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傳世名帖里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點映就破億,微博大V推薦度高達100%,"我不是藥神"這無疑是一部絕佳的好電影,患者的生活百態五味陳雜,都在在電影裡如數被還原。

原來傳世名帖裡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原來傳世名帖裡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海報中的“我不是藥神”幾個大字,氣勢如竹,頗有魏碑遺風之感…將藥神和書法結合起來,這令我不免想到一個人,古今集"書法、醫學"二者於一身的大成者,他就是傅山。他的書法成就不必多言,他的醫學在中醫藥史上更是有著"大師"級的地位。上海辭書出版社所出《辭海·醫藥衛生分冊》在"醫學人物"中,收入上自傳說中的岐伯、黃帝,下至1975年去世的中醫研究院副院長蒲輔周,上下約5000年,共收中醫中藥學界重要人物71人,其中山西僅有一人,即傅山。

原來傳世名帖裡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原來傳世名帖裡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原來傳世名帖裡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在近代書家中,陸維釗、諸樂三,以及國學大師馬一浮也都旁通醫術,他們書寫的方子,賞心悅目之餘,也不免令人驚歎古人的學識。

原來傳世名帖裡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陸維釗

(陸維釗所書藥方陸維釗先生的藥方手跡世間僅此一件)

原來傳世名帖裡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諸樂三

(諸樂三所書藥方,諸樂三先生以書畫名世,而他本人就是中醫科班出身的。)

原來傳世名帖裡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馬一浮

(馬一浮所書藥方馬一浮先生精通多門學問,看病自然也是很在行。)

書家開的藥方,字跡優美,情理之中。而在中國的古代名貼裡,更是不乏"藥神"的出沒!

王獻之——《地黃湯帖》《鴨頭丸帖》

原來傳世名帖裡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地黃湯貼》圖

地黃湯乃一中藥名,乃是婦人所用之藥,有治療婦科疾病之功用。王獻之所書的《地黃湯帖》中記載了新婦服用地黃湯的功效及其擔憂。其中"地黃湯"為一種中藥名。而在這個貼中,對於研究王獻之的書法,也是有著突出的價格。王獻之書風較端嚴,而《地黃湯貼》雖然是行書,但字字穩健,它奔放自由的《鴨頭丸帖》與結字分明的楷書《玉版十三行》之間作為風格過渡的中轉,在書家心目中有很高評價,從宋初《淳化閣帖》將此帖收入以來,歷載刻帖不計其數。

原來傳世名帖裡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鴨頭丸帖》圖

王獻之所書的另一個《鴨頭丸帖》也與養生有關。《鴨頭丸帖》全帖兩行十五字,談到"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可見,應當是有人服用過此丸,但感效果不好,因此告訴王獻之情況,王獻之服後,覺得果然如來信所說,所以回信約這位朋友明天聚會並將求教。

《鴨頭丸帖》作為王獻之傳世名品中第一精品,向我們展示出一種絕然有異於王羲之風格的新的氣度,從欹側欹斜的結構、連貫流暢的氣勢、多取側筆、枯溼交替的線條,將作者那種圓潤、自如、舒暢、一氣旋折的情緒抒發出來。

張旭——《肚痛貼》

原來傳世名帖裡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肚痛帖》

人稱"顛張"、"張長史"、"飲中八仙"的張旭,代表作就是這肚痛貼。鼎鼎大名加之這有趣味性的代表作,更是令人想探究其中的奧秘。張旭在肚痛難忍之時揮筆書寫了肚痛帖,帖中言及"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於術。"醫術記載大黃湯有治腸癰利便之效果;於術,即白朮,性尤馴良,是中藥浙八味之一。《肚痛帖》乃狂草精品,字如飛瀑奔瀉,細筆如絲,連綿直下,氣勢連貫,波瀾壯闊,是後世為之拍手叫絕的絕佳之作!

蔡襄的《腳氣帖》

蔡襄書法大多正楷,而《腳氣帖》別開生面,則為行草書,帖中記載蔡襄自四月以來,受腳氣病困擾,與朋友信中訴說。信中所謂"腳氣"不是現指之腳癬,乃維生素b1 缺乏症。蔡襄帖中的"不辭北行"即用法瀉之,乃古方也。此疾對他的生活影響極深,以至書法名帖《腳氣帖》由此而生。蔡襄之書法在博採古法的基礎上,對筆法深有創造。他對古體章

原來傳世名帖裡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腳氣帖》

草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涉獵,而《腳氣帖》中就有蔡襄章草筆意的體現。他在通篇連綿中加入停頓之點,調節行草作品中一貫的快速節奏,更顯高古,可見蔡襄對古法的吸收與發揮。

蘇軾的《覆盆子帖》

原來傳世名帖裡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覆盆子帖》

作為一代文豪以及書法宋四家之首,蘇軾對養生學也頗有研究。蘇軾與杜沂、孟堅父子交好,多與其郊遊,《覆盆子帖》中有"令子一相訪"抑或指孟堅。徐邦達先生《古書畫過眼要錄》斷此帖為蘇軾在黃州時所作,但"令子一相訪"實指何人,有待商榷。而所說的"覆盆子"為中藥材,人多為採摘,以作養頤保健之用。可以看出,蘇軾十分重視養生。他還著有《蘇學士方》一書,流傳至今。《覆盆子帖》的書風上追二王和顏柳,對傳統吸收頗深,用筆側勢,行筆厚重,形成豐腴跌宕,深厚朴茂的風格,可說是蘇軾行書小品裡的典型。

趙構的《養生論》

原來傳世名帖裡也出過《藥神》,比電影《我不是藥神》還精彩!

《養生論》

趙構身為皇帝,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其中,書嵇康《養生論》真草篇尤為具有代表性。趙構書《養生論》這一養生名篇,無疑為宋代人的養生風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宋代文人涉及醫學編撰文書,熱衷養生的風氣很是盛行,形成了宋儒養生流派,這是歷代所不能及的。趙構在書其《養生論》時體現了書法中筆性的重要性和藝術美感,推崇個性,趨合宋時尚意書風的審美趨向。而他一心向道,醉心書法,將晉唐的書法奉為圭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宋代刻帖之風。


藝術喵說——每日邀你讀文,

這裡有最有趣的藝術故事,

最專業的藝術品,直擊藝術市場,

深入解讀書畫魅力,讓作品開口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