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餐飲老闆被自己的服務員害死了?

近日,馬路邊邊的創始人郭一凡分享了這樣一個觀點,並且現身說法,講述了自己的幾次親身經歷。

案例一:

“有一次,我去何師燒烤參加天貓臘味節,從電梯上去同一層樓是海底撈,在頂樓平臺,完全找不到方向,差點鑽進海底撈的廁所,最後一個海底撈保潔大姐,把我一直帶到何師燒烤的大門才止步。

我當時有點感動,去另外一家店而不是他們海底撈,保潔阿姨都這麼熱情帶路,要是去他們店消費是否更值得?”

案例二:

“我參與投資的某一家店面,因為生意太好,可能是迎賓小妹實在太累了,我有粉絲朋友去消費拿號,居然回了一句‘今天不接了’,實際情況是我們沒有停止接客,僅僅是她自己覺得累了,不耐煩了。

當然最終是開除了這名工作人員,但是細思極恐,聽到這個話的顧客還會來消費嗎?不能!”

案例三:

“之前,我有一次去河畔酒店因為政策規定,白天不允許任何外部車輛和人員進入這個景區,我給了錢進不了店還在外面暴曬兩小時,拖家帶口可想而知多煩躁,甚至在打電話給前臺都很氣憤。

但,到店後,他們兩個經理在前臺給我辦理入住,一再給我解釋是什麼原因,除了道歉,一位經理整個過程微笑著跑上跑下,親自給我拖行李到房間,還專門給前臺說小孩子明天早餐記得要免費。

因為他的和顏悅色,我們所有的氣都消了,甚至很愉快的接受了這件事,我本來要給這家店寫差評,後面變成了好評。”

案例四:

“還有一次,是去謝大姐啤酒魚吃飯,大廳還空著幾張桌子,店外也沒有任何排隊跡象,前臺卻很不耐煩的說訂滿了,很輕視我們的樣子,也不愛搭理我們。

我再耐心詢問可以排個號嗎?直接很倨傲的告訴我,我們這裡不排號,自己在這裡等著有座位就坐。生意做到這個地步,雖然有名,不排隊我也就放心了。”

多少餐飲老闆被自己的服務員害死了?

真的是服務員害死了老闆嗎?

實際上,馬路邊邊創始人郭一凡講述的這幾次親身經歷,正在很多餐廳上演。

尤其是,餐廳各方面都做得很出色,但卻因為員工給顧客臉色看,顧客就不再來了,這樣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

有數據表明,一旦顧客對餐廳不滿,95%的顧客不會選擇投訴,只會停止購買。

表面上看上去,的確是服務員的態度,直接影響了顧客的回頭率,也就直接決定了餐廳的生死。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這不僅僅是服務員的問題,更深層的原因是企業的管理問題。

多少餐飲老闆被自己的服務員害死了?

1、餐飲老闆缺少服務意識

“任何一個企業的成敗,領導和員工所佔的比例應該是99比1,所以真正決定餐廳生死的,首先就是老闆。”業內人士稱。

“為什麼會出現服務員態度差,就是因為老闆就沒把如何服務顧客,這件事看得多重要,他想的就是如何省錢招人,啥服務不服務的,菜燒好了,給端上去,吃好了,給盤子收回來,就是餐廳服務了。

什麼樣的餐飲老闆決定了自己店是什麼樣的服務水準,服務員不論什麼學歷,背景,來自哪裡都不是決定性的,所有服務不好的餐廳,就是老闆的心歪了,無他。”業內人士強調。

的確,老闆作為企業的核心,最關鍵的就是帶頭作用,他是貫穿一切的金鑰匙。如果,連老闆都缺少服務意識,對出現的各種問題視而不見,可想而知,最底層的服務人員,必定只會上行下效。

正是因為老闆沒有身體力行,從而帶來了連鎖反應!所以,餐廳的生死並不僅僅是由員工態度來決定,而是老闆的態度來決定。

多少餐飲老闆被自己的服務員害死了?

2、門店店長等管理人員的能力問題

“如果說服務員的態度決定你餐廳生死,那麼,誰來保證服務員的態度呢?沒錯,就是領頭人。”業內人士稱。

除了企業老闆之外,對基層員工來說,日常接觸最多的就是店長、經理、領班等門店的管理人員。

基層員工都很簡單,只要能跟隨好的領導,在好的引導和培訓之下,員工的行為都應該是沒問題。每一個基層員工就像是一個小零件,關健是看怎麼用,怎麼去“組裝”。

“一個積極向上的領頭人,可以帶起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隊,只有領頭人做到言出必行,才能帶動下面的員工!”

