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日游線路日趨多元化個性化 新形態產品成新寵


海南一日遊線路日趨多元化個性化 新形態產品成新寵

特色一日遊裡有不少出海垂釣的活動。 蘇建強 攝


海南一日遊線路日趨多元化個性化 新形態產品成新寵

徒步、露營、垂釣、浮潛等活動豐富了特色一日遊內容。 蘇建強 攝



乘坐香蕉船自由馳騁於大海間,近海浮潛與海洋生物親密接觸,圍坐沙灘體驗篝火晚會……隨著旅遊業快速發展,旅遊產品升級轉型加快,自由行、自駕遊、深度遊興起,結合海南濱海漁村、熱帶雨林、黎苗文化等特色,海南一日遊線路新玩法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浮潛探秘、海島露營、穿越叢林、雨林漂流等產品層出不窮,吸引著不少“驢友”前來集結“打卡”。

新形態一日遊產品能帶給赴瓊遊客多少驚喜?新路線日趨豐富是否令旅遊市場面臨監管挑戰?海南日報記者特邀省內多家旅行社負責人及業內人士,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新形態一日遊產品成新寵

“島上特別原生態,海水清澈見底,那片海灘只有我們一行20多人,不像在熱門景區裡需排隊、等待,就能自在體驗浮潛、香蕉船、摩托艇、沙灘遊戲。”日前,三亞市民陳娟報名參加了陵水七彩沙灘的一日遊路線,特色玩法令其回味。

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旅遊旺季期間,三亞接待遊客量的散客和團隊比例為8:2。對這一懸殊差距,三亞人之和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亮已是意料之中:“近年來,三亞旅遊團隊人數下滑明顯,遊客接待量年均下滑8%至10%,傳統一日遊市場受到衝擊。”

陳亮介紹,傳統一日遊路線中,遊客一般選擇1-2個熱門景區遊玩,行程主要以觀光遊覽為主,線路與發團時間相對固定。如今,隨著自由行興起,遊客對出遊體驗提出更高需求,旅遊市場一日遊產品也出現新變化。以三亞為例,特色海島、原生態沙灘、靜謐漁村等目的地受到熱捧,不少旅行社推出個性化一日遊路線,打造小型團隊遊,為遊客提供遠海深潛、浮潛、摩托艇、篝火晚會、沙灘露營、戶外素質拓展等特色產品,深受年輕“驢友”歡迎。

“傳統一日遊產品實現每天發團,為遊客提供旅遊巴士、導遊講解等服務,但也面臨著跟團活動時間受限、旅遊路線單一等問題,較難滿足新一代消費者對品質遊、個性遊、深度遊的需求。”海南指南針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子涵說。

“走心”線路吸引“回頭客”

“陵水呆呆島沙灘露營遊報名開始了!”“樂東尖峰嶺雨林之旅邀你參加!”……三亞市民王雨辰熱衷戶外活動,加入到不少當地“驢友”微信群中,常能收到新興一日遊產品的報名信息。除了通過旅行社,還有不少喜愛挖掘特色路線的遊客通過論壇、社交媒體等途徑尋找“同道中人”。

“海南的美不僅在熱門景區,還有很多原生態、純天然的美,通過參加特色一日遊團,我們來到小島、小漁村,體驗到不一樣的生活。”旅途中驚喜不斷,成為王雨辰多次報名此類新穎一日遊的原因。

“社交化運營旅遊是一大趨勢,出遊目的相同的人,一起出行才能更快樂。”海南旅品惠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惟惟說,結合目前旅遊市場特點,其團隊負責運營10多個旅遊微信興趣群,隨時發佈最新旅行線路,供感興趣的網友自由選擇,規範經營趣味出遊團,相較於傳統觀光遊路線,此類“走心”產品頗受歡迎,豐富多元的體驗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回頭客”。

“我來海南7次,先後參加了海島團、浮潛團等特色一日遊路線,嘗試特色旅行目的地。”來自武漢的遊客李晶說,這種一日遊行程雖然景點少,但能玩得很有深度,體驗性極強,沒有購物行程,領隊也大多風趣幽默,能帶領著團友一起體驗豐富玩法。

破解發展難題需多方合力

體驗型、互動型、探險型的新形態一日遊產品令人眼前一亮,但在開拓市場客源方面,張惟惟認為仍存一定侷限性:“徒步、浮潛、露營等項目體驗性較強,行程中需要團隊互幫互助,對參與者的身體素質、適應能力提出一定要求,因此我們主要客源集中為年輕群體,市場客源較窄。”

與此同時,也有人擔憂,對於小眾、私人路線的過度開發,還將影響到旅遊目的地的生態環境以及當地人生活。“我們在海島上游玩時,領隊要求每人隨身攜帶垃圾袋,不能汙染當地環境,保護海灘、雨林的潔淨。但我在浮潛時,仍能看到易拉罐、塑料袋等垃圾,旅遊開發多少會讓當地環境受到一定影響。”陳娟說,一方面他們喜愛探尋特色旅遊路線,另一方面又不希望這些美景受到汙染和破壞。

“小眾一日遊路線中,領隊水平層次不齊,也將影響出遊體驗。”李晶說。

此外,受條件限制,目前此類體驗型一日遊產品線路仍較少,尚待有效開發與挖掘。同時,特色線路的安全保障、市場行業監管、人員資質管理等方面也成為關注重點。對此,北京大成(海南)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震建議,旅遊監管部門應加強對新形態旅遊產品的有效監管,完善旅遊服務人員的培訓,加強行業自律,合理科學開發旅遊產品,同時,消費者要加強自身權益的保護,最大程度保護自身利益,讓一日遊更舒心、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