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雙十一 從兩強相爭變成一超多強

摘要:2018年的雙十一,風雲突變。"兩強相爭"將變成"一超多強",阿里依舊良好,京東形勢嚴峻,蘇寧異軍突起。

阿里霸氣地說:"京東的數學學得好,雙十一的銷售額居然從1號算到11號。"

京東強力回應:"阿里的邏輯學有問題,憑什麼你們可以提前20天預售,而我只賣11天卻被說?"

2018年雙十一 從兩強相爭變成一超多強

2017年,天貓、京東雙十一銷售數據之爭,唇槍舌戰,熱鬧了好幾天。

不過,商場即戰場。僅僅一年的光景,這兩家公司的處境可謂天壤之別。曾經的"兩強相爭",今年可能會變成"一超多強"了。

阿里還是曾經那個阿里,不過京東再不是曾經那個京東了。

1.趕英超美 劉強東帶領京東大躍進

2017年,劉強東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候表示,"我相信我們能在5年內超過阿里巴巴,成為中國最大的B2C平臺。"劉強東說,"因為我們的增速始終快於他們,還因為我們的用戶體驗總是好於中國的任何一家競爭對手。"

此時的京東,已經開始實現了連續7個季度的盈利。雖然還沒填補起以前發展虧損的大坑,但是,已經展現出了巨大的增長潛力。如果照此長期下去,在未來某一天,還真說不定趕超阿里。

自信的劉強東,不僅瞧不上阿里,連亞馬遜也都不放在眼裡。

在達沃斯論壇上,凱雷投資集團聯合創始人大衛•魯賓斯坦問京東的模式是否很像亞馬遜,劉強東則回答道:"京東沒有學亞馬遜,甚至其在2003年做電商的時候,壓根兒就不知道什麼叫亞馬遜。""京東將在10年內超越亞馬遜,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商企業。"

2018年雙十一 從兩強相爭變成一超多強

京東迎來了自己的大躍進時代,開始追趕阿里,超越亞馬遜。一切都順風順水,電商領域的重要一極正在崛起。

2018年雙十一 從兩強相爭變成一超多強

2018年雙十一 從兩強相爭變成一超多強

京東也憑藉良好的市場表現,縮小了與阿里的差距,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25.4%上升到了2017年的32.5%。2017年京東營業收入達到了3623.32億元,較2016年同比增長了40.28%。全年淨利潤也達到了50億元,同比增長140%,京東也讓投資者看到了盈利的希望。

2018年雙十一 從兩強相爭變成一超多強

一切都在像好的方向發展,前途看起來也是一片光明。

劉強東在2017年為京東制定了5年內趕超阿里的計劃,本想著2018年就開始"與火箭爭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然而,似乎是前期發展太猛,有些透支了京東的發展潛力。在"五年計劃"開始的元年——2018年,京東就遭到重挫。

據京東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淨營收1223億元,同比增長31.2%,經營利潤率也從去年0.8%提升到了1.1%。雖然不及預期,但還是實現了連續9個季度的盈利,一切看起來也還沒那麼糟糕。

不過,再來看衡量電商業績的重要考核指標——GMV的增速,京東的情況就沒那麼樂觀了。

京東"618大促"這個重大的活動,為京東第二季度的盈利帶來了不少的增長。不過,從2014年京東"618大促"GMV增速達到107%的高峰後,已經連續4年下跌,2015年跌至84%,2016年跌到47%,而在2018年,這一數據更是下跌到23%。

GMV增速一直就是京東拿來讓資本為之買單的優勢所在,如此,增速在放緩的GMV眼看就要講不出新的故事了。

2018年雙十一 從兩強相爭變成一超多強

由於採取自建物流,自營商品的重資產發展模式。京東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進行注入,以保證公司的發展。

一方面,需要繼續自建物流,下沉三四線市場,鞏固自身物流服務體驗的優勢;另一方面,也需要佈局未來,數據雲、人工智能等方面有也需要大規模的投入。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京東在技術方面投入27.81億元,同比增長79.8%。

而對於京東來說,一直以來,盈利都是他發展道路上最大問題所在。在自我造血能力較差的情況下,主要靠的就是外部輸血,通過融資手段,不斷獲得發展資金。

2018年雙十一 從兩強相爭變成一超多強

在上市前,投資者主要看的是發展前景,不過在上市後,投資者更看重能否給其帶來收益。而現在GMV增速放緩,發展的天花板開始顯現,投資者們也開始擔憂京東,外部輸血能力會伴隨這一趨勢而下降,京東未來的資金來源與發展有些令人堪憂。

反觀對手阿里,從盈利以及未來佈局來說,全面領先京東。據阿里巴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阿里巴巴在2018年第二季度營業收入為809.2億元人民幣,雖然不及京東1223億元多。但是,阿里第二季度淨利潤為76.5億元,是京東4.78億元的十幾倍。

