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人淼:富陽東洲出了個「全國最美家庭」

陸人淼:富陽東洲出了個“全國最美家庭”

陸人淼:富陽東洲出了個“全國最美家庭”

人物名片: 陸人淼是東洲街道陸家浦村人,也是東洲知聯分會的副會長。他先後自費籌建“人淼閱覽室”,浙江省內首個私人抗戰史料主題館——東洲保衛戰史料陳列館,“田家英率中央調查組在富陽”史料陳列室、農耕文化館等。他的家庭,先後被評為浙江省“最美家庭”、2018年度全國“最美家庭”。

記者 倪華華 王傑

通訊員 章勳浩

自改革開放以來,在這四十年間,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口組成家庭,家庭又是社會的細胞,無數個家庭的變化可以折射出整個社會的變遷。

每個家庭都有他的故事,那麼,來自東洲的全國“最美家庭”——陸人淼家庭,又有著什麼樣的愛與幸福呢?且聽陸人淼的自述。

為了方便村民看書,自費籌建圖書館

2002年以前,我的生活是比較拮据的。記得六七歲時,全家都住在茅草屋裡,每逢過年前,爺爺奶奶和父母都會一起重新給房頂鋪一層草,日子雖然清貧,但一家人都是開開心心的。

15歲那年,我輟學做起了泥水工,一做就是17年。其間,每到農忙時節,我還去幫農戶耙田賺錢。印象最深的就是24歲結婚後的幾年,家裡經濟條件很差,逢年過節也不做新衣服,爸爸生病上醫院還需向親戚朋友借錢,當時負債1萬多元。在這種艱難的生活條件下,我和妻子也沒有因為錢的事吵過架。她上班,我承接小工程,一起努力賺錢還債。

31歲,我轉行去學殺豬、賣豬肉。為了多賺點錢,我一邊殺豬賣肉,一邊還幫其他商戶殺豬,一年下來收入也有幾萬元。2002年,家裡積攢了10萬餘元,我們又借了點錢,造了現在住的房子。

以前儘管經濟條件不太好,但是我父親很喜歡種花種草,家裡也有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書。受他的影響,我也養成了愛看書、看報的習慣。當時,陸家浦村裡的孩子要借書、看書只能去富陽城區,來回不方便。我就想,能不能在自己家裡辦個小閱覽室,方便大家借閱?

2014年,我和妻子商量,決定將自家的附房改造成閱覽室,方便村裡的學生借閱。我將這一想法告知了富陽圖書館的相關負責人,他們對此也很感興趣。經過商量和實地查看,他們決定將建成後的書屋作為富陽圖書館館外圖書的流動點,並將圖書館的700冊書籍無償放在這裡,還允許我根據實際需求定期更換書目。

得到了富陽圖書館的認可,我就放心地將後院的小屋子推倒重建,重建的屋子按照書屋的格式設計,添置了書架、書櫃、桌椅、空調等,總投入近10萬元。

2014年下半年,“人淼閱覽室”正式無償對外開放,當時已有1000多冊書籍,現在閱覽室的圖書數量達到了5000多冊,累計接待讀者約5000人次。人淼閱覽室的圖書種類主要有農技類、歷史類書籍,少兒讀本、東洲保衛戰資料以及富陽的歷史名人、民間故事、鄉土文化等書籍。有時候根據村民的需求,我也會去新買一些他們需要的書。

作為東洲人,不能讓大家忘記那段歷史

我從小就聽村中長輩講述過當年日軍的各種暴行,也曾聽說過發生在家鄉附近的殊死血戰等舊事,但對於東洲保衛戰的情況並不完全知曉,建立東洲保衛戰史料陳列館可以說是機緣使然。

2010年,作為富陽日報的“市民記者”,因為報社計劃做東洲保衛戰專題報道,所以委託我在東洲當地尋找親歷者。我找到了時年91歲的親歷者陸全元,這讓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到了有關東洲保衛戰的歷史。當時我就很震撼,我是土生土長的東洲人,但對當年發生在家門口的“東洲保衛戰”知道得並不多。那麼,比我年輕的東洲人知道得肯定更少。作為一個東洲人,我覺得必須做點什麼,不能忘記這段歷史。

在工作之餘,我開始有意識地尋訪、接觸東洲保衛戰的各種史料、人士。我先後在杭州、富陽等地檔案館、史志辦蒐羅查詢了數百萬字的文字資料,走訪記錄了10多名親歷者的文字、影像資料,實地探訪了東洲保衛戰幾乎每一個重要的地理位置,還通過各種渠道,蒐集到當時侵華日軍使用物品等實物。其間,遇到的困難數不勝數,比如為了去山上查看日軍炮樓遺址時,遇到毒蛇等。

2016年9月30日,在區史志辦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耗時6年、投入10多萬元的東洲保衛戰史料陳列館,作為省內首個私人抗戰史料主題館正式開館。

東洲保衛戰史料陳列館成立以後,我一邊繼續搜尋東洲保衛戰的史料,一邊挖掘田家英受毛澤東委派,率中央調查組來富陽調查研究的那段歷史。

通過區史志辦的幫助,我聯繫上了田家英的小女兒。經過一兩個月的接觸,她覺得我辦事很認真、很執著,是真心實意地要辦這個展覽館,雙方才建立了友好的關係。為了籌備這個展覽館,兩年多來,我翻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多次調查走訪歷史親歷者、見證者,輾轉多地,來回奔波。在區領導、相關部門、專家、鄉親、朋友等數百人的幫助下,2018年6月15日,“田家英率中央調查組在富陽”史料陳列室無償向公眾開放。

統戰的身份,讓我更有信心繼續堅持下去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群眾,文化程度也不高,原來只是個人的興趣愛好做這些事。但東洲街道黨工委將我吸收進統戰組織知聯會,給予了巨大的支持幫助,並賦予了更高的期望。在這個統戰的大家庭裡,我感到了充實感和歸屬感,也深感責任更加重大。

東洲保衛戰史料陳列館、“田家英率中央調查組在富陽”史料陳列室的順利開館,東洲知聯分會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和支持。這不僅僅是幫助我搜尋資料,還給予了我繼續做好這項工作的信心。

如今,我已是東洲知聯分會的副會長,感到時間更加緊迫,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東洲保衛戰還有幾位健在的見證者,我必須抓緊時間以影像、圖文等方式做好記錄。我還計劃在區統戰部、區史志辦、東洲街道等鄉鎮、部門的支持下,前往杭州檔案館等蒐羅更詳細的圖文史料。

做這些事,我沒想過要得到什麼榮譽,就是想這樣踏踏實實地為村民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