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坤 “三知”养出好脾胃

点击右上角关注,阅读更多养生知识!

王道坤 “三知”养出好脾胃


王道坤山西省和顺县人, 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 主任中医师。曾师从任应秋教授、王绵之教授。擅长治疗脾胃病和疑难杂证, 主攻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及其癌前病变、胃癌等;研制出“萎胃灵”系列院内制剂;开创敦煌医学研究先河;获评首届“甘肃省名中医”;第三、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

“脾胃气伤, 诸病由生”是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的观点, 他认为脾胃是滋养元气的本源, 脾胃损伤必然导致元气不足而产生各种病变。

甘肃中医药大学王道坤教授, 在继承历代医家脾胃学术成果的同时, 积极汲取现代科技和中西医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大量的中医临床实践, 改写了“萎缩性胃炎的腺体、肠化、增生不可逆”的论断。早在1994年, 王道坤就被崔月犁、董建华等专家评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疑难症的专长医家。王道坤认为, 好脾胃是健康人生的标配, 拥有好脾胃, 要有“三知”。

一知, 安定心神

王道坤说, 凡是脾胃不适的人, 大部分人都应该知道幽门螺杆菌。在现代医学中,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人体胃部不适的罪魁祸首。患者在医院做完检查, 听到“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重要因素”等话之后, 很多被吓得“魂不附体”。其实, 胃部有幽门螺杆菌, 并不是表明患者的胃部已经癌变了。人的胃部发生病变, 从最初的炎症, 到最后的癌症, 渐变的过程比较漫长。只要没有被确诊为癌诊, 就有治愈的可能, 自己吓自己实不可取。古人说“欲治其病, 先安其神”, 胃部不适的人, 不要自乱阵脚, 要安定心神, 要相信医生。医学发展到今天, 治疗脾胃病的方法手段已十分丰富, 患者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脾胃的种种不适终究会得到妥善的处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脾在志为思, 思伤脾。”《灵枢·本神》曰:“脾藏营, 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五脏不安, 实则腹胀经溲不利。”由此可见, 心神不安对脾的伤害很大。古人认为, 脾胃为水谷之海, 如果脾胃受到损伤, 就会导致中气不足。所以, 没病不要胡思乱想, 有病更要从容应对。心神不安, 没病会生出病来, 有病则会让病情更加严重。

二知, 科学饮食

胃部不适的人, 饮食的总体原则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尤其是在服药期间, 要禁食辛辣、寒凉、油腻及不易消化食品, 诸如葱、蒜、蒜苗、韭菜、辣椒、芹菜、烤饼、咸菜、肉类 (牛肉、羊肉) 、酒、浓茶、咖啡等食品, 胃病患者不宜吃, 萎缩性胃炎患者更不宜吃。对于胃病患者, 建议食用的食品有:白面、大米、香蕉、火龙果、香菇、青叶蔬菜等。以煮烂为宜。

对于有胃病的人, 少吃多餐, 是一种流传很广的建议。猛一看, 这话似乎是很有道理, 每顿少吃一些, 多吃几顿, 既减轻胃的负担, 又让身体有了足够的营养补足。然而, 事实上, “少吃多餐”违背了脾胃的运行规律。脾胃实时, 肠虚;肠实时, 胃虚。脾胃和肠道, 虚实相呼应, 才有利于脾胃发挥正常的消化功能。少吃多餐, 只会增加脾胃和肠道的工作强度, 不仅起不到对脾胃的保健作用, 还会“雪上加霜”。

脾胃不适者, 有的喜欢用鱼肉补, 似乎营养丰富了, 脾胃才会好得快。这种“补”的想法, 愿望是美好的, 现实是行不通的。脾胃之所以不适, 就是因为运行功能出了问题, 吃清淡的食物容易让脾胃吸收, 才是真补。反之, 油腻的肉类汤类, 只会增加脾胃的消化负担, 让本就功能差的脾胃不堪重负, “呆补”反成了“伤害”!

三知, 先食疗后药物

多数人在胃疼时, 会用奥美拉唑之类的西药。奥美拉唑是胃部抗酸和抗溃疡药, 服后, 胃部会停止分泌酸性物质, 患者痛疼会立刻减轻。但是, 患者如果长期服用奥美拉唑, 胃部长期停止分泌酸性物质, 会导致胃体萎缩, 形成胃体器质性损伤。


王道坤 “三知”养出好脾胃


治疗脾胃病, 中医有几千年的丰富临床经验。一般是先食疗, 食疗不如意后才用药治疗。

首先是饮食有节。食饮有节包括节食量、适寒温、广食源、不偏嗜四个方面。谷、肉、果、菜皆天地所生以食人者也, 各有五气五味, 人食之, 先入本脏, 而后养其血脉筋骨, 故以“五谷为养, 五畜为助, 五菜为充, 五果为益”;五味稍薄, 则能养人, 令人神爽, 但都不可过, 过则成病。其次, 根据体质选择适合的食物。阴虚阳热体质, 宜凉酸;阳虚者, 宜甘宜暖;中性者, 饮食宜杂, 寒热温凉均可。食疗反对偏嗜, 明代医家万全说:“嗜有所偏, 必生有偏之疾。”“多食酸伤肝, 多食苦则伤心, 多食甘则伤脾, 多食辛则伤肺, 多食咸则伤肾。”并告诫人们:“纵一地之欲, 贻终身害, 善养生者, 固如是乎。”

中医治疗脾胃病, 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脾胃病的方证论治, 可以阴阳为纲, 以虚实寒热气血为目进行分类。可以以若干个经验方来辨证论治。经典代表方剂, 既体现了医学家们的学术思想和经验, 又具有“有是证, 用是方”的普遍适用规律。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言不可治者, 未得其术也。”甘肃是胃癌高发区, 王道坤发掘敦煌医学“住年方”等禁秘方, 有针对地创立“敦煌医学方证论治”体系, 确立“温补脾肾”“宣通气机”等12法, 其化瘀消痞汤以及“萎胃灵”系列制剂, 已治愈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及癌前病变患者3万多例, 是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鲜活案例。

食饮有节含四层意思, 包括节食量、适寒温、广食源、不偏嗜。谷、肉、果、菜, 皆天地所生以食人者也, 各有五气五味, 人食之, 先入本脏, 而后养其血脉筋骨;五味稍薄, 则能养人, 令人神爽, 但都不可过, 过则成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