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三七

在很久以前,一對鳳凰小姐妹偷了太上老君寶葫蘆的兩粒仙丹,下到凡間。姐姐將仙丹丟在了東北的吉林,變成人參。妹妹將仙丹丟到雲南文山,變成三七。“北參南七”的傳說由此而來。在中國,西南邊陲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生長著一種“春苗如翠,秋實似火”的植物,民間謂之神草。

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三七

千百年來,關於這種“神草”的許多神奇故事一直被萬口傳誦:獵手不慎墜崖,股骨折斷,萬般無奈之際順手扯下一株“神草”嚼爛,敷於骨折處,片刻之後居然能拄著硬弓步行回家;石匠的腳被石頭砸傷,疼痛難忍,呼天不應,遂將“神草”捶爛包於砸傷處,馬上血止痛消;名血崩的產婦能夠從死神的手中脫身也全賴一把“神草”;神草”癒合傷口就像牛皮膠粘合木頭一樣,有著讓人難以想象的神奇功效,千百年流傳下來,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的“神草”。事實上,這種被人描繪和形容得大是奇絕,在風月山水間足以挽雲留霞的“神草”,就是三七。【提醒:中藥故事僅幫助記憶】

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三七

醫學指導——中國國際生命醫學工程院門診中醫特需專家廖佐芹教授

性味歸經:甘、微苦,溫。歸肝、胃經。廖佐芹教授說,本品苦洩溫通,甘能補虛,行止兼補。入肝、胃經,既化瘀而止血,又活血而止痛,還兼補虛而強體,具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傷正之長,為治出血、瘀血諸證之良藥,兼體虛者更宜。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三七

主治病證

(1)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

(2)跌打損傷,瘀滯腫痛。

(3)胸腹刺痛。

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三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研粉吞服,每次1~3g。外用:磨汁塗,研末摻或調敷。廖佐芹教授提醒,本品性溫活血,故孕婦慎服,血熱及陰虛有火者不宜單用。

每日中藥典故欣賞之三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