所以,作為門店基層員工的直接管理人員,店長等人員的管理能力同樣也決定了餐廳的生死。

小結:

我們每天都在談管理,從產品、價格、活動、服務等角度來挖掘門店業績增長的方法,但是對於一家門店來說,最核心的還是客戶的體驗,而創造體驗的最重要因素還是人,也就是員工的態度問題。

而從馬路邊邊的創始人郭一凡分享的這幾個案例,表面上看的確是因為員工的服務差,導致顧客不願意再來了,但是實際上,是管理層出現了問題,管理沒能跟上。

所以,對於企業來說,抓服務最重要的還是迴歸到管理和培訓,不能流於表面和形式,畢竟維護一個老顧客的成本,是獲取一個新顧客成本的1/5,如果能將顧客流失率降低5%,那麼利潤就會上升25-85%。

服務是有“生命力”的,能帶來客人也能趕走客人。顧客就餐體驗不好的餐廳,往往都人氣低迷。

“衝撞”背後折射出服務員的4種問題

通過上面案例,可以發現,有些服務員是不會說話,也有一些服務員是態度欠佳,只考慮自己的情緒,造成投訴。

表面看,服務員態度差、沒眼色似乎該由培訓部門來“背鍋”;而實質上,崗前培訓理論和實踐沒打通,企業文化傳達不到位,對員工缺少關愛才是問題的關鍵。

如何對症下藥,火鍋加盟店管理者首先該好好反思這幾個問題:

一、員工技能學會了嗎?

火鍋店加盟店首先應該要有一個清晰的崗位職責和服務基本流程,讓火鍋店服務員明確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怎麼幹。

對那些“叫不動,服務不好客人”的火鍋店服務員,火鍋店加盟店管理者應該先反思:火鍋店服務員技能清楚嗎?是不會做還是不想做?

“有些員工是真的‘笨’,教10次也學不會。”所以在門店培訓的時候,訓導員會反覆詢問員工,看懂了嗎?能照做嗎?

但是其實很多“笨”員工在學會後,做得比靈活的人更漂亮。不會做可以再教,如果是不想做,那就要考慮下一個問題。

二、員工對老闆有怨氣?

很多“不想做事”或對顧客“不客氣”的員工,多半是在火鍋加盟店受了氣,他們排遣怒氣的方式很簡單——“你對我不好,我就對你的顧客不好。”

這時候,就需要管理者從與員工息息相關的事做出調整:漲工資,縮短工作時長,建立監督機制,激勵政策,增加福利等,都是激發員工能動性的常用措施。有了好待遇,感受到企業的關懷,員工的積極性自然就會上來。

三、員工“情商低”不會說話?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一些看似火鍋店服務員無心的話,到顧客耳朵往往裡變得非常刺耳。

集合了幾個門店經營者的經驗,我們列了一張“服務員絕對不能說”的清單:

1、稱呼客人時嘴要甜,能喊“大哥、大姐”,決不喊“叔叔、阿姨”,“小姐”這個稱呼要避免。遇到調皮的小朋友,不能說“孩子調皮”,要誇“可愛”。

2、多用禮貌用語,“請”字多出現,永遠面帶微笑。絕對不能在沒有敬語的情況下直接喊“讓一讓”“閃開”“別擋道”。

3、在回答顧客提問時,不能說“我不會”“我不知道”。言語、表情中不能有煩躁之意,“隨你便”“你看著辦”。

4、不能隨意開顧客玩笑。

5、語氣中不能透露出催促之意。比如,“您快點吃,我們要下班了”,“後面還有人在等”,可以採取添水、撤空盤的方式委婉“提醒”顧客。

6、語氣中不能有蔑視情緒,“花這點兒錢你還想怎樣?”“這個價錢就是這個質量”,相關的句式要堅決杜絕。

7、遇到顧客不滿, 反應是道歉認錯,而不是解釋,或推卸責任。如,“你不知道怪誰”“是你弄錯了”“你沒說清”;“這與我們無關”。

8、不可果斷替顧客做決定。話術中可多用徵詢語氣,加以引導。

9、要對顧客的抱怨表示認同。當顧客抱怨上菜慢,可以順著顧客的話“菜做的是慢了點,但也是為了保證質量和口味。”

10、如果顧客忘記買單,不能說“你怎麼沒買單”,可以笑著問“您是不是忘記了一件事”,或者用其他溫和的提醒代替。

四、服務意識為0?

都說“好的服務員是天生的”,面對那些消極服務、說話難聽的員工,火鍋店加盟店管理者需要考慮第4個問題:他/她是不是根本沒有服務意識?

對於那些完全沒有服務意識,沒有上進心的火鍋店服務員,多數老闆建議:考慮開除。

團隊的氛圍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每個人要表現出自己更好的狀態,一個消極的服務員會影響整個團隊的精神面貌,開除就是止損。

歡迎文末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