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23歲就過世了,爲什麼還有那麼多孩子?

錢用草袋裝89時尚


清朝的第三個皇帝,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其實,順治皇帝繼位完全是一個意外,他的父親死的時候太突然,沒有立遺囑。為此,在他的哥哥和叔叔爭奪不休的時候。多爾袞通過圓桌會議,提議讓順治當了皇帝。那個時候,順治才六歲。



運氣好,不代表命就好。順治在位18年,剛要懂事的時候,就死了,享年只有23歲。但有意思的一點是,別看他年紀輕輕就去拜訪閻王爺,可是留下的孩子可不少。


據統計,順治帝在位之時,光有記載的後宮佳麗就有37位。分別為四個皇后,七個妃子,九個庶妃,十七個格格。二這些媳婦給他生下了八個兒子。六個公主。按照長子的年紀算,順治在13歲的時候就有了孩子。之後一直也沒有閒著。

順治皇帝雖然年紀輕輕就死了,但是擁有這麼多後人也是值得的。他之所以在我們剛要結婚的年紀,就有了這麼多孩子。



其一,是因為他是皇帝,媳婦兒多,孩子多也就不意外了。其二,他結婚那麼早,加之皇宮的條件非常好,孩子出生後都能存活下來。


歷史鹹談


結婚早、妃嬪多、家裡有皇位要繼承,這就是順治帝只活了23年,卻有8兒6女14個孩子的原因,要知道順治13歲就有了第一個孩子牛鈕。但14個孩子中只有5個平安長大,其中1個還只活到了19歲,這樣的生育率和存活率也是沒誰了。

說起來,順治帝的一生是頗為傳奇的,不能不說他是皇帝中的另類。

關於皇位

1643年,皇太極去世,時年51歲,生前未立繼承人,他一去世,就引發了內亂,異母弟多爾袞和長子豪格開始爭奪皇位,雙方勢均力敵,其結果就是多爾袞扶立只有5歲的福臨(孝莊太后子)繼位,是為順治帝,由多爾袞攝政。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當年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繼位,為了防止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干政,皇太極逼迫阿巴亥殉葬,彼時,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勢力並不穩固,次子多爾袞只有15歲,沒想到,阿巴亥已除,她的兒子還是在皇太極去世後成為皇位的有力競爭者,並在扶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後,直接把控朝政。

多爾袞南征北戰,確實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1644年,清軍入關,定都北京,多爾袞受封皇父攝政王,只是多爾袞並不長壽,1650年,38歲的多爾袞死於塞北狩獵途中。

之後13歲的順治帝親政,親政的順治帝立馬錶現出了一個明君該有的霸氣和政治手腕,雷厲風行的解除了多爾袞的勢力,並一步步加強中央集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雖阻礙很多,但到底也算有所作為。

關於子嗣

1651年,順治帝13歲,親政之後大婚,娶母親孝莊太后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而在娶她之前,順治帝已經有了妃子,其中庶妃巴氏在這一年生下順治的長子牛鈕,只是不到三個月就夭折了,之後庶妃巴氏又生了兩個女兒,依舊是夭折的命運。庶妃巴氏是為順治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子,然而卻一個也沒有保全。

順治帝有記載的妃嬪大約有37個,共生下了14個孩子,大部分都夭折了,只有4子1女平安長大。

  • 其一為寧愨妃董鄂氏於1653年生下的皇二子愛新覺羅·福全,彼時,順治帝15歲;
  • 其二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於1654年生下的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彼時,順治帝16歲;
  • 其三為庶妃陳氏於1657年生下的皇五子愛新覺羅·常寧,彼時,順治帝19歲;
  • 其四為出生於1660年的皇七子愛新覺羅·隆禧,其母不見記載,彼時,順治帝22歲,但是,隆禧19歲就去世了,沒有子嗣。

順治帝唯一長大成人的女兒為翠花公主,庶妃楊氏於1653年生,彼時,順治帝15歲,初封和碩公主,深得孝莊太后的喜愛,又被稱為翠花公主(嗯,比較俗氣),康熙時期,為了拉攏鰲拜,孝莊太后將14歲的翠花公主嫁給鰲拜的侄子瓜爾佳·訥爾杜,32歲去世,被追封為和碩恭愨長公主。

