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大家都愛養多肉,不知舊時文青案頭清供,是愛淡雅還是風骨?

從胖乎乎圓滾滾的多肉,到懸空養殖的空氣鳳梨;從骨骼清奇的石斛,到清新文藝的琴葉榕……文藝青年對綠植的追求,無非是顏值、氣質、格調,讓性冷淡的空間自然而然透出淡淡的文藝氣息。

而今大家都愛養多肉,不知舊時文青案頭清供,是愛淡雅還是風骨?

古時候的房間和今天截然不同,舊時文青的案頭綠植,也不知愛鬱蔥?還是淡雅?或者風骨?

只栽蒲草不栽蘭

菖蒲在古代文人心中地位重要,他們將農曆四月十四定為菖蒲生日,農曆五月定為蒲月。

蒲不同蘭,蘭稍有不周,便冷臉對待。蒲只需淺淺的水和清涼的風,無論何時都青翠可見。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說:“乃若石菖蒲之為物不假日色,不資寸上,不計春秋,愈久則愈密、愈瘠則愈細,可以適情,可以養性,書齋左右一有此君,便覺清趣瀟灑。”

而今大家都愛養多肉,不知舊時文青案頭清供,是愛淡雅還是風骨?

菖蒲種類複雜,作為文人案頭清供,以葉片細密短小者為上

文人愛之,因菖蒲可種在酒盅大小的陶盆中,葉纖細多節、青綠可愛。古人相信,每天清晨用菖蒲葉上夜間凝結的露水擦洗雙眼,可以明目。且菖蒲葉能夠吸收燈燭的油煙。

唯有如此,菖蒲才有資格在案頭上與琴硯古書或手卷同列。文人士大夫秉燭夜讀,長夜漫漫,乏了倦了,抬眼望,三五盆翠蒲,折一段葉子,提神清腦。

而今大家都愛養多肉,不知舊時文青案頭清供,是愛淡雅還是風骨?

菖蒲栽培歷史久遠,但文人種菖蒲始於唐,盛於宋。

用於盆養的菖蒲也被稱為“石上菖蒲”“石菖蒲”,生於水中的石頭之上,栽培時無需泥土。對文人來說,不沾汙泥,僅僅憑藉淨石與清水生存,彷彿是不肯與濁世同流合汙,是君子品行的鏡影。

宋代文人愛玩石,菖蒲依石生長,因此“蒲石盆”成了宋代文人書房中最流行的小景。陸游描述隱居生活:“寒泉自換菖蒲水,活火閒煎橄欖茶。”為蒲石盆更換新汲的泉水,然後烹茶品茗,很是風雅。

而今大家都愛養多肉,不知舊時文青案頭清供,是愛淡雅還是風骨?

不同於一般情懷黨玩家,蘇東坡玩菖蒲從一開始就頗具科學精神。

《石菖蒲贊並序》:“生石磧上概節者,良。生下溼地大根者,乃是昌陽,不可服。”精準分辨出文玩菖蒲的不同。種植菖蒲,他多以水培、附石為主。曾在蓬萊縣丹崖山取彈子渦石數百枚,用以養菖蒲。“文登蓬萊閣下,石壁千丈,為海水所戰,時有破裂,淘灑歲久,皆圓熟可愛,土人謂此彈子渦也。”出趟差,還要將菖蒲寄養在朋友家裡,“使善視之,將問安否”,關愛之情溢於言表。

而今大家都愛養多肉,不知舊時文青案頭清供,是愛淡雅還是風骨?

揚州八怪鄭板橋愛菖蒲,“玉碗金盆徒自貴,只栽蒲草不栽蘭”。金冬心更是一位蒲痴,將書齋起名“九節菖蒲館”。他筆下的菖蒲古拙蒼茂,別有意趣。《浮生六記》中,芸娘就將菖蒲子放在炭上,然後拿米湯養,成盤後放在案上賞玩。

菖蒲也是有性格的。金農說“莫訝菖蒲花罕見,不逢知己不開花”,只逢有緣人,菖蒲才生茂盛、才有花開。


回聲空想,寫點有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