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梁玉嬋:悠悠運河水 濃濃故鄉情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梁玉嬋:悠悠運河水 濃濃故鄉情

(張家灣古鎮和通運橋;拍攝:杜智廣)


微風拂面的煙花三月,我與朋友徜徉在古運河畔,我撫摸著大運河上殘存的護欄遺址,凝視著腳下被歲月沖刷的凹凸不平的的石板,時光彷彿帶我回到了1400多年前,隋煬帝為了到揚州看瓊花,更為了南糧北運,開鑿大運河。運河橋下是舳艫千里的運糧船,橋上車馬如潮,人聲鼎盛。順著通運橋從橋南走到橋北,漕運古鎮城牆遺址展現在我的眼前,那高大的城門樓和灰色的古城牆顯得那樣的親切、嚴肅。我閉目誦經,內心的滋味無法訴說……

不知不覺中已是黃昏,揉揉雙眼,被眼前的一幕驚豔,新通州燈火通明,運河畔的霓虹燈晶瑩閃爍,呈現出一派“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的美麗景象。橫跨在河面上的一座座小橋,遠看好似一道道美麗的彩虹,向遠處望去隱隱約約的燃燈塔和夜空中最亮的星形成美妙的映襯,點亮了這座古運新城。我站在運河的岸邊魂牽夢繞著這裡的一切,那風殘過後的古老建築,那古香古色的運河風情,那“河面船隻穿行,河岸行人如織”的古老通州。

河邊一陣強風驟起,使我從夢幻中驚醒,覺察到淚水在眼中充盈,似模糊了雙眼,但卻讓我的心靈更深一層地明亮起來,花紅柳綠草茵茵,春風拂面醉運河。悠悠運河水,從遠方脈脈流淌而來,在綿綿的歲月中留下了寧靜和諧之美,這條河流給家鄉的父老鄉親帶來了多少喜悅和豐收啊。

唐朝詩人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二首·其一》中詠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幾千年時光匆匆,幾歲枯榮,幾度繁華,如今這條運河仍在為南北暢通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我們喝著運河水,汲取著運河情,我們的生命也似乎多了一份使命感,多了一種為國家貢獻力量的精神動力。

作者:梁玉嬋,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中心小學。

(本文為“大運河沿線八省市社科聯+北京市網信辦”聯合主辦的“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集發佈活動辦公室來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