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在這裡

來源 :浪潮工作室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在這裡


中國互聯網上常年流傳著一份“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行榜”,在這份榜單中,溫州話位列第一,榮獲“中國最難懂方言”稱號,而四川話,陝西話等方言也入選了榜單,不過也有許多網友表示這些方言都沒有自己的家鄉話難懂,這份榜單排行不切實際。

無論“老鐵,雙擊666”的東北人,還是“我老家是H開頭的胡建”的福建人,甚至一開口就會被認為在“說鬼話”的溫州人,都在互聯網上打得熱火朝天。那麼,全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到底在哪裡?今天,我們來嘗試終結這個議題。

越不像普通話,越難懂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到底什麼地區的方言才有資格被叫做”方言”?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採用的方言劃分方法是按照各方言的詞彙,語法結構和語音等特徵之間的相似程度來劃分的,漢語的方言通常可以被劃分為七個較大的方言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在這裡


2017年3月13日,重慶,地鐵站出現趣聞十足的“重慶言子”,讓外地遊客瞭解“摸不著頭腦”的重慶話 / 視覺中國


同一方言區的方言親屬關係越近,相互理解起來的難度也就越小。反之,方言之間的”親屬關係”越遠,相互理解起來的難度就越大。這在語言學上被稱為可懂性(intelligibility),即“一種語言或方言的使用者,在沒有先期接觸或學習的情況下,在聲音交流中對於另一種語言的理解程度”。

在排列不同方言的難度大小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在比較不同方言之間的“可懂度”。

需要注意的是“可懂度”這個概念並不是絕對的,也就是說,有可能某種方言對於一個地區的人來說,聽懂80%-90%都沒有問題,但另外一個地區的人聽起來可能就完全像是在聽天書。因此,在研究哪種方言最難懂之前,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共同語言作為共通標準。

由於當前中國有70%以上的人都能理解和使用普通話,因此如果尋找一個共同標準,應以普通話為標準。如確定一門方言難度大小,也應該以其與普通話的差距大小為判斷標準。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在這裡


2008年9月16日,河北邢臺第十中學利用課餘時間向同學推廣普通話 / 視覺中國


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就可以開始尋找最難懂的方言了。

按照親屬關係的遠近,第一個出局的就應該是北方方言下屬的所有方言。因為普通話便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產生的。北方方言的使用人口也是最多的,有超過70%的中國人使用北方方言。

雖然北方不同地區方言裡有獨特含義的詞,比如北京話裡“遛彎”指散步,成都話裡“擺龍門陣”意為聊天,但無論從語音還是構詞語法的層面,這些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都算不上有多大。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在這裡


2015年6月28塊,成都市雙流彭鎮,老茶館每天都有中老年茶客在這裡喝茶擺龍門陣 / 視覺中國


而且北方方言的語音系統相對簡單,不僅聲調個數少,輔音韻尾也少(入聲消失)。比如,成都話只有五個聲調,北京話和西安話都只有四個聲調。而除去揚州話,幾乎所有的北方方言中的入聲都已消亡。

舉個例子,“抑鬱”一詞在粵語裡讀(yik wat),兩個連續的入聲讓人聽起來就抑鬱。而普通話則只讀(yi yu),顯得平淡了不少。因此從語音的角度上講,北方方言也算不上是什麼難懂的方言。

方言難度如何衡量

而且,從音韻系統來看,普通話只有23個聲母和38個韻母以及4個聲調的語言,因此發音難度在漢語的各個方言中算是比較少的,也就非常好學。

但普通話並不孤單。老派湘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湖南方言也只有23個聲母和41個韻母,而以長沙話為代表的新湘語更是隻有20個聲母和38個韻母,這對聽慣了北方話相對簡單發音的北方人來說,可以算得上是相當友好了。

而且湘語的基本詞彙與北方話大致相同,尤其是受北方話影響較大的新湘語地區(比如長沙),發音、詞彙上的區別就更加小了。比如在老派湘語的雙峰話中,“你”、“卬”(我)、“他”還讀作“n”“aŋ”“ tʰo”,但長沙話已經完全變成了類似普通話的“ni”、“ŋo”、“tʰa”。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在這裡


2018年8月10日晚,長沙市橘子洲頭,777架無人機盤旋在空中變換著各種造型,打造大型告白現場。用長沙話跟北方人表白,一點也不難懂 / 視覺中國


儘管長沙話中還保留著部分特色詞彙,像把妻子叫成“堂客”(dan ke),媽媽叫成“姆媽”(m ma)等,但這類詞彙基本是少數,湘語詞彙大體上都與北方話相同。

因此湘語所代表的湖南方言也並不能稱得上是什麼“難懂的方言”,北方人聽長沙話基本上毫無壓力。不信看《爸爸去哪兒》裡,李湘一個湘語長沙話的使用者,和使用北京話的王嶽倫交流基本毫無障礙。

那麼一向低調,在網絡上幾乎沒有存在感的客家方言和贛方言到底難不難懂呢?由於長期的文化交流和人口遷移的影響,兩種方言也一度被合稱為客贛方言,因此我們可以把兩種方言放在一起討論。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在這裡


2017年10月28日,福建客家土樓。由於居住在山區,與外界交流不便,客家方言經常會給人不好懂的感覺 / 視覺中國


客家話雖然有看上去令人絕望的74個韻母,17個聲母和6個聲調,但其實在音韻學上與北方官話有著驚人的相似度。客家話與北方方言的韻母體系相似度達到了52.8%,而與普通話在音韻學的互相可理解程度更是達到了82%左右,要想努力聽懂,其實並沒那麼難。

