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老妈,活成想跳楼的老妈子!

李萍

让老妈活成老妈子,最可怕的是你还如此心安理得

别让老妈,活成想跳楼的老妈子!

(一)

儿媳生产前夕,儿子打电话让她过来照顾,她兴冲冲地背起收拾好的包袱从乡下来了南阳。
儿子在她眼中很优秀,大学毕业后在南阳上了班,还找了一个城里媳妇,这让她在村里出出进进都觉得脸上有光彩。所以来到南阳,她的心里是喜悦的,一赶到撂下包袱,袖子一挽就开始洗洗涮涮。尤其是看到刚出生的孙子圆圆胖胖粉粉嫩嫩的,抱在怀里暖暖的一刻都不想放下。
此后的日子除了忙碌也只有忙碌。早上早早起来择菜做早饭,做完把饭菜端上桌喊儿子儿媳吃饭,招呼着给孙子穿衣再把屎把尿,等大家吃完收拾好碗筷后,她又赶紧坐下来洗涮成堆的衣物,洗完刚直起腰,看看时间又到中午了,于是紧赶紧地钻进厨房做饭,中午一番忙乱后,下午洗洗涮涮拖拖地抱抱孙收拾收拾屋子,不知不觉天又变黑……
晚上该能休息了吧,但儿媳说自己睡眠不好特别是歇完产假上班太累,坚持让她带孙睡,小孙子睡眠浅易醒,闹得她晚上难得睡个安稳觉,每天早上五六点困得要命,还得挣扎着起来做饭。周末该能休息了吧,儿媳要带娃回娘家,却说她带娃带顺了,也让她跟着一起去。


数月下来,她觉得自己很累,比在地里没日没夜地割了几天麦子还累,每天晚上躺下来,都觉得胳膊腿又困又疼。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关键她还有个打工的小儿子,二十好几还没定下对象,这个年纪在城里还小,但在乡下已经是很危险的大龄青年了,“你不知道,如今村里娃们想定个媳妇,不光看样,还得有房有车,所以他一天不结婚我就愁一天!”要是她在乡下,托这个央那个,也许进程会快一些,可如今孙子不到十个月,她真的不知道该咋顾及小儿子了。
但这也只是一方面,关键是她丈夫在乡下,已经近半年没给她打一个电话了,结合种种迹象,她有一种隐约的感觉:男人在外有人了。有一次儿媳不在跟前,她忍不住向儿子说出自己的担忧,谁知儿子一脸嫌弃加不耐烦:“你都多大年纪了,还会想这个?”她多大年纪?事实上还差几年她才50岁。
村子里像她这样带孙的女人不少,可人家在村里至少可以串东门串西家和熟人唠唠嗑,有啥烦心事一说就散了,她却成天只能被圈在陌生的楼层里像个陀螺来回转。她觉得又累又闷心里又沉,于是前些天开始,每天夜里收拾好碗筷、把孙哄睡,就跑到二十多层的楼顶天台,在黑暗里四下慢慢走走,仰头望望天,使劲呼吸几下,“要不然我会憋死”。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夜晚举动也引来儿媳的不满,那天晚上她从楼顶下来,刚进门便听见儿媳在屋里愤愤地对儿子说:“瞅瞅你妈,就是好跑,得空就出去了!”
儿子不理解,儿媳一脸厌弃,她活脱脱地过成了一个不拿一分钱薪水的老妈子,一肚子的郁闷不知往哪里倾泄,只觉得所有元气,都要在这样无趣无味压抑劳累的日子中耗尽了……

别让老妈,活成想跳楼的老妈子!

(二)


她让我不由想到2015年轰动一时的“奶奶抱着小孙女跳楼”的新闻,那个6年奔波3地拉扯4个孙辈的广州郭奶奶。
郭奶奶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两个儿子后,原本想退休后晚年好好享受一下,谁知却被四个孙子彻底套牢:计划和老伴出去旅游前夕,被大儿子召唤到东北照料刚出生的孙子,好不容易熬到孙子可以送幼儿园上学,又被小儿媳腹中的小孙子预定,接着小儿子婚变,她只好全力以赴帮忙带小孙子;待小儿子再婚时,她以为自己可以解放,谁知大儿媳怀了二胎又让她过去招呼,刚刚说服大儿媳请保姆带孩子,小儿子又传来喜讯说媳妇怀上了,此后她只好去海南照料小儿子家生的孙女。因数年劳累她患上严重的肩周炎、糖尿病,累得几次走路都要跌倒,多次喊老伴来搭把手,没想到老伴有了外心提出离婚,让本就觉得人生没有盼头的郭奶奶想死的心都有了。
其后,郭奶奶两个儿子劝父亲不离婚未果。小儿子就对郭奶奶说:“离了也好,就跟我们住,孙子孙女需要你!”此时大儿子也打来电话说大孙子住院,让她赶紧飞过去照看。郭奶奶忙飞到东北帮忙些时日,随后又赶回广州想和老伴好好谈谈,谁知回到广州正好撞见老伴和别的女人在家里吃饭,让郭奶奶大受刺激。可这边老头没安抚好,那厢小儿子电话又打来催郭奶奶去海南,她只好暂放下自己的事赶往小儿子处。当晚,劳累一天的郭奶奶疲惫不堪,摇摇晃晃地起来给孙女冲牛奶时竟没发现温度太高,以致于把孙女嘴唇烫红了,小儿媳为此大加指责。凌晨,孙女在怀里睡着后,心里犯堵的郭奶奶给老伴打电话,可对方不接,彻底绝望的她给老伴发了条短信“我不想离婚,只想跟你好好过日子,我太累了太累了!”然后抱着孙女到了顶楼天台一跃而下。6年3城4孙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所以,得知在南阳的她夜晚站在顶楼天台时,我不知道,看着四周或明或暗或高或矮的钢筋水泥时,她会不会想化身小鸟飞出去?我也不知道她夜晚站在顶楼天台时,会不会悄悄探头往楼下看看,那么高的楼层,她会不会有一瞬也想跳下去彻底放空融入黑暗?

