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比榮耀,我們一起來看看紅色「抗大」衍生了哪些大學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培養抗日軍事、政治幹部的大學(簡稱“抗大”)。抗大從1936年創立到1945年結束的9年辦學期間,培養了二十萬優秀軍政幹部,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和奪取抗日戰爭乃至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抗大在完成歷史使命後,她的辦學並未隨之結束,而是繼續發揮的她的光芒。

抗大辦學九年間,先後創辦了十二所分校,這些分校後來很多都發展成新的高校,繼續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做出傑出貢獻。

無比榮耀,我們一起來看看紅色“抗大”衍生了哪些大學

一分校,1938年成立於陝西延安,周純全為抗大一分校校長,李培南任校部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39年11月,遷至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辦學。1941年與濱海師範合併改為濱海建國學院,系臨沂大學前身。

二分校,1938年12月,在晉察冀建立,校長是陳伯鈞。後更名為華北軍政大學,即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前身。

三分校,1939年7月建立於延安,許光達任校長。1941年12月,改為延安軍事學院,三分校的俄文隊後發展成為北京外國語大學、黑龍江大學前身。

無比榮耀,我們一起來看看紅色“抗大”衍生了哪些大學

四分校,1940年3月,抗大四分校在豫皖蘇邊區的永城成立,校長彭雪楓。後曾改名為雪楓軍政大學、華中雪楓大學、華東軍政大學、第三高級步兵學校。1947年以華東軍政大學炮兵大隊為基礎,在山東沂水擴建為華東特種兵縱隊特科學校,即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炮兵學院前身。其餘則由1952年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即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前身。

九分校,1942年5月,以抗大第5分校蘇中大隊為基礎,擴建抗大第9分校,隸屬新四軍第1師。粟裕、劉季平、張崇文、杜屏、曹為情、謝雲暉、劉亞奇等擔任過分校領導工作。1945年春改編為“蘇中公學”,後併入華東軍事政治大學,今陸軍指揮學院前身。

十分校有太行、太嶽兩個分校。1945年10月,太行分校與太嶽分校和抗大總校一部合為八路軍晉冀魯豫軍區軍事政治大學。1948年改為中原軍政大學,1949年改稱二野軍政大學,1950年隨二野進入西南,和西北軍政大學合併為西南軍政大學,1951年再次更名為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1952年遷往哈爾濱,參與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後防化兵工程系調出,形成今天的南京理工大學、裝甲兵工程學院、解放軍理工大學和防化兵指揮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中部分專業與空軍、海軍的學校合併,形成今天的空軍工程大學、海軍工程大學。196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轉業改制,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1970年正式分遷,部分遷往長沙,成立長沙工學院。1978年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重回軍隊序列;空軍工程系遷往西安,併入西北工業大學;原子工程系與海軍工程系組成了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今哈爾濱工程大學前身;第二高級步兵學校俄文大隊發展為今天四川外語學院。

無比榮耀,我們一起來看看紅色“抗大”衍生了哪些大學

除了分校外,抗大還有個特科大隊。1939年7月,中共中央決定抗大總校來到武鄉,駐蟠龍鎮,組建了特科大隊,大隊長兼政委劉鼎,劉鼎是八路軍軍工部部長,軍工部機關設在黎城縣上赤峪,為方便工作,1940年8月,特科大隊遷往黎城。1941年,以特科大隊為基礎成立太行工業學校,解放後發展成為今天的中北大學。

抗大總部,則是現在國防大學的前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