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兒時元宵節的面燈嗎

元宵節,我們的傳統節日。

還記得兒時元宵節的面燈嗎

元宵節

說到元宵節的習俗,很多人立馬會脫口而出:吃元宵,逛燈會,賞花燈,猜燈謎等等,一些耳熟能詳的習俗。其實呢,在我們國家的很多地區,還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元宵節習俗——捏面燈。

還記得兒時元宵節的面燈嗎

做好的面燈

這個習俗在我們國家的很多地方都有流傳,家中的婦女會在元宵節這一天,捏面燈。

我還依稀記得製作的方法,用熱水和麵,防止捏好的面走形,上端做的時候向裡凹進去,類似於小碗,中間略細於上端,底腳與燈碗口徑一致,這個造型也是和古代的一種實用器具類似。然後在燈碗的外簷,捏出一些鋸齒狀的小褶子,小褶子的數量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有的是12個,寓意12個月,我們這裡多少都行,但是必須有。

還記得兒時元宵節的面燈嗎

捏面燈

捏好之後,就可以放到鍋裡蒸了,蒸好之後,慢慢的放涼。等到元宵節晚上吃過晚飯後,就要開始點燈了。

還記得兒時元宵節的面燈嗎

點燃的面燈

向燈碗裡面倒入一定的植物油,我們這裡是豆油,有的地方是麻油或者其他,這個因地域不同不一而論。把棉花用手攢成直條的燈芯狀,放入燈碗中,讓油把棉芯浸潤,然後燈就點著了。點完燈之後,把家中的照明燈全部關閉,在我們這裡,老媽會拿起面燈在我們的眼前晃上幾圈,然後口中唸到:照照眼,不害眼,寓意新年裡心明眼亮。之後,把面燈放到家中重要的地方,如門口,床前,灶臺,當時家裡的豬舍和雞舍,還有最忠誠的小狗的小窩附近等等,讓面燈一晚上自己燃盡而熄。第二天,把面燈取回,加熱全部分食。

還記得兒時元宵節的面燈嗎

蘿蔔燈

現在老家很多地方,簡化了方法,用蘿蔔代替面,製作蘿蔔燈,但是寓意也是一樣的。捏面燈,以祝願家人平安、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這個習俗很多地方都淡化了,但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是會堅持做的,不知道你還記得捏面燈這個習俗嗎?

這個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需要我們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