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每一天,都是余生最年轻的时候

李 萍

再大的风雨都会成为过去,再美的青春都会成为记忆,千万不要老得太快,明白得太晚。

你现在的每一天,都是余生最年轻的时候

   (一)别以为你老了,其实是你把年轻的自己放过了  

  很久不见的人,总想着还是记忆中固有的模样,一颦一笑,一言一语,浮在脑海里好似翻阅像册中的一张张照片,一点都不曾改变过。所以,乍一见梁,我不由得吃了一惊。

  十几年未见,他俨然已是标准的中年发福男,最醒目的是肚腩,仿佛大面团发酵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后无力承重,只好松松垮垮地垂下来压过束在腰间的皮带。最触目惊心的是头发,好像有些日子没洗没剪了,长得散乱,油得发光,让我这个勤于洗头的人立时患了强迫症,恨不能马上把那颗头摁到水中一洗为快。

  他显然看出我的诧异,一边自我解嘲地说“老了老了”,一边拿出他要在报上登遗失声明所需的相关证件。就他的年纪而言,他可真不老,还不到47岁呢;就他的样子来说,他可真老了。而且,似乎为了证明自己已经奔走在“老年”的道路上,下楼的时候,他还不小心差点跌倒。

  我真的好感慨,这个年纪,正是男人经过历练沉淀出成熟气质和睿智魅力的时候,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玉树临风的帅小伙,却没有如璞玉在时光的打磨中呈现出盈润光泽,反而像赝品,在光阴的鉴别中露了底泄了气彻底没了光泽。

多年来,梁一直在乡里某单位供职,不喜欢的工作,不喜欢的地方,不喜欢的人,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不如他的人提升了,不愿囿于此地的南下了,不满工作的另谋高就了,但一度也想拼力摆脱现状的他,一日日地活成了与现状越来越契合的模样。

  24岁那年,他决定边工作边考研究生,但学了三个多月便放弃,“我都上班了,哪拼得过在校的学生?”然而,两年后,他的一个同事考上研究生走了。

  32岁那年,他决定动笔写作,毕竟上学时还在报纸上发表过散文。但写了一年他又扔了笔,“我都32岁了,可现在写的文一篇都没发表,再写有什么意思?”可我所知一些当年文笔还不如他的人,坚持多年写作后如今都成了大大小小的作家。

  35岁那年,他有机会参加省里的一次招考,但想想到省里上班后的系列问题又不敢考了,“在省里工作得买房吧,可我手头没那么多钱。租房又贵。我都35岁了,都有孩子了,还要为房子拼?”

  40岁那年,他想学别人辞职下海,但瞻前顾后,担心做不成生意却连手头这个铁饭锅也砸碎了,“人过四十了,不敢折腾了。”

  42岁那年,他羡慕别人有一技之长,也想有所进益,遂上网买了不少书籍,但看得很茫然,总觉得年纪大了,记忆不如以前了。

  终于,他快47岁了,在这个别的男人正活得风生水起干得有滋有味的正当年的年纪,他却主动向岁月投械,已心甘情愿地提前奔走在"老年"之列了。

  我不知道他在回头望时,会不会有"要是那时候我没放弃"的悔恨,但我知道他不会再有"当下我得怎么做"的想法,而且他此生,终究会有很多遗憾。

  事实上,时间在不停地流逝,你现在每一天,都是余生最年轻的时候。二十岁的你是你三十岁时的青春,三十岁的你是你四十岁时的渴慕,四十岁的你是你五十岁时的奢望,五十岁的你是你六十岁时的祈求,而六十岁的你,依然是你七十岁时眼中的"年轻人"……

  你放过了青春,就放过了生活的多种选择;你放过了时光,就放任了生命的散乱生长;你放过了年轻时的自己,余生只剩一天天在"年迈"的日子里煎熬。

你现在的每一天,都是余生最年轻的时候

  (2)别以为我是无所不知的记者,事实上我是个"文盲"

  最近这些天,我负责"阅读古宛城"系列报道的采写,采访了一些人,接触了一些事,看了一些古建,读了一点老书。回到单位后我无比沮丧地对同事说:"时至今日我发现,我就是个文盲。"

