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史之大唐(121):和親這事,遠不只是嫁個公主那麼簡單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121)

那年八九月份,陰雨連綿。關中這塊地方,地盤本來不大,供養一個龐大的朝廷,已經捉襟見肘。又碰上這種災害性天氣,道路橋樑損毀、糧草軍資供應緊張。唐軍的作戰準備,是不怎麼充分的:‘糧運阻絕,器械頓弊,朝廷及軍中鹹以為憂。

準備不夠、忽悠來湊。硬拼沒把握,小李同學就準備打點心理戰了。

打心理戰,也是有條件的。他有這個條件嗎?

突厥這次南下,來了兩個可汗。一個是大老闆頡利可汗,一個是他侄子突利小可汗。遊牧民族因為生產生活都比較鬆散,所以習慣把國土分成幾個部分,兄弟子侄分頭管理。當初會分裂成東、西突厥,都是這個模式惹的禍。但他就只有這個技術水平,所以也只能這麼將就著過。

這個突利是前面始畢可汗的兒子,始畢死的時候他太小,選董事長的時候就沒考慮他,換了他叔叔上。後面封個小可汗,管東邊一片,對著河北、東北那一帶。

從突利的生平看,此人大概屬於本事不大、想法不少的類型。叫他做小可汗,搞得不咋地。一會兒一個規矩,弄得底下無所適從、紛紛叛逃。和頡利可汗關係也不怎麼樣,一到關鍵時候就扯後腿。大概覺得董事長本該我做的,都是你們當年欺負我小、不懂事。

就這麼個人,李世民一眼看中。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拉上了關係。這個諜報工作的手段和眼光,實在厲害。

到了前線,李世民開始了他的表演:他帶少數騎兵(百騎)上前,又和武牢之戰時一樣,大聲呼喊:‘我秦王也,要不要來鬥一下子?’

他從前在戰場上搞的那些鬼,大家都有所耳聞。這麼一弄,突厥反倒有點發怵,不敢輕舉妄動了。實事求是說,建國初期的李世民,真正是文武雙全、意氣風發。

他先對兩個可汗發表一通演說,內容無非‘說好了講和的,怎麼言而無信呢?’接著,又做了一串假動作:一邊作勢要渡河作戰,一邊派人到突利軍前傳話:‘爾往與我盟,有急相救。今乃引兵相攻,何無香火之情也!’

頡利本來就有點精神緊張,又聽見那邊在咬耳朵說什麼‘香火之情’,看著突利臉上蒙娜麗莎般的笑容,本能地反應:‘有詐!’趕緊派人攔下唐軍:大家有話好商量哈!我們可汗這次來,沒別的意思。前面談得不錯,這次就是來續個約。

頡利見世民輕出,又聞香火之言,疑突利與世民有謀,乃遣止世民曰:‘王不須渡,我無他意,更欲與王申固盟約耳。’乃引兵稍卻。

當然,作為一名資深劫匪,不見兔子不撒鷹的道理,頡利也是懂得的。引兵稍卻不等於退兵。突厥的偵察兵也不是吃乾飯的,過兩天他要搞明白形勢,唐軍還是吃不了兜著走。這時候,就該用上第二招了。

第二招很簡單:送錢。

當然送錢也是有技術含量的。李世民繼續他分化拉攏的招數:先和突利談,私下許了不少好處,兩人還結為兄弟,這樣突利就成了堅定的和談派。‘頡利慾戰,突利不可,乃遣突利來見世民,請和親,世民許之。’這一套心理戰組合拳終獲成功,突厥解圍而去。

輕鬆讀史之大唐(121):和親這事,遠不只是嫁個公主那麼簡單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這裡大家可能有個疑問:和親怎麼吸引力那麼大呢,他李淵家的姑娘有那麼漂亮嗎?突厥那邊,成天吵著要娶公主,一說和親立馬退兵;唐朝這邊,磨磨蹭蹭,就是不捨得把公主送去。

這裡面有兩個因素。一個當然是面子問題:娶個公主當老婆,名聲好聽,有點抬高身價的意思。但其實嫁過去的,也不一定就是實打實的公主,經常是找個皇族女子,封個公主頭銜送去。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不是皇上的女兒。

作為皇上,邊境穩定是大事,一個公主過去,洋女婿再折騰,總要考慮點老丈人的面子吧。公主一人吃點苦、整個國家得到安定,何樂而不為呢?

這就涉及到第二個因素了:除了面子,還有裡子。

輕鬆讀史之大唐(121):和親這事,遠不只是嫁個公主那麼簡單

文成公主和親

和親付出的,遠不只是一位公主那麼簡單。唐憲宗時,回紇可汗來求婚。憲宗叫有關部門先做個預算,財政部的同志們加班加點,算出來個數。多少呢?‘有司度費當五百萬。

五百萬,指五百萬緡(mín)。一緡是一串錢、一千文,等價一兩銀子。五百萬緡按糧食價格換算,大概相當於現在一兩百億人民幣吧。

這還僅僅是一次性花銷,逢年過節,什麼生日啊、生小孩啊等等,還得意思意思吧?所以面上是嫁個公主,背後意味著一筆天價嫁妝。

唐憲宗當時正在組織圍剿幾個不聽話的藩鎮,手頭緊巴巴的。一聽說要這麼大一筆嫁妝,就派了兩個人去回絕:‘遣宗正少卿李誠、太常博士殷侑往諭不可。’一個副部長帶著一個神學博士去(太常管祭祀),估計要給可汗普及下天文學知識:如今刀兵屢動、神明指示凶兆。這時候談婚論嫁,時候不對呀!要不再等等。

其實說來說去,還不是缺錢!

同樣道理,頡利嘴巴里說的和親,心裡惦記的,還不是那筆嫁妝!

本篇修訂版,可關注微信公眾號‘一分鐘神思漫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