所以這樣看來,順治帝的兒女也就不算多了,畢竟近三分之二的孩子都夭折了,究其原因和順治帝太早生育不無關係。順治帝和董鄂妃的兒子也是生下來數月就去世了。

關於愛情

順治帝和董鄂妃的愛情故事廣為流傳,順治帝是歷史上難得的專情之人,後宮三千,只寵董鄂妃,也因此,董鄂妃的身世歷來就是一個謎,有說她17歲選秀進宮,成為順治帝的妃子;有說她是董小宛;有說她曾是順治帝的弟媳,董鄂妃原是皇太極第十一子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福晉,後來順治帝和弟弟爭奪董鄂妃,還出手打了弟弟一巴掌,襄昭親王憂憤自殺,董鄂妃進宮成了順治帝的妃子。

無論如何,順治帝是真的愛董鄂妃,初進宮就被封賢妃,僅僅過了一個月,又晉封皇貴妃,封妃大典極為隆重,甚至順治帝還為此大赦天下,其殊榮堪比皇后。

第二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帝大喜,頒佈詔書將其稱為第一子,以嫡子對待,只是這個孩子只活了數月就夭折了,而董鄂妃的身體本就虛弱,之後更是疾病纏身,21歲便香消玉殞。

順治帝大為悲痛,他早年喪父,倉促登基,面對的都是冷冰冰的政治,董鄂妃曾是他生命中最溫情的存在,然而這存在卻短暫如斯,董鄂妃去世後,順治帝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想要出家又不可得,鬱鬱寡歡,於第二年得天花而死。


蕭曉四姑娘


皇帝除了處理政事,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兢兢業業、不知疲憊地繁衍子嗣,順治雖然短命,但卻為愛新覺羅家族繁育了八男六女,足以風風光光地去見太祖爺努爾哈赤了。

提起順治皇帝,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他對董鄂妃的痴情了。在野史和民間傳說中,順治還曾因董鄂妃的離世而剃度出家。當然,這些傳聞是站不住腳的,並非真實的歷史。

順治皇帝雖然寵幸董鄂妃,卻並非一生只貪戀一人,至少,在肉體上不是。

↑順治帝與董鄂妃

在清代的皇帝中,繼位最早的除了晚清的同治、光緒和溥儀,也就數清前期的順治與康熙了。順治帝是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當時天下未穩,大權由多爾袞獨攬,連皇帝的大婚也是由其決定的。

順治六歲登基,八年後大婚,年僅十四歲。換作今天,這個年紀的男孩子,還有不少是“媽寶”級別的。不過,作為古代的皇帝,不僅已通曉男女之事,而且也具備了大婚的資格。

↑順治帝大婚

按照傳統,在皇帝大婚前,便會選擇適宜的妃嬪侍寢。順治帝亦是如此。據《清實錄》考證,順治在大婚前,已經與庶妃行過床笫之歡。依照其子嗣的年紀推斷,其實在順治大婚前,便已經令妃子受孕。

順治早亡,卻依然子嗣眾多,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順治貴為天子,在天女之事方面也享有一定特權。諸如,其在大婚之前,便已然有妃嬪侍寢,並通曉男女之事。而十四歲便冊立皇后,並得以再行挑選秀女、充實後宮,使得順治年紀輕輕便擁有了繁育子嗣的資本。

其次,滿洲貴族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也有利於其繁育子嗣。作為馬背上的民族,滿洲人的身體素質比較強健,而且在飲食上有更多的蛋白質攝入,使得其在生理發育上有較大優勢。如果說結婚早,是順治擁有眾多子嗣的外在保障,那麼生理上的早熟便是其內在原因。

再次,前文已述,繁育子嗣是古代帝王的一項艱鉅使命。自順治懂事時,便肩負著為愛新覺羅家族繁育子嗣的重任。因此,他先後臨幸過將近二十餘位妃嬪,共計成功養育了八男六女,其中一位便是著名的康熙大帝愛新覺羅·玄燁。

