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們講究「樹挪死,人挪活」,爲啥人挪位置就能「活」呢?

雖然不少的人認為農村的文化知識不高,但是農村的生活經驗確實很多人羨慕和敬佩的地方。不少的農村人都有著與年齡不符的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的來源就是在農村廣為流傳的俗語老話,人們以語言為媒介,將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後人。

農村人們講究“樹挪死,人挪活”,為啥人挪位置就能“活”呢?

“七不出門,八不還家”

現在的意思:這句話說的是大年初七和大年初八兩天的貴,大年初七不能離家,大年初八在外的人不宜返鄉回家。人們認為這兩天做這兩種事情時非常不吉利的,容易發生不好的事情。可是這種迷信的說法並不是這句話原有的意思!

古時的意思:其實所謂的“七不出,八不歸”,指的是在人們外出的時候,家裡必須要有七件事要辦理妥帖才能沒有後顧之憂,這七件事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七種日常所需。因為在以前外出的都是家裡的主心骨,大多是男人,所以對於家裡的事情要做好萬全的考慮才能安心。而“八”則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種做人的基本準則。只有在外面正當做人,遵守禮義廉恥,才能有臉面回家,不然就算回到家鄉也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農村人們講究“樹挪死,人挪活”,為啥人挪位置就能“活”呢?

“樹挪死,人挪活”

這句話說的意思是人不管做什麼事兒要講究變通,不要墨守成規!正如規矩是死的,可人是活的,不要被一種環境或者一種生活方式束縛住自己發展的步伐!

很多時候我們做人過於謹慎,總是不敢對現有的框架有任何突破,生怕因為打破了某種狀態而受到一個對自己很不利的後果!所以我們常常把自己龜縮在一個很小的圈子裡不敢越雷池半步!

農村人們講究“樹挪死,人挪活”,為啥人挪位置就能“活”呢?

其實這樣的社會的進步沒有任何好處,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萬花筒,都有著一萬種可能!但人如果把自己封閉起來,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

不管是對工作、生活和學習我們都可能經歷各種各樣的坎坷和波折,對於已經無可挽回的逆境,有時候我們可以換一種態度,這並不是逃避而是一種變通!對已經沒有挽回餘地的事物儘快放手,把精力投入到正確的方向上才是智者的抉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