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晶之都东海县,用“晶”彩一座城 走出国际范

东海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常铁 张威报道:

【导语】:昔日中国水晶之乡,土里刨矿街头散卖,宝石难放光彩,今天世界水晶之都,内引外联,产业做大做强,东海以水晶为媒,汇出了一幅靓丽的开放画卷。

【解说】:1991年的国庆节,我县举办了首届水晶节,300多米长的菜市街上摆满了各式水晶饰品摊位,当时仅有4万多人的小县城一下子涌进20多万男女老少,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不时还能见到黄头发、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

世界水晶之都东海县,用“晶”彩一座城 走出国际范

水晶节开幕式

【同期声】江苏省水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穆道俊

当时宾馆饭店全部爆满,就在街上中午的时候连卖的豆腐都被买的光光的,当时来的外商来了四十多人,客商来了四千多人,营业额达到4.6个亿。

【解说】:守着晶矿过穷日子是改革开放初期东海人最真实的写照。首届水晶节作为当地水晶产业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吹响了我县依靠资源优势脱贫致富的号角。从1991年开始,“水晶节”成为我县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的品牌节庆活动,然而,满大街摆摊设点、逢集开市的粗放管理模式既影响市容,又不利于行业管理,建设东海水晶城势在必行。

世界水晶之都东海县,用“晶”彩一座城 走出国际范

东海县老水晶城

【同期声】:原东海水晶市场总经理 掌传江

起初呢是马路市场,1989年10月份,我们县(供销总社)把土产公司的院子整理出来搞一个集贸市场,五天逢一次集,让农民进场交易,第一届水晶节以后呢,县社呢搞了(东海水晶城)一期工程。

【解说】:东海水晶城一期工程共有68个商铺,同时建有大棚市场近800个摊位,后来,二期、三期工程陆续完工,到1998年5月,东海水晶城全部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投资32亿元的新东海水晶城建成投用,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水晶专业交易市场。

世界水晶之都东海县,用“晶”彩一座城 走出国际范

东海县新水晶城

一老一新的东海水晶城,成为当地水晶产业蓬勃发展的见证。来自常州的商户包荷菊是最早一批到我县做水晶生意的外地人,当时,我县本地的水晶开采量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大批海外水晶原料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包荷菊的老公就是2万海外淘晶大军中的一员。

【同期声】:东海水晶城商户 包荷菊

一开始去巴西进原料,后来人家说非洲有原料,他就上非洲去搞料子回来,然后就是做水晶球。从选料开始,做小挂坠啊吊坠啊,我们就到乡下面去给人家加工雕刻晶型,珠料呢我们就发往广州去给人家做,做完然后我们把成品拿回来卖。

【解说】:进口原料、分类加工、成品销售,三十年间,近30万东海人投身水晶产业淘宝掘金,走上发家致富路。而水晶产业的发展也催生出一批工艺匠人,在他们手中,水晶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产品附加值也有了很大提升。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玉石,随着我县水晶产业“买全球、卖全球”的经贸大潮,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出独特的魅力。而随着电商的兴起,水晶产品通过网络热销起来。东海女孩王小月每天三个小时在网络直播卖水晶,从业一年多,她已有了5万多粉丝,旺季的时候每天能卖出三万多元水晶饰品。

世界水晶之都东海县,用“晶”彩一座城 走出国际范

水晶大集

【现场+同期声】网络主播 王小月

因为我一开始的话对于白水晶我们从小到大都是知道的,比较熟,然后像这些黄水晶、紫水晶我接触的比较少,我就每一家店都走,我就问一下,每一家取一点经验。

【解说】:在东海,水晶网店已有2万多家,水晶产业已形成以东海水晶城实体销售和阿里巴巴网上商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布点全国、对接世界的水晶经营市场体系。

世界水晶之都东海县,用“晶”彩一座城 走出国际范

东海县新水晶城一角

【同期声】:江苏省水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穆道俊

当初办水晶节的时候呢以东海的水晶为主体,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东海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水晶集散地,全世界有水晶的地方就有东海人,东海的水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解说】:如今,我县已形成了涵盖原石采购、水晶加工、创意研发、市场销售、文化展示、仓储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链,水晶产业年交易额达170亿元。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江苏符号”、“世界水晶之都”都是笼罩在东海水晶产业头上的一个个耀眼光环,未来的东海水晶产业,将着力构建“以天然水晶为主导、以彩色宝石加工为拓展、以中捷人造水晶合作为突破”的水晶珠宝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在提升产业层次、拓展文化内涵、推进国际交流、建立标准体系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并向世界级特色产业不断迈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