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B2B找電商公司合作可行麼

我們來理清一下思路,因為工廠有好的產品,因為自己做不好電商,然後打算去找專業的高手(底下配備人員)去運營。

工廠B2B找電商公司合作可行麼

那麼運營什麼呢?

之前講過一段話,深圳的很多賣家其實都是靠平臺做起來的,比如wish,ebay,亞馬遜,速賣通,因為這邊有很強的供應鏈和產品基礎,所以很多人只要把貨上到這個平臺上,再加上平臺比較早作,有紅利期,所以很多人對流量是沒有概念的,都知道很重要,但自己就是沒有去操作。

因為在平臺的紅利期,你是不需要自己的引流的,類似亞馬遜,wish這種平臺他們本身會自己去找流量引入給自己的,你需要做的就是把產品做好,稍微好一點的就是在做些評測,夠了!

但是未來不是這樣的,隨著平臺用戶數的增多,產品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競爭度會越來越高,亞馬遜會一直花錢給自己買流量麼?

不會的~

換句話說,現在的淘寶,天貓還是以前的麼,他們會花很多的錢去買流量嗎?不會的,足夠的商家入駐,足夠多的用戶知道這個平臺,用戶商家已經可以形成自生長,這個已經是一個良性的多變啟動。

平臺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用戶的習慣,抓住了流量的入口,你不到我這邊買沒關係啊,你的親戚朋友天天都在上面買東西,你不會受影響麼?

在一個例子,現在facebook日活躍用戶有10億,月活躍用戶有15億,你覺得他會在乎你一個賬號麼?你賬號死了就死了,它不關心的好麼,換句話說,中國到目前為止都不是他的市場。

所以舉這2個例子是要說明的是,很多人依靠平臺的紅利,日子可以過的很滋潤,一旦這個紅利期過了,一旦這個平臺的競爭對手多了,尋找額外的流量這是必然的趨勢,這是鐵的事實!

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走一步算一步,沒有做預警,沒有做提早的流量佈局,死守平臺紅利,到最後玩死的概率非常大!所以,到最後,除了產品,大家玩的就是運營,運營裡面玩的就是流量!大家一定要有流量思維!

那麼我們在回到正題,工廠找電商,期望電商團隊專門做運營,找流量,來尋求曝光,自己專門來做產品!那會存在哪些問題呢?他會遇到什麼樣的人呢?

找平臺的運營高手?

找站外的運營高手?

哪一種人合適呢?

第一:平臺運營高手

平臺內的大神,如做亞馬遜,做ebay,做wish,做速賣通,很多都沒玩過流量的,連流量的基本分發模式都不知道,流量的渠道分佈也不清楚,我接觸過深圳的很多做平臺的人,是沒有流量的概念的,不知道要怎麼玩流量!隨著競爭的激烈站外尋找流量是必然的,那麼工廠你挖過來,結果可能並不能達到你的期望值,原因有三:

公司優勢條件?到底是他的個人能力支撐起他的業務,還是依託公司的優勢條件?騰訊的一款產品,出來隨便都是千萬兩級的用戶,你的個人能力,在其中貢獻有多少?

平臺的紅利期?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遇上紅利期,跟玩似的!躺著都能賺錢,早期做亞馬遜是很多人賺到錢的,遇上一款好產品,涼在那都能曝單,你說個人能力?

人脈?這個比較泛,當然也是個人能力,靠一般兄弟好友的幫助指導做起來的,問題是不是你的,這個就很危險。

各位大神們,捫心自問,如果現在讓你出去,獨自運營一個產品,你能不能把他做到同樣的水平?

第二:站外的運營高手

市面上很多的流量高手其實對流量玩法都很單一

在互聯網上,很多玩流量的都是草根出身。我不是說草根怎麼了,包括我自己都是草根出身,現在的很多互聯網大咖都是草根出身,包括蔡文勝,姚劍軍等早期的一大批站長。但是有沒有注意到,很多人到後面並沒有把早期優勢進行系統化升級,依然停留在小作坊上,靠1~2個技術活著。然後平臺嚴格,就想突破,突破不了就換招,永遠都是這個循環….

玩流量的人應該都是知道莆田流量的玩法吧,絕對全國領先。我自己包括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是莆田的,所以我們很清楚其中的玩法。

如SEO,早期隨便堆積關鍵字做優化,做排名,賺錢就感覺天上在下雪,後來是站群,運用XR,蟲蟲發外鏈,一樣日子過的無比逍遙自在。在後面平臺嚴格了,就像做shell,網站鏡像,劫持流量,越來越難了…到現在你看SEO在用前面的方法,絕對是不可行的

再比如做SNS,facebook上做Tag,燒黑卡,做仿牌,加好友營銷,群營銷,包括現在的燒真錢,pinterest上的互pin,做推薦關係鏈。這我們中間的很多人都經歷過,而且每個人日子都過的無比滋潤,這裡面的每一個點,哪怕你早作2年,都應該最少是百萬級別的….

