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不學特長,上學後就有區別了,差別在這裡

現在很多年輕的家長在孩子幼兒園階段就給孩子報了特長班,有的孩子還學了好幾項,所謂全面撒網,重點捕撈,多嘗試幾樣,看看孩子喜歡擅長哪樣,哪種特長能夠堅持下去,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特長需要興趣,也需要堅持,才能有所收穫。


學不學特長,上學後就有區別了,差別在這裡


有的家長熱衷於各種特長班,趨之如騖;也有的家長覺得學特長是耽誤功夫,接送孩子上培訓班耗費時間精力,有時間不如讓孩子在家學習功課。有位朋友的兒子學了好幾種特長,禮拜天上午書法美術、下午街舞課程、晚上街舞考級語言表演連軸轉,孩子可能精力充沛,媽媽可沒那麼大的精力體力,直接累癱。


學不學特長,上學後就有區別了,差別在這裡


學特長和不學特長有什麼區別嗎?

1、增強自信心

孩子上了小學以後,學校裡也經常組織各種比賽,舞蹈、繪畫、書法、節日表演等等,孩子如果有一種特長,總有一項活動適合自己參加。在參加的過程中,孩子提高了特長技能,也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

我家大寶從幼兒園階段就學習繪畫,四歲多第一次參加繪畫比賽 ,就得了一個全市的二等獎,激發了學習興趣,上學後又在全校、全市、全國的各種繪畫大賽中屢次獲獎。上了初中製作黑板報也是作為設計師,承包打稿、設計、分配、監督和繪畫等工作,在班級黑板報評比中也屢次獲得一等獎,從中也鍛鍊了組織能力,增強了自信心。上了初二功課緊張,有一段時間中斷了,現在是素描八級。以後如果有時間還得再練練,平時功課緊張,可以在假期裡學習。


學不學特長,上學後就有區別了,差別在這裡


2、提高審美情趣

孩子練習特長,需要手腦並用,開發了智力,在長期的練習當中,藝術的素養已深深植入心中,當特長逐漸變為一種愛好時,不用大人催促練習,而是樂在其中。在學習特長的過程中,能感受到藝術和學習的曲徑通幽之處,從藝術中汲取智慧,運用到學習當中。

有了特長,不會百無聊賴、無所事事。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每項業餘愛好都有其獨特的作用,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想象力是一切智慧的源泉,在現代社會中,唯有創新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是世界進步的動力。


學不學特長,上學後就有區別了,差別在這裡


3、能培養堅韌不拔的品質

學特長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困難,學習的瓶頸、時間的安排等等都有可能讓孩子產生半途而廢的念頭。學習特長需要佔用課外業餘時間,別的孩子做完作業後可以輕鬆地娛樂一下,學特長的孩子還要堅持每天練習,有些學習樂器的孩子手上磨出了繭子仍然堅持練習,沒有堅定的信念和恆心很難堅持下來。

“梅花香自苦寒來”,當孩子想放棄時,如果不是特殊原因,家長要鼓勵孩子堅持下去,重新樹立信心,經歷了重重困難,孩子在特長上取得一定的成績,也培養了持之以恆、堅韌不拔的品質。


學不學特長,上學後就有區別了,差別在這裡


學特長和不學特長既然有這麼大的差別,寶媽們,您會支持自己的孩子學特長嗎?

我是70後倆娃媽媽,和您分享育兒、教育、親子、孕產知識,歡迎探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