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報導:一位肺癌病人在春雨國際的視頻問診路

“做手術之前,我就決定手術後一定要找國外醫生會診,不管是出國還是通過網絡。”馬強(化名)的妻子2017年9月被檢查出肺癌,在手術前,他就已經為妻子聯繫好了可以做遠程會診的跨境醫療服務平臺。

技術日趨成熟,為國內“不差錢”的重症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支付了會診費用後,馬強的妻子在春雨國際的幫助下完成了美國麻省總醫院醫生的網絡會診,為後續的治療打下基礎。

第一財經報道:一位肺癌病人在春雨國際的視頻問診路

20分鐘視頻問診解決所有疑惑

馬強是一位設計師。2017年9月,47歲的妻子被診斷為肺癌早期,自此,他幾乎把網上所有的相關資料都看了個遍,從一開始,他就在考慮要不要帶妻子去國外做手術。

費用對他來講不是太大問題。據他了解,出國手術、治療和食宿的總花費在120萬~130萬,而國內手術價格在13萬~14萬,後續化療的費用在10萬左右,如果要吃靶向藥,費用是每月20萬。

因為考慮到手術越早做越好,到國外治療需要一系列手續,當時並沒有聯繫到任何服務機構。馬強最終決定在國內手術切除腫瘤,避免耽誤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

儘管在國內手術,馬強還是決定術後一定要找國外醫生再次會診,這緣於他在國內問診時的一大困惑。

通過對肺癌的瞭解,馬強對於妻子的術後治療主要存在兩個疑惑,第一,目前最先進的PD-1(程序性死亡受體1)免疫療法對妻子是否適用?第二,如果不做PD-1治療,是否需要做化療、放療等其他治療?

為了弄清楚上述兩個問題,馬強分別找到瀋陽和北京最好的醫院的三位最好的醫生進行諮詢,對於前一個問題,三位醫生都告訴他目前不需要PD-1治療。而對於第二個問題,三位醫生的意見卻不那麼統一:一位外科醫生和一位內科醫生告訴他,妻子不需要接受後續化療,而另外一位內科醫生卻告訴他:“可以做化療,沒有壞處。”

到底還要不要化療?和很多病友的經歷一樣,不同醫生的治療建議讓馬先生覺得心裡沒底,“所以想通過遠程方式看一下國外醫生的意見,再結合國內醫生的意見做一個判斷。”

這次遠程會診,馬強共支付了36800元的服務費,服務內容包括所有診斷材料的翻譯、一名外國醫生的視頻會診、一名中國醫學翻譯的協助,以及最後由外國醫生開具的書面會診建議

2017年11月15日,馬強和妻子在瀋陽家中通過視頻平臺開始了這次“全球化”遠程會診,同樣在這個平臺上的,是來自波士頓的美國麻省總醫院醫生Azzoli、來自加州的一名中國醫學翻譯和馬強在澳大利亞讀書的兒子。

“視頻過程沒有太多障礙。”馬強說,事前春雨國際已經協助把想問的問題整理翻譯後給了外國醫生,醫生在視頻會診過程中對疑問進行了逐一的答覆,整個視頻過程持續了大概20分鐘。

儘管過程較短,馬強和妻子覺得已經達到了目的。Azzoli醫生告訴馬先生和妻子,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化療對患者沒有益處”。

在是否需要化療這個問題上,四位醫生最終“打成了三比一”,馬強終於覺得放心了。“如果這個美國大夫告訴我後續需要化療,按照我的謹慎態度,我可能還要再找一個國外醫院,再做一次遠程會診,再看看其他大夫是什麼看法。”

內外有別,有問必答

儘管會診過程只有20分鐘,馬強和妻子還是感受到了國內外醫生問診的明顯差別。

“國外的醫生,你問他什麼問題,他都會給你解釋,國內的醫生,你問他什麼,他幾乎不解釋。”馬強這樣的感受貫穿在整個看病過程中。

在國內做診斷時,他特意為妻子掛了最貴的特需門診號,沒想到的是,醫生仍然是幾句話就把他們打發了,更令他不舒服的,是醫生“不認真”的態度。

“醫生最開始跟我說不用化療,後來我跟他說CT結果顯示還有更微小的結節,怎麼辦,他又說,那你可以化療。”醫生前後不一致的說法讓馬強疑惑,可當他想進一步瞭解為什麼化療、為什麼不化療的問題時,得到的卻是醫生不耐煩的沉默。

妻子手術前,醫院也只派了一個“小醫生”來向他傳達內部會診結果,而他有任何問題,醫生都解釋不了。“這是國內和國外最大的差別。”

相比國內醫生的匆匆打發,國外醫生有問必答的態度讓馬強和妻子舒服很多。

“當所有患者來到春雨國際尋求幫助時,我們都是認真分析每一位患者的情況。根據患者的病情、經濟條件等因素綜合國外醫療資源,為患者提供性價比最高的定製化海外醫療服務。與其他中介機構不同,我們並不會為患者隨便推薦醫生。每一位我們的推薦的醫生,都是春雨國際醫學團隊甄選後推薦的。雖然視頻問診的過程僅有20分鐘,但我們的遠程視頻問診服務並不僅僅是這一項,我們會為患者提供包括所有診斷材料的翻譯、一名外國醫生的視頻會診、一名中國醫學翻譯的協助,以及最後由外國醫生開具的書面會診建議等服務,幫助患者在解決在問診過程中遇到的一切問題。”春雨國際醫學顧問說到。

本文由第一財經記者親自採訪撰稿,轉載請與作者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