别让老妈,活成想跳楼的老妈子!

(三)
我以前住的小区里有对老夫妻,退休后专职给儿子儿媳带孙子,老太太身体较差,眼睛也不大好,经常守在楼上看孙子,老先生则负责买菜、做饭,我常见他步履蹒跚提着满兜的蔬菜食品回来,偶尔,若时间尚早,他会驻足几分钟看别人下象棋,但当别人邀他杀一盘时(听说他象棋下得很好),他就连连摇头急匆匆地回去了。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看见难得下楼的老太太居然站在楼道外抹眼泪,另外两个老邻居正站在那儿劝解她。听别人说,中午老先生做饭时,老太太烧了壶开水并倒了一杯准备喝,谁知老先生喊她帮忙拿个东西,老太太随手就把水杯放在小桌子上,不料一岁多的小孙子弄翻了水杯,小手指被烫出了泡。为此事,儿媳不依不饶一直高声数落。两位老人忍到儿子傍晚回来,满以为儿子会说句公道话,没想到儿子看孩子因伤哭闹,不仅不帮父母,也站在媳妇一边指责老人不操心导致孩子受罪。老太太一时想不开出门下楼,老先生嫌家事闹吵丢人,没下楼直接跑楼顶去了。
老太太说,看管孙子,他们其实小心翼翼,只怕会磕了碰了摔了有什么闪失,孩子烫伤,他们十分心疼自责不已,没想到还是被批被骂。事实上,儿子家的房子他们二老掏了一大半的钱,来照料孙子后,儿子儿媳也从没给过他们一分钱,买菜买物用的都是他们的退休金,“我们一心一意扑到他们身上,只差把心扒出来了,可他们就这么对待老人,天天横挑鼻子竖挑眼,孩子吃多吃少、穿多穿少都是事!”
一位邻居劝解说:“等孙子大了上幼儿园,你们就解放了!”老太太却说,儿子媳妇已开始备孕要二胎,还说将来大孙子接送也得指靠他们,“没头啊,这日子看不到头啊。”老太太边说边止不住眼泪,但最终还是担心楼顶的老伴,所以谢过劝解她的两位老邻居,自个又摸索着上楼去了。

我不知道他们这场家庭纷争最终如何平息,但可以想见的是,两位老人忍气吞声,继续做饭洗衣照料孙子。

老人特别是奶奶带孙子,似乎向来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很多老人乐意照看孙辈,“隔辈亲”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爱着自己的孙辈,心甘情愿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甚至金钱都付出在孙辈身上。不少年轻的父母也以工作等各种原因为理由,把带孩子的责任推给老人,甚至把带孩子视为老人的义务。
儿孙满堂,本是件幸福快乐的事。但谁关心过老人也有自己的生活?谁又想到老人的压力和幸福?长时间的超负荷劳作,如若再得不到子辈的关心、理解和体谅,极易让他们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产生无处发泄的负面情绪,而那些长期被“套牢”的老人,更会因看不到解脱的期限而活得压抑。
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间,每个人的付出都值得珍惜和尊重。没有哪条法律规定老人有帮助子女带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说到底,带孙终究只是一件道德情理层面的问题。那些为子女操劳了大半辈子的人,那些牺牲了晚年生活依然为孙辈忙碌的老人,我们只能感到荣幸感恩而非理所当然,该做的也唯有更多的体贴关爱、理解宽容,而不是吹毛求疵、猜忌苛责。


心甘情愿为你带娃的,这个人是你老妈;拿了钱才帮你带娃的,这个人是老妈子;前者是生养你的母亲,后者是雇佣来的仆人;前者是用来孝顺的,后者是聘来使唤的,千万别让你的老妈,像郭奶奶那样失去自我,活成子女随传随到的附属品,活成照顾孙辈的机器人,活成不堪劳累和委屈重压而只想跳楼的老妈子!
因为,你所认为的天经地义,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啃老借口,你所认为的理所当然,不过是自私自利的掩饰之辞,而焦虑与压力挑起的亲人之间的矛盾,往往更易让人感到崩溃和绝望;负面情绪的日积月累,最终可能会以非常可怕的方式找到缺口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