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7.13快讯

宜昌市物流项目开工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逾13亿

7月12日,记者从市物流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物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占省、市年度目标的156%和67%。物流项目开工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投资进度稳居全省前列,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势头良好。

今年以来,市物流局将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批打基础、谋长远、投资拉动效益明显的物流项目落地生根。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市物流局年初成立了“攻坚专班”,制定推进清单和时间表,用“倒逼”机制加快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在建投资过亿元以上物流项目16个,其中新开工亿元项目2个,竣工亿元项目1个。投资2亿美元的世行项目三峡现代物流中心白洋物流园建设稳步推进,投资15亿元的枝江物流集散中心全面开工,三峡银岭冷链物流园、五峰渔洋关物流园等一批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东站物流中心、姚家港物流园、江山贝尔物流园、九里物流中心等一批“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宜昌7.13快讯

开好“药引子” 打造“金篮子” 宜昌建设国家仿制药生产基地

7月12日从市食药监局传来消息:宜昌人福药业、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湖北恒安芙林药业3家企业向国家局申报了26个品种的药物,其中2类新药1个,3类新药4个,生物制品新药1个,其余20个品种均为仿制药品。此外,宜昌人福、宜昌东阳光各有1个仿制药品种在全省率先完成一致性评价上报国家局审评。至此,宜昌建设国家仿制药生产基地工作的产业支撑进一步夯实。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要求严、投入高、风险大,对药品生产企业是一次生死存亡的大考。而生物医药产业,是宜昌市重点培育的千亿产业之一,全市医药生产企业达51家,其中,药品生产企业23家,2017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46.5亿元,同比增长13.8%,产业发展快速、产业链条完整;全市共有药品批准文号528个,拥有国家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7个,省精品名牌产品13个,产业基础和产品储备深厚丰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和产品优势等十分明显。

为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坚持仿制药与创新药并重,推动宜昌医药企业积极书写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市政府出台了《宜昌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扶持办法》,该办法指出:对企业开展一致性评价研究的品种(不同规格视为同一品种)每个品种支持资金50万元;对国内同品种前3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其他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一次性奖励150万元。

与此同时,市食药监局成立了“推进国家仿制药生产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力开展争取省局加大对宜昌生物医药企业在药品生产许可、品种注册核查等方面指导力度;开展网上远程电子审评审批,对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一网办、一次办、帮你办”服务;争取省局直接指导市中心人民医院开展药品临床试验机构能力建设,在宜昌加快建设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及新药临床研究基地;强化跟踪指导、服务和督办相关企业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适时启动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及时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快评价工作进度……

截至目前,全市有6家药品生产企业启动一致性评价工作,评价品种65个(其中,基本药物31个,非基本药物34个),居全省第一,占全省在评价品种三分之一。根据《宜昌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扶持办法》,近日,宜昌人福药业的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等五个品种和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的克拉霉素片、辛伐他汀片、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五个品种均获得50万/每个品种的财政资金支持,共获得支持资金500万元。

宜昌7.13快讯

6名上岸渔民变身江豚巡护员

7月12日,农业农村部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协助巡护宜昌示范点暨首航仪式在城区举行。6名自愿退出渔业捕捞的渔民成为首批江豚协助巡护员,标志着拯救江豚社会化参与协助巡护这一新的探索和实践在宜昌市拉开帷幕。

首批江豚协助巡护员将在执法人员的带领下,在宜昌中华鲟保护区区域内协助打击非法捕捞行为,观察江豚的生存状况,为江豚的专项保护提供较全面的监测资料,确保保护区水生野生动物的安全。

今年1月起,宜昌市率先在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随着长江水域生态环境的不断修复,江豚观测数量已从2008年的2头增加到17头以上。图为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协助巡护宜昌示范点社会化巡护首航。

宜昌7.13快讯

针对冲闯红灯、占道行驶、加装遮阳伞 专项整治电动车行车秩序

7月12日,盛夏季节,随着气温攀升,部分市民为了避免太阳直射,防范高温,擅自在电动车上安装遮阳伞,不仅影响了车辆稳定性,而且容易遮挡他人视线,这些看似便捷的伞具,其实存在很多安全隐患。7月12日,市交警部门开展电动车通行秩序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城区道路通行秩序。

此次行动主要针对电动车冲闯红灯、占道行驶、加装遮阳伞;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横穿马路等违法行为,在辖区重点路口等车流密集处,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执法查处相结合,加强早、中、晚空档时段管理,重拳出击整治。同时,辖区民警深入销售摩托车、电动车商家进行宣传,对销售、擅自加装遮阳伞的行为进行制止,加强源头管控。

当天,共处罚115起,教育104人次,收缴非法加装遮阳伞56把。

宜昌7.13快讯

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刷脸”系统上线

7月10日,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下简称中心)卡口人行通道人脸识别系统上线,标志着湖北关区首套卡口人行通道“刷脸”系统正式运行,上线当日便完成27人次的信息登记和人脸扫描工作。

中心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外来人员入中心监管极为严格,为实现高效便利化监管,宜昌海关与中心共同探索在卡口人行通道安装智能化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采用国内领先的人脸识别技术,将进出中心的相关人员的人脸及个人身份信息等资料进行绑定,事先按类别录入,保障人员可随时“刷脸”出入。

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在宜昌海关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监管创新和先行先试。自2016年12月30日封关运营至2018年6月底,累计完成报关1832票,实现监管货值10.21亿元。

宜昌7.13快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