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浪潮前面:如何判斷前面的風口不是一個「坑」?

如何判斷前面的風口不是一個“坑”?

面對機會,最考驗一個人的不是執行力,而是洞察力。

這個世界永遠不缺機會,什麼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一個浪潮追著一個浪潮,吹著豬到處飛的風口永遠不會停。

可機會那麼多,為什麼你遇到的總是“坑”?

究竟是騙子太多了傻子不夠用,還是壓根兒你的判斷出了問題?

其實,兩者都未必對,因為更大概率的可能,是你踩錯了時機!

風口浪潮前面:如何判斷前面的風口不是一個“坑”?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很多高手用它來分析一個新物種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比如用到一項新技術上,通常會這樣區分:

1)概念的萌芽期。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這個階段的產品往往不成熟,但卻因為其嶄新的概念會引來不少媒體和業界的關注;

2)期望值高峰期。這個時候會湧現出大量的“韭菜”,人們的期望值往往最高,導致多數人無法獨立判斷、人云亦云。

3)破滅的黑暗期。此刻的泡沫破碎掉,一個嶄新的概念猶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就連原本的吃瓜群眾都開始冷靜下來。

4)頓悟的爬坡期。很多人其實堅持不到這一階段,但凡留下的都是勇士,原本形而上的概念開始尋求落地,產品開始市場化。

5)競爭的飽和期。

人們開始意識到一個新事物的真正亮點,越來越多的人湧入市場,導致競爭越發激烈,直到寡頭出現。

風口浪潮前面:如何判斷前面的風口不是一個“坑”?

舉個例子。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早在滴滴、快的之前,國外早已就有了共享出行這個概念,比如在中國被滴滴打敗的Uber。

事實上,倘若說到網約車,無論滴滴或是Uber都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真正全球第一家互聯網約車平臺,其實是周航做的易到用車。

易到用車創辦於2011年,但發力點是從2012移動互聯網元年開始,那個時候其實很多人對共享經濟已經有了比較初步的認識,可以算是“期望值的高峰期”。

然而,下面的這個故事興許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哪怕是我,也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機會下得知的。

其實,國內曾有一個小有名氣的企業家,他的名字叫王永,早在20年前,他就開始不斷鼓吹和踐行共享出行的這個概念了。

王永是何許人也?他是湖南邵陽人,原本從事廣告設計工作,後來創辦了一家企劃公司,在業內小有名氣,併成為了品牌中國產業聯盟秘書長。

為什麼我如此瞭解王永這個人呢?這是源於在2010年的時候,他在我的母校北京大學做了一場小型的分享會,主題就是關於“順風車”。

作為一個節能環保主義的倡導人,王永很早就開始推廣“順風車”的概念。他一開始用自己的私家車,再上下班時搭載路人,直到後來,他說服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順風車運動。

據我所知,雖然王永是國內最早開始踐行“共享出行”理念的人之一,但他真正作為一個競爭者入局網約車領域卻是在2014年,他所創辦的平臺叫做“微微拼車”。

風口浪潮前面:如何判斷前面的風口不是一個“坑”?

2014年,可謂是共享汽車最熱鬧的一年,滴滴、快的、嘀嗒、51用車、天天用車,以及微微拼車...每一個公司背後都有無數的資本追捧,這有點眾星捧月的感覺。

然而轉眼間,2015年2月14日,滴滴與快的宣佈合併。此消息一經傳出,資本立即陷入了冷靜,原本一年時間便估值10億的微微拼車,瞬間像遭遇了滑鐵盧般陷入無人憐惜的境地。

為了維持僅有的一點希望,王永先後從私人身上拿出了2000萬投入公司。此時,正是共享出行領域的“黑暗破滅期”,無論王永如何掙扎,最終也始終沒有逃過項目倒閉的厄運。

再接下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從共享出行開始,再到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電動車……整個出行行業也從“爬坡期”進入到了“飽和期”。

然而贏家是誰?當然是那些能順應趨勢「生命週期」的人。

換句話說,所謂的機會,你單單只是看到了並沒有用,甚至是你看到了立刻就去做也未必有收穫。

若想真正把握住機會,你還需要充分順應一件事物的發展規律。

然而,若想真的做到這點,靠的不只是投機的小聰明,還要學會用更立體思維看待問題。

風口浪潮前面:如何判斷前面的風口不是一個“坑”?

很多企業都死在股權分配的坎兒上,那麼合夥人之間的股權到底該如何分配呢?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股權問題,在每個企業的生命當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有多少企業家因為不懂股權,公司天天上演三國演義,五王爭霸戰中,業績、利潤、積極性大幅度受損。所以在這個合夥制的時代下,一套有效的股權佈局機制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

小編給各位企業家老闆、股東、高管準備了股權全套相關資料,對於想利用股權對外融資、對內員工激勵、對外吸引人才、設計完整的股權架構、股權拆分等;諮詢贈送股權學習資料

風口浪潮前面:如何判斷前面的風口不是一個“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