  古宛城的老历史,古中国的旧故事,诸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事件和史实,我或者只知皮毛,或者只懂其一,或者一无所知,当城管局的高局长说起历史如数家珍时,当那些文史专家和学者提及古城侃侃而谈时,我只有默然聆听,暗自惭愧,深以为耻。

稿件见报后,赞扬的声音倒不少,有读者打来电话夸我对古宛城历史的梳理和综合,我一边接听一边"谦虚"一边暗暗感叹,他以为我肚中装有多少文史知识呢,事实上我只是个半瓶哐当的"文盲"——一个曾以为自己上过几年大学,读过一些书便成了"知识分子"的"文盲"。

稿子是很不容易地写成的。以前我的稿件,我都是一遍成,从未写完再改写过。然而,写《三千年历史风华说南阳》之前,我一页页地读完了两本南阳方面的史书,(第一次如饥似渴地看这类书),并翻阅了一些相关史料,最终第一次写出来的稿子,模样就是一篇史料堆砌。这样的稿件,我拿出来上交真是胆怯心虚。

  于是再次坐下来梳理,把书再翻读一遍,把历史再撸一遍,然后再以自己的语言进行统筹组织,如此,一篇稍有人样的古宛城历史综述才得以面世。

事实上,我原不用如此费事,也原不会如此"无知"的。几年前,我去采访民间文化学者郭文学,当时便对他在历史方面的博学多识而佩服得五体投地。采访他之前的半年,我在网上买了一箱书,包括文学的和清代史的,但除了文学的,历史的一本也没看完。于是我对他说:"好佩服你啊,我也好想像你这样。" 他说:"你完全可以,你还年轻。"我当即说:"不行呀,我不年轻了,我都38岁了!"六十多岁的他却说,十几年前,他就是半路出家开始研究历史特别是南阳历史文化的。(退休前在审计局工作)

他热情地推荐我读一些笔记小说,我也决定好好学习学习,但可惜买了几本后就束之高阁。我觉得自己忙,我觉得自己没那么多精力,我觉得自己用不上一些东西,我觉得自己可以完胜现有的工作,我觉得……好吧,那么多的"我觉得"如今打脸我了,假如我那时候就开始好好学习的话,我现在写古宛城,应该不会这么作难吧?

  

如果在作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同时给一个或多个可以逃避的理由,那么,你可能会随时随地从这个决定中抽身而退。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精力和时间,而是缺乏自律和专注,也缺少努力和坚持。

  你觉得自己不年轻了,所以即使再喜欢书法或绘画,也没想过去学一学,练一练,只能驻足在别人的作品前欣赏慨叹。但你可知,印度文学大师泰戈尔70岁开始学画,作画1500多幅,曾在世界许多地方办过个人画展;美国著名的摩西奶奶,76岁高龄想要学画,从没受过半点正规艺术教育的她,坚持画了20多年,绘制了令人惊叹的唯美画作。

  你觉得自己不年轻了,所以即使觉得想写一些文想写一些书,也没真正付诸行动,但你可知,哥德81岁写完巨著《浮士德》,希腊的索福克勒斯100岁时完成悲剧《奥狄浦斯王》。

  你觉得自己不年轻了,所以身体要发胖,那就任由它自由地胖吧。可是81岁的王德顺拍戏8小时站8小时,从来没坐过,他的身材一直没有走样,在79岁的时候还和年轻的模特们一起登T台走秀,光着膀子霸气豪爽的照片爆红网络。

  你觉得自己不年轻了,所以可以蓬头垢面,可以素面朝天。然而,盛瑞玲70多岁时怒减30斤后成高龄模特,别人的80多岁逐渐衰老、江河日下,她却惊人地逆生长,每天出门前都换上得体的衣服、画个精致的妆容,游泳、打球、跳舞、唱k来者不拒,在86岁活成了16岁的模样。

  你觉得自己不年轻了,好多事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多事都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得过且过,应应付付,凑凑和和,敷敷衍衍。但是,人生的可能性,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却恰好是你一生中最早的时候。如果你有想做的事情,那就尽快去做,因为你现在的每一天,都是余生最年轻的时候。

(本来文已经写完了,忽然想到前段挺火的兰考农民工刘大刚在河南实验中学黑板写的这样一段话,不如复制出来共勉励: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

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