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只有朝著目標鍥而不捨之人,才能最終收穫成功

陷入絕境之時,正是工作起步之日。

——稻盛和夫《心法之叄:一個想法改變人的一生》

01

與我同年代的人,都經歷過二戰後的蕭條期。當時,如果不拼命努力,根本無法生存。

而那些親身經歷過殘酷戰爭的日本人,如今都已年近九十。當年,在戰後的一片廢墟中,他們中的不少人艱苦創業,白手起家。可以說,日本戰後的發展復興,和那幫企業家的努力和熱情密不可分。

我比他們那代人小了一輪。不過,我一直在和那些前輩學習交流。

02

日本從戰後一窮二白的狀況下,一路成長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可以說,這都是前輩們的功勞。

而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的經濟繁榮期(經濟繁榮期是指經濟活躍、資金運作順暢的狀態。——編者注)結束,之後的20多年,直至今日,日本經濟一直處於低迷震盪的狀態。

即便如此,這種不景氣並未讓日本國民的生活陷入貧窮困頓,經濟整體呈現一種“維持小康,緩慢下行”的走勢。在這種較為安定的環境下,不少企業家不願冒險,而是傾向於維持現狀。

03

如今的企業家大都是畢業於名校的“學院派”,缺乏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經驗,也沒有做出重大決斷的機會。換言之,他們並非久經沙場、白手起家的一代。

如果一家企業盡是頭腦聰明的優等生,就無法孵化出成功的風險投資項目(風險投資項目是指具有創造性和革新性的事業。——編者注)。往往在最初的構想階段,計劃就會因為各種否定意見而擱淺,從而導致企業創新乏力。

其實,不管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首先要放手去做,否則一切都是空談。關鍵在於樹立自信。

04

自明治時代起,日本的電信業就一直被國營企業所壟斷。如今回想起來,第二電電發起的挑戰,可謂前無古人。之所以能夠成功,正是由於“不到成功,決不放棄”的精神。

我曾向同行分享過京瓷的研發經驗,當時有人問我“京瓷的研發成功率是多少”。

對此,我答道:“凡是京瓷從事的研究,100%會成功。”

面對聽者的質疑,我補充道:“在京瓷,如果不成功,研發工作就不會停止,因此幾乎不會出現以失敗而告終的情況。堅持不懈,直至成功。這便是京瓷人的精神。”

在京瓷,有一種觀念叫“陷入絕境之時,正是工作起步之日”,因此幾乎不存在中途放棄的情況。一旦開始研究,就要做到成功為止。當然,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做到絕對百分百的成功率,但“盡人事,待天命”是京瓷人的一貫態度。

成功不屬於愛找藉口、輕易放棄之人。只有朝著目標鍥而不捨之人,才能最終收穫
稻盛和夫:只有朝著目標鍥而不捨之人,才能最終收穫成功​成功。

本文摘自《心法之叄:一個想法改變人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