜样,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进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家长们所讲的既有生活技能类的,也有拓展知识面的,还有利用一机特有资源讲高科技的,比如缝沙包、套被子、乒乓球技巧、机器人实物课、坦克模型讲解等。“家长课堂”丰富多彩的同时,家长们也深有体会地说:讲课不是个简单事儿,当老师们真是不容易。

说到学生素质和素养的培养,孙华惠说:“我的愿望很简单,就希望某天我从学校片区街坊里再看到学生,即便他们不穿着我们的校服,仅从其良好行为表现上,我就能认出他们是一机一小的学生。”

转自 | 包头教育 李学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