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小昭故土」,尋找荒漠中燃燒了1000多年的聖火

在抵達亞茲德後,除了看古老的老城外,欣賞和了解拜火教成了必不可少的旅程。即便在城內已經有拜火教聖火博物館,在這裡可以尋找到燃燒了1000多年的聖火。而說到聖火就不得不提起神秘的明教,拜讀過金庸大師的《倚天屠龍記》都知道,關於拜火教的理解,大都是小昭,那神秘的明教光明頂以及聖火令,然而小說必然是小說,其實在金庸筆下的明教正確的應該是摩尼教,而摩尼教也並非是拜火教,兩則時間的關係有點像猶太教和基督教。

金庸筆下的“小昭故土”,尋找荒漠中燃燒了1000多年的聖火

據統計,目前亞茲德有10000多名拜火教成員,在著裝和外觀,並不太能區別他們和當地其他宗教信仰的人有什麼區別,只有到了每年6月,全球僅存的拜火教成員抵達亞茲德的時候,才能發現拜火教原來也這麼風光。

而其中必去的地方自然是地處沙漠腹地的Chak Chak,中文被意為恰克恰克。穿越了戈壁和山嶺,在穿過一條盤山公路,我們就抵達了拜火教神秘之地-恰克恰克。如果要選一個聖地作為拜火教總壇的話,那麼這裡的確在適合不過了。

金庸筆下的“小昭故土”,尋找荒漠中燃燒了1000多年的聖火

恰克恰克的周圍都是人煙罕至的荒漠,在沒有修公路之前,這裡的確是不易被發現。也難怪當年薩珊王朝的末期,阿拉伯人攻打到亞茲德, 最後的拜火信徒在公主的帶領下逃亡於此,在這個沙漠之地,已然是找不到水源。公主此刻向光明王祈求水源,而後用自己的手杖插入巖塊之中,一股泉水瞬間湧出,使得逃難的信徒都可以繼續生命。而泉水滴下來的聲音恰似“恰克、恰克”的聲音,於是變成了拜火教信徒的救贖之聲。

金庸筆下的“小昭故土”,尋找荒漠中燃燒了1000多年的聖火

這熊熊燃燒的聖火和泉水便被供奉在這裡半山腰之間,自那後的1000多年,每年6月中旬,拜火教信眾都會來此朝拜。

金庸筆下的“小昭故土”,尋找荒漠中燃燒了1000多年的聖火

一般車子沿著盤山公路抵達半山腰,沿著200級臺階而上,可以看到層層空無人居住的房屋,這些房屋都是信徒聚集時的居所,平日無人居住,只有到了朝拜的日子才會有人居住。在臺階的盡頭,可以看到一棵古樹,古樹下面有個小屋,就是神聖的“恰克恰克”,進入洞內需要拖鞋,並穿上塑料拖鞋,因為洞內有水滴不停地落下,敲打在地面上彷彿發出“恰克恰克”的聲音。

金庸筆下的“小昭故土”,尋找荒漠中燃燒了1000多年的聖火

洞內沒有想象中的雄偉,也沒有小說中的豪邁,光明王符號供奉在四周,有的或許只是千年原來信徒們的堅守。

金庸筆下的“小昭故土”,尋找荒漠中燃燒了1000多年的聖火

巖壁裡放有瑣羅亞斯德的介紹和畫像,而在其頭頂我們看到的就是拜火教最高神阿胡拉·馬茲達的畫像。他是智慧光明的化身,也稱“智慧老人”。

金庸筆下的“小昭故土”,尋找荒漠中燃燒了1000多年的聖火

看完神壇,走到平臺處往外眺望,可以看到群山層疊,沙漠和荒山相連,看似沒有一點生命的痕跡。彷彿就像曾經佔據了中近東地區活躍了1300多年的拜火教一樣,作為古波斯的文明像波斯波利斯一樣僅存衰敗。

金庸筆下的“小昭故土”,尋找荒漠中燃燒了1000多年的聖火

現如今,全球共有14萬拜火教信眾,9.2萬在印度,伊朗本地僅僅只有1.7萬,北美5000人。而如今越來越多的拜火教信徒開始回到伊朗尋根問祖,而其恰卡恰卡正式他們最適合尋祖的地方。

怎麼去恰克恰克:

恰克恰克距離亞茲德東北72公里處,沒有班車直達,只能包車前往,大概需要1個半小時抵達。最好是四個人包車,這樣是最划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