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心腦血管病易在秋季「逞凶」?

俗話說:天涼好個秋!經過了漫漫酷熱的夏季,終於盼來了秋天。滿心希望秋天的涼爽來沖淡夏日的炎熱。可誰知,秋天到來沒多久,病人便一下多了起來。頭暈、肢體癱瘓、言語不清、身體麻木等心腦血管病人急劇增加。時下晝夜溫差大,就像埋下了一顆“炸彈”,致使相當多的患者前往醫院就診。這是怎麼回事呢?


為何心腦血管病易在秋季“逞兇”?


秋季,為何心腦血管疾病頻頻逞兇?

秋季是從夏季到冬季的過渡性季節,進入換季季節,就很容易引發原有的腦血管系統疾病。寒暖漸變,常常不易立即感覺和體驗到,且秋季的寒暖又常反覆,寒而復暖,暖後又寒,晝夜溫差增大容易導致血管痙攣、血壓波動,正是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的高發期。

  原因一:血管收縮,由於血脂長期沉積,血管內壁形成許多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管腔變窄,秋冬季節,由於天氣寒冷,血管收縮,會使血管變得更細,引起心腦供血不足,從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原因二:血液粘度升高,秋冬季節天氣乾燥,呼吸會消耗大量水分,以至於血液粘度過高,引起血液流通不暢,血管堵塞。


為何心腦血管病易在秋季“逞兇”?


秋季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病發生呢?

1、現在白天氣溫仍然較高,但早晚溫差明顯增大,晝夜溫差增大容易導致血管痙攣、血壓波動,導致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對於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及年老體弱的老年人,要及時測量血壓、在醫生指導下及時調整用藥,將血壓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防止血壓波動過大導致腦梗死、腦出血發生。

2、早晨氣候變涼,酷愛晨練的老年人要注意,適時增減衣服。晨練時要注意不要著涼,鍛鍊時要注意控制活動量及活動的強度。一定要避免空腹激烈活動。活動過後,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大量出汗導致血液濃縮,血液粘稠度增高,誘發腦梗塞。

3、天氣漸漸變涼,老年人要注意飲食。尤其是高血壓患者,不要讓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吃過多的冷飲料,不吃冷麵,冷飯等。還要注意不用冷水洗澡、洗腳。睡覺時要特別避免受涼氣侵襲,注意保暖。防止冷刺激導致腦血管病。

4、有高血壓的老年人要儘量不吹空調和電扇。防止著涼感冒和誘發腦血管病。對於年輕人,也要適當吹空調和電扇。不要長時間呆在溫度較低的空調屋中。雖然年輕人對氣候變化的調節功能較老年人要強一些,但也是有限度的,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5、隨著酷暑消退,氣候變得乾燥起來。老年人要適時吃一些滋陰酸甘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否則可能加重秋燥症狀,出現咽喉疼痛、乾咳、唇乾舌燥等症狀。


為何心腦血管病易在秋季“逞兇”?


總之,每一個季節的轉換,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都是一次考驗。老年人在季節變換時,要及時調整生活方式,注意飲食、穿衣、睡眠等生活細節。適時順應氣候的變化,同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開朗樂觀,並能遵照醫生的囑咐,按時服藥,才能平安順利的度過每個季節交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