↑順治帝與及妃嬪們


夕陽下的晚楓


順治皇帝雖然只活了23歲,但是他卻有很多孩子,據說生了14個,8男6女,因為是近親通婚,後來只有四個活了下來,這也是一種悲哀呀。至於說他二十三歲就有十幾個孩子其實也很簡單嗎。原因就是早婚早育嘛,順治帝六歲登基,13歲大婚,同年就有兒子出生。其實這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比如說在今天的印度,阿富汗等實行早婚早育的國家,女孩子很小就能生育,據說最小的八九歲就能生小孩。 而且順治的嬪妃也很多,因此,生育的幾率就很大嘛。況且皇宮裡的飲食,提供給皇帝和妃子們的的營養異常豐富,也造成了他們身體過早發育,也為多生提供了物質條件。最後一個就是跟近親通婚或多或少也有一定關係,因為生出來的多,死的也多,因此在皇帝們意識裡就有要多生,否則除掉死去的,繼承人就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了。


樂樂愛收藏


世界最年輕的父母是我國清朝時誕生的紀律,一個8歲一個9歲。這麼算來,到20多歲兩年生一個這就得生多少了,更何況順治有幾十個女人,這麼多年,而且他真是年輕氣盛,一晚走幾個屋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孩子多也是正常的,而且也不是很多啊,十多個而已。相比幾十個老婆,十多個孩子,可以說其實挺少的了。

古人十幾歲就結婚了,而因為歲數小的原因,生孩子就更提上日程,而且皇家特別注重血脈的延續,有專門管理這方面的人,差不多的時候就要督促你生孩子了,尤其是清朝,這方面更加嚴格。



順治13週歲生了第一個孩子,可見他10多歲就開始生,這樣一直到結束的時候,得生多少?所以孩子多也不足為奇。


順治一共有兒子八個,女兒六個,一共才14個,他那麼多媳婦,一年生一個都夠了,更何況幾十個媳婦呢?所以順治的孩子嚴格來說,真不多。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給您。


歷史叨叨團


順治帝可不簡單,他的全名叫愛新覺羅福臨,他是大清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如果算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話,那麼他是大清的第三個皇帝。

順治帝六歲就登基了,不過他的登基完全是個意外,皇太極在入關前,也就是公元1643年突然死了,而皇太極之前沒有立儲,死得突然也沒有立下遺詔,那麼由誰來繼承,這是個問題。

當時有兩個很有力的競爭者,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也就是福臨他哥,還有一個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兩邊的實力差不多,都想繼位,兩邊相持不下,多爾袞知道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就提出讓皇太極第九子福臨來繼位。

但其實吧,福臨還不是最小的,他後面還有兩個弟弟呢。就這樣,六歲的福臨登基了,不過福臨運氣比較不好,二十三歲就得了天花然後病逝了,不過,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福臨最寵愛的董鄂妃去世後,福臨就出家了,朝廷當然不能這樣說,只能說病逝了。

其實,你別看福臨只活了二十三歲,我們來看看福臨家到底有多少人。史載,福臨有四個皇后,分別是廢后靜妃,孝章皇后,孝康皇后佟佳氏,也就是康熙的生母,孝獻皇后董鄂氏,也就是那個董鄂妃。

還有七個后妃,分別是靖妃,順妃,惠妃,寧愨妃,悼妃,貞妃,恪妃。還有九個庶妃,還有十七個格格(這些都不是福臨的女兒,而是福臨的妃子),我來數一下,光有記載的這些加起來是三十七位。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福臨的子女們,福臨共有八個兒子,分別是長子牛鈕,次子福全,三子玄燁,四子榮親王,五子常寧,六子奇綬,七子隆禧,八子永幹,在福臨去世的時候,還在世的皇子其實只有六個,而且奇綬只活了七歲,隆禧活了十九歲,永幹活了八歲。