很多人可能覺得天方夜譚,但事實情況就是這樣,一個站一天20~40w的流水,是很正常的.所以你只要掌握了其中一個方法,就夠你吃了。

真的就可以靠一招,從此過上白富美的生活。可問題的這種招式經常要跟平臺鬥智鬥勇,要不斷的測試平臺的漏洞,灰色地帶,所以可以賺到錢,但是很累,每一招都有周期性。

所以在這個市面上很多人,只會玩1~2招流量方法,真正有系統的,思路清晰的做流量佈局的不多,所以我說升級為蔡文勝,姚建軍的人也不多。

很明顯這種賺錢的方法就是游擊戰,哪裡能賺錢就跑哪裡,賺一天算一天,很多的運營團隊是沒有一開始就沒有清晰的市場定位和運營規劃的,草根氣非常明顯。

下面是我博客留言板裡面一個,我截取一斷,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朋友的內心感受:

工廠B2B找電商公司合作可行麼

可能有點模糊獻上原話:

09年畢業,進入一家小電商公司,莆田類型(你懂的), boss+四個男生.從最早的seo涉及,做yahoo問答,tumblr,worldpress博客,半原創文章堆砌關鍵詞狂建外鏈,然後到自建服務器郵件營銷,購買國外郵箱服務代發,然後10年開始進入sns,先twitter,facebook然後linkedin G+ 到最後返回facebook。 公司的發展壯大,員工的入職離去,從小職員發展到合夥人,再到boss決定捨棄FP, 做了平臺正品,公司也就解散了。

我和小夥伴幾個自己成立公司,不過遇到瓶頸,堅持一年多還是沒能再走下去。 標註,群組,黑卡廣告都研究過,常常遇到一個問題,費盡腦汁琢磨研究攻克了,沒消停兩個月,對手又給整出一個難題,心太累。

一路走來,我們都是太著眼於眼前的短期的利益,希望今天做的推廣,明天就有成效就能出單。 沒有刻意的花心思去養護專頁,粉絲,還是眼界太狹隘了,做的是很多,但是想的不夠徹底不夠長遠。今年的facebook,老營銷方法已經基本沒有效果了。

大公司技術的完善,大數據的建立,計算機的分析能力進步,到現在真的是舉步維艱。 其實六七年了,好像每天都埋頭生活在在各種無休止的重複性的工作環境下,加班熬夜為了賺取每一刀,雖然有時候偶爾會想去展望下未來的方向,這行還能走多遠,還有什麼前景? 但每次到最後都是不了了之,第二天還是稀裡糊塗的又開始機械師的操作了。

現在呢,沒做事了,自己要再次去尋找一家新公司發展了,或許還是sns還是電商,或許是別的行業,生活有壓力,督促自己不能停下。

Fighting!

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朋友,靠之前的一兩招就能火的很好,但是就是缺乏流量體系,完全就是野戰軍的打法。

身邊太多的例子是一家公司就是夫妻兩個,媳婦上產品,美工,發貨,老公推廣,刷流量,這就夠了,去年央視財經曝光了莆田夫妻2個,賣假貨,一天銷售就可以達到幾百萬(有興趣的可以看視頻http://wx.shenchuang.com/article/2015-04-02/549352.html)

既然簡單的1~2個人就可以賺那麼多的錢,自己有自己的一套打法因為長期沒有接受正規軍的打法,為什麼他們要去正規公司上班?為什麼要學習他們的條條框框?

所以很多流量高手並沒有運營團隊的經驗,那麼所走的路就會很危險,因為缺乏可持續性。

之前小北有去一家公司上班,大概200多人,公司決策非常緩慢,提一個需求就的一層一層的批准,排隊,很長一段時間覺得這樣簡直就是SB公司,後面才發現,一個公司真正做大了之後,是不能在以小公司的視角看問題,決策流程如果不規範的話,反而會產生更多不利的影響。

所以各位boss們,現實情況是,並不是你們想要一個專業化的團隊,他就能呈現在你眼前,市面上很多人都很浮躁,魚龍混雜,那麼如何甄別,如何篩選出適合你的電商團隊,這就需要你們的火眼金睛了,而不是說,我不懂,我投你吧,這種早晚會死的快!

上述的觀點,是我以一個非常可觀的立場去看待問題,很多也都是我的親身感受,甚至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要知道這條路我也走過,有過成功,有過失敗,其中的很多東西都可以分享給大家。

正確的認識自己,深刻的剖析自己,會讓我們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