更可怕的是阿里雲成為了阿里新的強勁增長點,8月23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公佈2019財年第一季度(2018年4月至6月底)業績。雲計算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營收達到46.98億元。阿里雲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三大雲服務機構,更是佔據中國近50%的市場份額。

2018年雙十一 從兩強相爭變成一超多強

曾經說過五年內超過阿里的京東,在這五年計劃的第一年就遭受重挫。而一直不屑於跟京東競爭的阿里,如今的佈局也並非京東所能相比。阿里集團做的不是電子商務,今天的阿里巴巴儼然是一個生態系統而京東則是B2C加供應鏈,這二者沒有任何的可比性。

馬雲曾經說過:"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這個悲劇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不是我比他強,而是方向性的問題,這是沒辦法的……所以,我在公司一再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去碰京東。別到時候自己死了賴上我們。"

2.前有堵截後有追兵 京東的這個雙十一註定不好過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eMarketer2018最新報告顯示,在電商領域,阿里依然佔據近60%的市場份額。然而,第二名的以16%的市場份額被遠遠甩在後面。

曾經縮小的差距被一下子又拉開了,而更可怕的是後面的拼多多以及蘇寧等對手的崛起。他們沒有瓜分阿里的市場份額,那麼,損失的主要就是京東了。

2018年雙十一 從兩強相爭變成一超多強

成立三年不到的拼多多,迅速搶佔了低線市場,從默默無聞的小卒成長為中國電商市場不可忽略的一極。從2016年1%不到的市場份額,到現在佔據了中國電商市場5.2% 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商企業。

在線上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的時候,各大電商紛紛發力線下渠道,而京東也沒放棄這一機會。2017年4月,劉強東宣佈,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

為了迅速搶佔市場,京東便利店現在採取的是"翻牌"的模式,即通過收編夫妻老婆店,掛上京東便利店的牌子,店型分為旗艦店、精品店、優品店,其中,優品店數量居多。

不過,由於訂貨、管理等基本上憑店主個人感覺和經驗,直接導致了店面形象欠佳、營銷手段傳統、經營方式落後等弊病。京東便利店也出現了開店多,倒閉更多的"怪象"。

而在線下開發方面,深耕線下28年的蘇寧,成為了京東線下發展中強有力的對手。

以蘇寧易購常規店為根基,大力開發低線市場蘇寧零售雲門店以及深入社區的蘇寧小店。2018年,新開5000家門店,2020年,線下門店總數達到20000家。

在線下,蘇寧強勢狙擊了京東發展的道路。

2018年雙十一 從兩強相爭變成一超多強

前有阿里堵截,後有拼多多、蘇寧圍追,京東的這個雙十一註定很難受。去年還在跟阿里打嘴仗,作為兩強中的一端。今年估計就只能淪為阿里的陪客,成為"一超多強"中的一強。

3.多事之秋的京東 不穩定因素太多

2018年的教師節,對於阿里,對於馬雲來說都具有特殊的意義。馬雲宣佈,2019年9月10日,自己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張勇將接任。馬雲已經準備安享退休生活,迴歸教育事業,重新做回曾經的馬老師。

2018年雙十一 從兩強相爭變成一超多強

草根出身的劉強東,可能嚴重缺乏安全感。之前創業開飯店又被騙吃過虧,他沒有馬老師那樣豁達,劉強東對於京東的絕對掌控有著迷一樣的嚮往。

他一手帶大了京東,帶領京東快速發展。"獨裁"的劉強東,從京東還未上市就將京東完全綁在了自己身上。即便IPO後,也通過設置超高的AB股投票比,來保證自己對京東的絕對控制地位。

2018年雙十一 從兩強相爭變成一超多強

2018年雙十一 從兩強相爭變成一超多強

"火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形容劉強東與京東的關係恰到好處,不過這個一起扛的代價真的有點高。

劉強東在美國涉嫌性侵,到現在還沒有確切的定論。而與劉強東深度綁定的京東,也因此遭受了強烈動盪。

受劉強東涉嫌性侵事件影響,京東股價大跌,短短几十天,京東市值接近腰斬,損失了300多億美元。

劉強東對於京東來說就是位大IP,無處不在的劉強東,每一次發聲,總能給京東帶來不少聲浪,對京東的品牌宣傳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過劉強東也是一顆不穩定的"定時炸彈",與劉強東強烈綁定的京東,現在無時不刻不是膽戰心驚。

一年的光景,東哥老了很多,馬雲則雲淡風輕了不少。

今年的雙十一,線上玩不過阿里,線下自己本身就不熟,還有個競爭對手蘇寧異軍突起。

今年的雙十一,劉強東不好過,差點就過上了"光棍節"。京東也不好過,腹背受敵的境地,恐難現去年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