算下來,其實也不算多了,另外還有六個公主,當然三個養女,咱們就不算了。我們來看看長子牛鈕是生於1651年,而福臨是生於1638年,死於1661年,也就是說福臨是十四歲(虛歲)就有孩子了,之後十年裡一直都有孩子出生。

那我們來總結一下,順治看似年紀輕輕過世,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就是三個原因。一,順治結婚早,生孩子早。二,順治的妃嬪多。三,皇室的醫療水平,生活水平比較高,孩子不易夭折。


歷史簡單說


順治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童年登基,但是天不假年,二十三歲就龍馭上賓。他當上皇帝是清朝高層權利鬥爭的“意外”,他的去世也是突如其來。縱觀他的一生,基本上是活在多爾袞和孝莊的陰影下,沒有多少政治作為,卻留下一段與董鄂妃的愛情佳話和眾多子女。

23歲正是“風華正茂,恰同學少年”的美好時光,許多男生連女朋友都還沒有找到,順治已經有八個兒子和六個女兒。這主要得益於

其一,帝王坐擁天下,享盡天下美色,後宮佳麗充盈,擁有無限交配權。順治短短一生,皇后就有四位,嬪妃數不勝數,有名有份的女人就達三十多位。如此多的小姐姐為順治生兒育女,高產的概率自然增加。播種的範圍廣,才能收穫頗豐。


其二,順治結婚比較早。古代男人,尤其是帝王結婚都比較早,順治十四歲就結婚生子,當爸爸的時間也相應推前。

順治在政治上被壓制,在婚姻上也是身不由已,娶的老婆都是自己不喜歡的。順治血氣方剛,與嬪妃在感情上不和睦,但是不影響播種的激情。


陳陳秋媚


順治只活了23歲卻有多個子女,主要原因可以總結為——大小老婆多;結婚早;多子多福的生育觀念主導。


順治是滿清的第三任皇帝, 也是八旗入關後的第一任皇帝,7歲即位,23歲離世,真可謂是一個少年天子,幾輩子修來的皇帝命才坐了17年龍椅就撒手人寰,讓人感到十分惋惜。順治的死因也是撲簌迷離,清朝官方的說法是被傳染了天花不治身亡,民間野史傳說是順治接受不了董鄂妃的離世因而棄國出家,具體真實情況如何由著電影導演瞎編吧,總之順治作為皇帝是在這一年退出了歷史政治舞臺。



大凡開國初的幾代皇帝,生育能力都是比較厲害的,不像末期的同治、光緒、溥儀虛弱到連孩子都生不出,一派大清龍脈已盡的景象,紫禁城幾十年不聞兒啼聲,的確不是什麼吉兆。順治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才13歲,13歲什麼概念?我們13歲的時候還是剛上初中的年紀,哪裡會想生孩子那檔子事!而我們的小皇上順治卻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連著一口氣造出了8個阿哥6個格格。能這麼高產量,主要也是順治的老婆多,先後有皇后4人、正妃7人,妃嬪9人,這樣算起來,仍然有幾個老婆還是沒有的福氣懷上龍種。

雖然順治結婚早、嬪妃多,孩子也多,但我們仔細來看一下這些孩子的成長情況,就會明白順治在生孩子方面完全是在“衝數量”。8個阿哥活到成年的只有4個,6個格格竟然只有1個平安長大,5÷14×100%,算起來存活率只有35.7%!!!這還是醫療條件最好的皇家,放眼民間,就更難以想象一個孩子從出生長大到娶媳婦該有多難了。


竹山清溪澗


順治雖然24歲就去世了,但是有過14個兒女,在現代看來感覺不可思議。但是放到古代皇家或者貴族家庭,這種情況很正常。【爾朱少帥】為您詳述如下:

【古代人平均壽命低,新生兒存活率也低,為了傳宗接代,提倡早婚早育】

古代人結婚正常年齡都很少超過20歲。比如漢朝就有規定:凡是女子15-30歲之前還不出嫁,就會被多徵幾倍的稅賦。宋朝規定,男子15歲,女子13歲就可以結婚了。像蒙古、女真這些遊牧民族則把人口看作是戰略資源,鼓勵生育,基本上青春期性成熟就可以結婚,十二三歲結婚生娃很正常。