而在詞彙、構詞法乃至語法方面,贛方言由於長期受到周邊各方言的影響,導致自身特點已經漸漸不明顯,因此把贛語和客家語從難懂方言列表中去掉才是最為合適的。

接下來是吳語。儘管吳語與北方官話的音韻相互理解度比較起其他方言來並不算高(60.7%),在同源詞匯上,吳語也只有31.1%。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在這裡


《溫州一家人》如果把語言切換成溫州方言,絕大多數觀眾可能都聽不懂 / 電視劇截圖


吳語中存在的“文白異讀”現象也很能說明問題。一個詞的讀法與往往有兩種。比如說“覺“字,在”覺得“”覺著“中讀作”gou“,而等到了”覺醒“或”感覺“的讀音卻是類似於普通話的”jio“。

網絡上被稱為“惡魔之語”的溫州話,其難點也主要是在發音上。溫州話有35個聲母,卻只有30個韻母,與北京話的韻母體系相似度只有39%,難怪北方人聽溫州話就像聽天書。

但就算這樣,吳語或者溫州話都不是最難懂的方言。

最難方言堪比外語

從音韻上看, 還有比吳語更難懂的方言,就是粵語和閩語。

閩南話作為閩語代表,有14個聲母和79個韻母,與北方話的音韻互通度僅為62%,粵語雖沒有那麼多韻母(53個),但它有9個聲調,更是讓習慣了四個聲調的北方人聽不懂,粵語與北方話的音韻互通度更是低至52%,這兩種方言足以讓北方人產生聽外語的錯覺。

再來看一下詞彙和語法方面。由於長期遠離北方官話區,粵語與北方方言的同源詞語僅為19.4%,而作為閩語的兩大次方言,閩北話不過20%,閩南話更是隻有可憐的15.1%。

乍一聽粵語和閩語的方言詞彙,北方人基本會懵逼。比如粵語中的球被稱為“波“,麵包稱為”多士“,草莓叫做”士多啤梨“,這些都是直接音譯自英語的詞。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在這裡


2009年3月23日,香港,女星傅穎參加某草莓產品的活動 / 視覺中國


閩語也是不在話下,以閩南語為例,最簡單的”你“、”我“、”他“在閩南話中則是”li“、”gua“、”i“,你能想象“愛pia加誒呀”在閩南話中的意思是“愛拼才會贏”嗎?

即便是最基礎的量詞,閩南語中也有很多與普通話不同,如普通話的”一輛車“、”一盞燈“在閩南語中則是”一頂車“”一泡燈“。差異如此之大,這兩種方言叫做”最難“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在街上隨便找一個路人,播放一段粵語和閩語給他聽,能聽懂粵語的人一定會更多,這是因為粵語仍然保有一定的影響力,而屢屢遭打壓的閩語則鮮為人知。因此媒體影響力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和粵語相比,閩南語可以說得上是命途多舛了。早在1956年,國務院就發佈了《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普通話推廣讓閩南話迅速淡出公眾視野,就算到了臺灣,由於“國語運動”的影響,老師和學生講閩南話也會遭到批評。

2015年對福州小學生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小學生家庭完全使用普通話的達到了85%。無疑,能聽懂閩語的人越來越少。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在這裡


2006年9月10日,福州,小學生現場詩歌朗誦宣傳推廣普通話 / 視覺中國


粵語的命運則完全不同。1967年後香港政府想統一中文語言,由於當時用粵語的族群在香港人口占四成,佔比較大,香港政府決定以粵語為電視廣播、政府工作甚至教學的唯一語言。

如今香港有89.5%的人以粵語為第一語言。而在大陸,1980年代當局考慮到鄰近港澳地區,加強政治宣傳,當局特別批准南方衛視、廣州電視臺和佛山電視臺等頻道使用粵語廣播。

粵語的影響力遠大於閩語,更不為人熟悉的閩語無疑才是那個“更難懂的方言“。不過,閩語這個概念並不準確。因為閩語包含了閩南、閩北、閩中、閩東以及莆仙話等,這些方言彼此間也基本無法交流。那麼問題又來了,到底哪個才是更難懂的呢?

語言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母語遷移“,即“學習外語的人會受到母語的影響”。一般,母語和所學的語言差異越大,對學習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所以,我們可以利用福建省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來分析,哪個閩方言區的普通話測試成績最差,該地區的方言也就最難。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在這裡


2012年11月7日,湖北十堰,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 / 視覺中國


根據福建某大學普通話測試中心的數據統計,在普通話測試的“二級乙等”得分段(80-86.99)裡,閩南方言和閩東方言使用者的得分情況大體相同,分別為81.69分和81.57分,而莆仙方言不僅總得分偏低,只有81.49分,在“說話題”一項中的失分更是位居首位,平均扣分達8.69分。

不僅如此,在測試中莆仙方言使用者表現出的失分點也更多,除了福建人普遍有的不分平翹舌、n-l、f-h以外,還出現了聲調語調偏誤和前後鼻音錯誤。所以莆仙同學想歡迎你來玩,會說“帆銀離來我們胡建玩”。

因此可以認定,莆仙話才是中國最難懂的方言。這也難怪為什麼只有莆田的高仿鞋和醫院這麼出名,因為外地人如果想打入他們內部,就需要先學習全國最難懂的方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