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環境提升辟蹊徑 鸛山社區:豐富樓道文化傳遞文明

社區環境提升闢蹊徑 鸛山社區:豐富樓道文化傳遞文明

“傳統文化”無處不在

本報訊(記者 仲芷菡 通訊員 王驕陽)老小區管理是現代城市社會治理的一大難題,有人提議大拆大建,有人倡導修修補補,但富春街道鸛山社區卻把握機遇,探索出一條以“文明創建大行動”為載體的社區環境提升之路。

鸛山社區由原城東、城南兩個居委會合並而成。現有在冊居民8930人,其中60週歲以上老年人1875位,是個名副其實的“老年”社區。

隨著富春街道“文明創建大行動”的開啟,鸛山社區全面鋪開9個網格的“最美樓道”評選活動,從樓道的空間塑造開始,讓文明“清風”吹遍每個角落。

“這就是目前工作進度最快、成效最明顯的樓道了。”跟隨鸛山社區黨委書記徐峰的腳步,記者來到位於富春街185號1單元的樓道內。雖然該樓道比較老舊,但整潔舒適的環境,讓人覺得非常舒服。

除較為整潔的居住環境外,樓道還有“四有”:樓道燈、封閉樓道大門、管理情況良好的完備的消防設施、特色文化園地;基本達到了“三無”:樓梯及扶手、臺階、牆體無破損,無灰塵;樓道無垃圾、無牛皮癬小廣告等;無違章搭建、亂改亂接等違規違法行為。因為該單元住戶多以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為主,業主整體素質較高,即使缺少了靚麗的裝飾,也掩蓋不住情節有序的“樓道原生態文化”。

不僅如此,隨著“最美樓道”創建的推進,轉角有花草、抬頭有“美景”,一批包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宣傳、法律知識、家風家訓、志願服務、鄰里互助、孝老敬老等內容的宣傳畫張貼在牆上,潛移默化地弘揚著鄰里友愛、互助和睦的傳統美德,傳遞著樓道里的文明新風。

“創建‘最美樓道’之前,不少居民覺得樓道文化可有可無,但是看到網格員們辛苦勞動有了成果,還是有很多人說好的。”徐峰說,他們希望這不僅僅是一場樓道的“美化運動”,而是能夠把創建工作融入居民的心裡,積極推動居民自主打造樓道“最美風景”。在你追我趕的“比武”中,樓道環境衛生不知不覺地提升了,創樓道文化、曬樓道文化、比樓道文化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從而帶動居民整體素質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