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史之大唐(126):表里不一,一定是壞事嗎?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126)

眼見太子黨步步緊逼,李世民作了兩手準備。明的一手,是爭取活命;暗的一手,要放手一搏。

爭取活命,辦法是給自己找個安全的地方待著。他看中的地方,是洛陽。

洛陽位於天下之中,長安的糧食還要從它那裡轉運。更關鍵的,洛陽是李世民辛辛苦苦花幾年時間打下來的,他在那一塊有基礎、有威望。李世民現在還兼著‘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理論上洛陽歸他管。於是,他開始有意識往洛陽安插心腹。

輕鬆讀史之大唐(126):表裡不一,一定是壞事嗎?

世民以洛陽形勝之地,恐一朝有變,欲出保之。乃以行臺工部尚書溫大雅鎮洛陽,遣秦府車騎將軍張亮將千餘人之洛陽,陰結納山東豪傑以俟變。多出金帛,恣其所用。

這第一句話,就是謀反的明證。什麼叫‘欲出保之’?帝王體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管這個君是現任的李淵、還是將來的李建成,只要一聲令下,李世民只有乖乖伸出脖子被砍的份。現在他居然琢磨一旦形勢不妙,就出逃另立中央,這不明擺著要造反嗎?所以,這個事是隻能幹不能說的。

幹這件事他用了兩個人:溫大雅和張亮。

溫大雅與其說是李世民的人,不如說是李淵的人。他老家太原,李淵做太原留守時就受重用,起兵後又是秘書班子核心成員。他還有個弟弟,就是去年被突厥捉了去的張瑾兵團秘書長(行軍長史)溫彥博。這兩兄弟在李淵手下都做大官,而且擔任貼身機要職務。李淵曾開玩笑說:“我擔那麼大風險起兵,搞半天是為你們兩兄弟!”(‘吾起義晉陽,為卿一門耳。’)所以,用溫大雅鎮守洛陽,應該主要出自李淵的意見。李世民的作用,一是幫著促成其事,二是事成之後,對溫有所交待。溫大雅傳記載:‘

令大雅鎮洛陽以俟變。大雅數陳秘策,甚蒙嘉賞。’他主動找李世民彙報也好,李世民找他交待也罷,反正兩人肯定有過一次溝通,彼此交了底。李世民厲害就厲害在這個地方:不管你原先誰的人,只要他看上的,都有辦法挖牆角。而且眼光獨到,一挖一個準。

如果說溫大雅還是統戰對象,那張亮就屬於基本骨幹。張亮窮苦出身,先後在李密、李世勣手下混,後來被房玄齡挖掘出來,推薦給李世民。此人有個最大的本領:裝老實。‘外敦厚而內懷詭詐,人莫之知’,這個比王世充還厲害。王世充狡詐是人人皆知——反正知道他沒打好主意,頂多不知道在打哪方面的壞主意。張亮是明明看著象老實人,乾的淨是些不老實的事。當小兵就開始告黑狀,後面當了部長還在告。李世民要搞政變準備,此人正好派上用場。所以表裡不一不一定是缺點,看你用在什麼地方。

李世民叫他帶上一摞空白支票,需要多少填多少。任務就一個:不管黑道白道,是個人才就給他拉進隊伍。

底下人只能打打基礎,真正解決問題還要自己出馬。但李世民這個出馬的過程,實在讓人看不懂。

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李世民先是跑太子家喝了頓酒,不知道是菜出了問題還是酒出了問題,突發劇烈的心絞痛,當場‘吐血數升’,被人攙扶回家(這麼嚴重,不應該當場急救嗎?)這個事傳到李淵耳朵裡,趕緊跑來看看,看完說了兩句話。第一句說給太子聽的:“老二酒量不行,以後不能再叫他喝了。”第二句很長,說給李世民聽的,大概意思是:‘看樣子,你們兄弟倆是搞不好了。本來要你做太子的,你又這麼謙虛。現在怎麼辦呢?要不乾脆你去洛陽,和你哥哥一人管一半天下。洛陽離得也不遠,我要想你,抬個腿就去了。’李世民當然是哭著喊著不願去,最後勉強答應。‘將行’,已經準備出發了。

我們知道,凡是李淵說要讓李世民當太子的話,都要打個問號。還有那個什麼天下一人管一半的鬼話,更是荒唐得離譜,從秦始皇以來就沒有過的事。

喝酒的事也值得懷疑。兩黨鬥得你死我活之際,這麼輕易就被對方放倒?而且放倒後又起來了、照樣生龍活虎。最高級別的政治鬥爭,搞得象小學生的惡作劇,簡直硬生生把歷史降到抗日神劇的水平。

所以這又是個從頭到尾疑點重重、真假難辨的事情。我們也不去管那麼多,只知道結果——李世民成功達到目標,出鎮洛陽。

可是,李世民的希望再次落空。下棋是兩個人下,太子黨也不是吃乾飯的。秦王黨所作所為,很快被太子黨揭了個底朝天。

先是張亮被告發。天下一統,你要招賢納士,應該舉辦公務員考試對不對。搞私下面談、黑箱操作怎麼回事?還有,你一個國家公務人員成天在社會上混,帶著來路不明的鉅款,四處請客送禮,你想幹什麼?李元吉親自出馬,‘告亮謀不軌,下吏考驗。’給他抓到牢裡,先審審再說。

這時候就體現出李世民用人高明瞭。張亮的特長是什麼?裝老實啊!不管你怎麼問,反正就是一臉無辜——實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問什麼都給你推得一乾二淨。‘亮終無言,乃釋之。’硬是撐到了無罪釋放。

張亮被抓進去,李世民也沒那麼順當。聽說要叫他去洛陽,小報告一份接一份呈到李淵面前:“秦王要去洛陽,王府上下興高采烈。看他們的表現,根本不象個調離京城的樣子,擺明了別有所圖。他這一去,恐怕再難控制。”聽到這麼一講,李淵想起了李密,頓時改了主意,‘

上意遂移,事復中止。

這樣,李世民明的這一手,基本就全盤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