【皇帝結婚生娃更要趁早,要不然遇上意外連個繼承人也沒有】

看看清朝皇帝們的結婚年齡,順治14歲娶第一個老婆,這不算很早。最早的是康熙12歲結婚,最晚的是皇太極22歲結婚,大多數是在14到17歲結婚。皇家的子嗣必須早生多生。

皇太極是因為忙於與明朝的戰爭,耽擱了。就因為結婚晚,導致他死後,順治才6歲就繼位,被多爾袞差點搶了皇位。


而同治帝和光緒帝則是在慈禧把持下,18歲才結婚,倒黴的同治帝19歲就掛掉,根本沒來得及留下兒子。但凡同治帝能有一個兒子,慈禧就沒辦法把同治帝的堂兄弟立為皇帝,那樣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沒理由插手朝政了。

【為了傳宗接代,皇家後宮女人必須足夠多】

因為古代生娃是一件高風險的事,一不小心接生婆就問您了:“保大人還是保小孩?”生下的娃存活率也很低,皇家子女能平安活到20歲的比例並不高。


就比如,順治帝14歲抱老婆,24歲掛掉。10年時間裡,有記載的就有17個皇后和妃子,估計還有個別沒記載的。年輕人14-24歲正是生龍活虎、精力最旺盛的階段,一晚翻8個牌子估計沒問題。

不過古代富貴人家三妻四妾、皇帝后宮佳麗三千,也不全是為了解決生理慾望,更多的是為了傳宗接代、子嗣繁衍。這不順治大婚後10年,至少有過17個女人可以翻牌子,也僅僅生出14個娃,平安活過20歲的就4個,存活率僅僅28.6%。

【題外話】中國古代各個朝代都重視傳宗接代,在醫療條件不發達的年代,一定程度上一夫多妻制度可以保證子孫的繁衍。看看古代歐洲那些王室,就因為沒有繼承人,出現過英國人繼承法國王位,法國人繼承西班牙王位這樣的情況。

到了近代醫療條件就好多了,當年蘇聯的英雄母親在一夫一妻制度下,35歲之前就可以生育10個孩子的情形很常見,而且基本能存活。


爾朱少帥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過去男女的適婚年齡。

封建王朝中,男女婚配的年齡並不是現在的男22歲,女20歲的結婚年齡。這個年齡在過去都是屬於老男人和老姑娘,是要受到官府追究的。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由於天災、戰亂、生產力和醫療水平低下等原因,為了擴大國家的人口數量,歷朝歷代都對男女結婚年齡有著明確的規定。

比如漢代,

一般是男子14-20歲,女子13-16歲(注:見於彭衛、楊振紅《中國風俗通史秦漢卷》);到了唐朝,唐太宗規定男20歲、女15歲就要婚配,並有官方的官媒組織相親結婚,(見《通典》卷59《嘉禮四男女婚嫁年幾記》)。

而到了清朝之後,由於清朝的統治民族滿族人口稀少,所以為了穩定統治,快速提高人口數量,婚育就成為滿清皇族的一個重要工作。

清朝政府在繼承了宋、明的立法之後規定,

男子十六歲,女子十四歲,就達到結婚年齡。

虛歲十四、五歲的少年就可以成親,這是一種早婚制度,在社會上層和缺少勞動力的貧窮民眾家庭中尤為流行。

清朝的帝后更是早婚的典型。

孝莊文皇后十三歲下嫁皇太極;順治帝十四歲大婚;康熙帝的婚事更早在十二歲就結婚了;雍正帝的孝聖皇后結婚時十三歲;乾隆帝算是晚婚的,大婚時也才十七歲;帝后的婚齡之早,反映出皇室、貴族、官僚等社會上層家庭婚齡的一般情況。

且滿清皇室都是一夫多妻制,順治在位期間總共納了19位妻妾(這都是有名分的妻妾,其他無名號的不算),總共生下八子六女。

所以,順治從十四歲結婚到二十三歲去世,九年的婚齡,足夠他生育出很多的孩子,這也沒什麼稀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