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帶孩子PK奶奶帶孩子,姥姥勝出,原因在這裡

現在的年輕人工作節奏加快,忙著掙錢養家,僱個阿姨花銷也挺大的。趁著雙方父母還年輕,身體還不錯,還是讓老人帶孩子吧,父母也放心。可是讓姥姥帶還是奶奶帶呢?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奶奶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誰讓孩子姓爸爸的姓呢?可在生活中,很多孩子是姥姥帶大的,孩子跟姥姥的感情很深,跟奶奶的感情倒稍微淡薄一些。俗話說:“誰照顧得多,就跟誰近”。姥姥帶對家庭和孩子有什麼好處呢?


姥姥帶孩子PK奶奶帶孩子,姥姥勝出,原因在這裡


1、不嬌慣孩子

奶奶帶孩子一般比較嬌慣孩子,疼孫子孫女,孩子做錯了事往往輕描淡寫,怕寶寶哭鬧不高興。或者圖省事,教育孩子需要耐心,糾正孩子的錯誤一次有時不能完全改過來,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有時老人抱著“樹大自然直”的心理,覺得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事了。其實不然,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規則,對於以後的健康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聽之行之,時間長了孩子會養成自私、任性的壞毛病。

姥姥帶孩子一般責任心比較強,正直嚴厲,敢於指出孩子的缺點毛病,不嬌慣,孩子能感受到長輩的尊嚴和老一輩的古樸傳統的優良作風,有時不聽父母的話,對姥姥的教育卻是言聽計從,比較聽話。


姥姥帶孩子PK奶奶帶孩子,姥姥勝出,原因在這裡


2、家庭更和諧

如果婆婆帶,長期和兒媳接觸,人多嘴雜,勺子總有碰鍋沿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脾氣,一言不合可能就會掀起一場戰爭。婆婆和兒媳畢竟沒有什麼血緣關係,一旦吵了架,心裡產生隔閡,要想和好也很難。爸爸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一邊是生我養我的親生母親,一邊是相親相愛的老婆,母親即使錯了,也不好意思指出,委屈了老婆,勢必影響夫妻感情。

而讓姥姥帶,即使母女倆也會因為某個問題吵吵鬧鬧,但一般隔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和好如初,跟親媽的感情是牢不可破的,避免家庭矛盾,促進家庭和諧。


姥姥帶孩子PK奶奶帶孩子,姥姥勝出,原因在這裡


2、照顧孩子更貼心

孩子難免有頭疼腦熱不舒服的時候,姥姥發現孩子不舒服肯定會馬上告訴媽媽,催促抓緊時間去醫院檢查,如果媽媽確實沒空,會主動直接帶孩子去看病,解決媽媽的後顧之憂。

如果孩子生病了,奶奶可能會覺得媽媽忙於工作,疏於照顧。媽媽平時上班已經很累了,孩子一病更是焦頭爛額,心浮氣躁,聽不得一點兒埋怨的話。長期如此,婆媳之間就會產生矛盾。


姥姥帶孩子PK奶奶帶孩子,姥姥勝出,原因在這裡


不管是姥姥帶還是奶奶帶,其實作為長輩來說,都沒有帶孩子的義務,雙方老人能幫一點兒是一點兒,都要心懷感恩之心。畢竟雙方老人年齡都大了,身體也不如年輕人強壯。要將心比心,時常看對方的好處,學會換位思考。雙方都要相互理解,磨合溝通,即互相尊重,又不委曲求全,根據家庭具體情況決定是姥姥帶還是奶奶帶,都是為了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姥姥帶孩子PK奶奶帶孩子,姥姥勝出,原因在這裡


我是70後倆娃媽媽,和您分享育兒、教育、親子、孕產知識,歡迎探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